本圖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關鍵詞:找工作-
嚴老師接觸過一些到地方做鄉村干部的學生,大學期間就在學生會和社團任職,愿意為他人、集體和團隊服務。有“兩顆心”打基礎,你在從事體制內的工作時,就不會太難受別扭。
“老師,可以跟你約時間單獨聊聊嗎?”
一位藥學專業的畢業生來向嚴老師咨詢,他遇到一個幸福的煩 惱,有兩份工作難以抉擇,想聽聽嚴老師的意見。
第一份工作是在醫院的藥房,開始時收入不高,但是比較穩定, 上下班時間相對固定,且有一定的閑暇時光,但是工作狀態相對沉悶無趣。
第二份工作是去醫藥公司,開始時的收入會比醫院要高,但是工 作八小時之外需要處理一些突發狀況,比如半夜需要及時響應一些緊急情況,可能還會有一些應酬,這也意味著自由時間會減少。
作為一個在大學里努力拼搏的人,他認為自己應該去醫藥公司拼 一拼。
嚴老師問了他五個問題,這五個問題背后,其實是職業選擇的五 個方法論。
第一個問題:這份工作在未來三至五年內能夠給你什么?哪份工作在五年后會讓職業發展的空間變大而不是變???是未來創業的原始資本積累,還是從業經驗和人脈資源,或者是有自由時間可以繼續深造學習?
比如對這位醫藥專業的同學來說,醫院藥房的工作在穩定之余, 還有閑余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梢栽诎诵r工作之外培養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開發第二職業。一方面可以學習專業知識,讓本職工作如虎添翼,另一方面也可以開辟個人成長的“第二戰場”,提升個人競爭力,豐富生活空間。
上海有不少年輕人都報名上夜校,去系統地學習一門技術或是課 程。大家熟知的有多部小說被改編為知名影視劇的作家海巖,白天,他的身份是一家酒店的副總。夜深人靜的時候,伏案寫作成為他緩解工作壓力、保持興趣愛好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的工作每天加班到很晚,完全沒有八小時之外的時間,或 者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回到家只想睡覺,那你就要警惕了,因為這樣只會讓你在工作崗位上低水平地重復,沒有時間提升自己的內在或者在工作之余為自己充電。
第二個問題:這個工作崗位和行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么樣的?
選擇職業也是選擇和一個行業、一個時代一起成長。今天的“穩 定”不代表十年之后的“穩定”,今天的“熱情”未必意味著十年之后也有同樣的“熱情”。我們不可能完全準確地預測未來,但至少要考慮一下,如果將來發生了變化,你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去應對這種變化?
十年之后,你三十歲出頭,正是開啟第二階段職業生涯的黃金時 期。那么。第一個十年的積累能否為你第二階段的拼搏鋪平道路?
對此,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問亞馬 遜 CEO 貝索斯:“你認為未來十年內,什么變化最大?”貝索斯回答說:“這個問題不錯,但是我有一個更好的問題,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什么不會發生變化?”
新書上市,當當五折優惠限時搶!
(掃描上方海報中的小程序碼即可購買)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十年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你現在是否能看到十年之后你的生活狀態?
對于這個問題,這位醫藥專業畢業生的回答是“變成更優秀的人 和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嚴老師說:“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是一個好的目標,但是變得更優秀不是一個好目標。怎樣定義更優秀,怎樣衡量你是否達到了更優秀的目標?”
他的回答是:“到那個時候成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管理一個部 門或者一支隊伍。”
成為一名管理者,這就是一個相對清晰的目標了。但是,無論是 哪個行業、哪個崗位,即使是在醫院藥房,也可以從藥房普通工作人員成長為藥房管理者,逐步進入醫院的管理層。這家醫院有沒有這種職業晉升制度,需要具體去了解一下。
對于后一個問題,要向這個行業里已經從業十年的前輩了解,看 看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具體了解一下,醫藥公司的工作在八小時之外的加班頻率如何?十年之后會更忙碌還是會更自由?
第四個問題:你真正的優勢是什么?哪個選擇更能發揮你的優勢?哪份工作你愿意做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人生護城河: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優勢》 的作者張輝認為,理 想的工作具備三個特征:第一,做有潛力的事情;第二,與自己佩服的人一起做事;第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找到最能激發你的熱情的點,它會支持你長久地走下去。
和這位同學順著思路談下來,有一個點逐漸清晰起來:他希望自己逐步成為一個管理者,他的熱情也來自于此,所以他的職業規劃都可以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
如果還沒有清晰的職業定位,你可以想象一下,不考慮任何客觀 因素,比如收入、父母期望等,你最想做的事情或者工作狀態是什么?
第五個問題:選擇就意味著放棄,兩相比較,放棄哪一個是更不能接受的?
這是李開復在 《世界因你不同:李開復自傳》 一書里講過的一個 故事,他曾經對辭退一個關系很好的老員工產生過猶豫,他用了一個“報紙頭條測試法”,想象明天的報紙頭條有兩種不同的報道,一種是他辭退了老員工,會被人說不講人情;另外一種是他沒有辭退老員工,但是會被人指責違背了公司的利益。他覺得后一種更不能接受,所以他選擇辭退了這位老員工。
如果進入體制內,該如何繼續成長呢?
近兩年經濟形勢波動,有一份穩定的、有編制的工作,成為了很 多畢業生的目標。那么進入體制內工作,應該如何繼續成長呢?
關于體制內的工作有許多傳言,比如傳說中“一眼望到頭”的職 業生涯,其實體制內的工作也并非如鐵板一塊。在社會轉型背景下,體制內也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帶來變革與創新。這幾年時常看到地方文旅局長親自下場,為地區旅游代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體制內工作,需要“兩顆心”:需要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 把一件事情重復做一萬遍的耐心;需要為社會、為地區服務做貢獻的初心。
嚴老師接觸過一些到地方做鄉村干部的學生,大學期間就在學生 會和社團任職,愿意為他人、集體和團隊服務。有“兩顆心”打基礎,你在從事體制內的工作時,就不會太難受別扭。
另外,體制內崗位也并非完全沒有流動性,且不說你可能因為某 種特長被賞識而調動到其他的部門,就是從當前的單位到其他地區或者部門去體驗交流也是有機會的。
《三聯生活周刊》 曾經刊發過一篇文章 《體制內工作 12 年,我的 “中年危機”》,講述一位女生在體制內工作幾年后,因為不適應人事關系漸漸失去了工作動力。這時有一個到農村掛職的機會,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在基層鄉村工作和與村民的互動中又重新找回了工作熱情。
最后還是回到選擇的話題。選擇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努力,把這個選擇變成最好的選擇?!耙涣鞯膽鹇?、二流的執行” 不如“二流的戰略、一流的執行”。
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年代,不再有“一試定終身”,唯有持續不斷 地成長,才是永恒不變的選擇。
本文節選自|《成長總是從心開始:寫給大學生的36個心智錦囊》
作者|嚴亮 許倚華 著
新書上市,當當五折優惠限時搶!
(掃描上方海報中的小程序碼即可購買)
About us
主編:鹿|本期編輯:流星雨
投稿/商務合作/咨詢
微信后臺留言or 郵箱:wmsygsdr@163.com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故事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