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央視披露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救子養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年僅六歲的小男孩,他被診斷出患有一種名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身體逐漸失去活動能力,最終可能全身癱瘓,且以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因為一位中醫的一席話,這位母親從一名失業的工人轉變成了一位身價數百萬的企業家,而她兒子的病情也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好轉。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疾病的打擊
小夏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樣起床準備去學校,但在穿衣時,他突然感到雙腿無力,身體變得異常僵硬,仿佛失去了所有力量。
他痛苦地扭動著身體,口中發出呻吟,蔣玉蓮聽到后立刻察覺到不對勁,急忙跑過去查看情況。
看到兒子如此痛苦,蔣玉蓮心急如焚,立即叫上丈夫,把小夏扶上車,火速趕往醫院。經過醫生的檢查,醫生面色沉重地宣布了診斷結果:小夏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這個消息對蔣玉蓮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強直性脊柱炎”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感到恐懼,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的骨骼逐漸變得僵硬,最終失去活動能力,甚至全身癱瘓。
由于這種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因此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對于一個正處于生命黃金時期的孩子來說,這實在是太殘酷了。
一家人帶著希望在全國各地的醫院尋求治療,希望能找到頂尖的醫學專家為他們帶來一線生機,但所有的醫生都給出了相同的判斷:在目前的醫學水平下,強直性脊柱炎是無法治愈的。
蔣玉蓮一次次目睹兒子那微弱的希望被無情地摧毀,她的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苦不堪。
就在她幾乎絕望的時候,一線希望終于出現了。南京的一家醫院引進了一種新的生長激素療法,雖然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但理論上可能對小夏的病情有所幫助。
這就像是在黑暗中為蔣玉蓮點亮了一盞明燈,她重新燃起了救治兒子的希望。
治療之路
當蔣玉蓮得知這家醫院正在使用一種新的生長激素療法時,她立刻前往醫院,向醫生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生怕錯過任何可能的線索。
醫生解釋說,這種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利用新鮮鹿茸血中的生長激素來促進骨骼的修復,從而達到緩解強直性脊柱炎的效果。
當聽到“鹿茸血”這個詞時,蔣玉蓮立刻感到精神振奮,她想起了老家的老中醫曾經告訴她,新鮮的鹿茸血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能對一些難以治愈的疾病有奇效。
蔣玉蓮從未如此感激過那位老中醫的指點,雖然當時她并沒有把那些話放在心上,但現在看起來,這些話竟然有了實際的依據。
然而,醫生也坦誠地告訴她,使用鹿茸血治療這種疾病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面對如此重大的決定,蔣玉蓮沒有猶豫,她決定抓住這最后的一線生機。
家里還有一些她和丈夫夏武斌的積蓄,加上向親朋好友借的錢,勉強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治療費用。
但是,這種每天需要注射兩次、單價高達382元的生長激素,對于他們這樣的下崗工人家庭來說,根本無法長期承受。
蔣玉蓮和夏武斌原本都是普通工廠的工人,家境貧寒,面對如此沉重的負擔,他們感到無比絕望。
隨著賬單的不斷增加,他們欠下了十幾萬的巨額債務。就在蔣玉蓮幾乎要放棄的時候,那位老中醫的話再次在她耳邊響起。
“新鮮的鹿血中含有豐富的生長激素,如果需要長期治療,不如自己養一些梅花鹿。”
蔣玉蓮突然意識到,自己養梅花鹿不就可以隨時獲取鹿血了嗎?何必花那么多錢去買呢?
于是,蔣玉蓮下定決心,和丈夫一起賣掉了手中僅剩的一間小房子,作為啟動資金,在郊區開辦了梅花鹿養殖場。
這是一個極具風險的決定,因為他們已經賭上了最后一點家當,但為了兒子,蔣玉蓮決定孤注一擲。
艱辛創業
2006年5月,蔣玉蓮在南京六合區租下了一塊荒地,買下了98頭成年梅花鹿,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一開始,由于對養殖行業一無所知,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場地的條件非常簡陋,山上沒有水電設施,蔣玉蓮每天都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去打水。
夜晚,他們只能依靠燒柴火取暖,鹿舍也只是簡單的木棚。
遇到狂風暴雨,那些木棚根本無法抵擋,有時會被風吹散。有一次,夏武斌甚至被掉落的磚墻砸中,手臂骨折,無法再干重活。
從那以后,蔣玉蓮成了養殖場上唯一的“戰士”,她不僅要照顧一大群梅花鹿,還要照顧臥床的丈夫。
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她還經常遇到一些小意外,比如在采摘鹿茸時,公鹿突然發瘋,差點撞傷她。
但蔣玉蓮并沒有被困難擊垮,她很快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技巧。
她意識到,要想賺錢,就必須提高單位產值。梅花鹿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僅鹿茸和鹿肉可以食用,就連骨頭和鹿皮也可以開發出很多高附加值的產品。
只要運營得當,從梅花鹿身上可以賺到很多錢。于是,蔣玉蓮開始積極開拓市場,向各大餐飲企業推銷梅花鹿的新鮮和營養價值。
起初,由于產品知名度不高,銷售并不順利,經營一度陷入困境。
為了緩解資金緊張,蔣玉蓮推出了“認養梅花鹿”的模式。市民只需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認養一頭屬于自己的梅花鹿,未來可以獲得相應的收益分紅。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當時的困境。
隨后,蔣玉蓮將營銷目標轉向高端酒店市場。經過不懈努力,梅花鹿的鹿茸、鹿肉等產品終于進入了頂級餐廳,月銷量和收入不斷攀升,從低谷走向了巔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蔣玉蓮不僅沒有被現實的打擊擊垮,反而在磨礪中成長為一名精明能干的創業者。
到了2009年,養殖場的規模已經擴大到600多頭梅花鹿,年產值突破300萬元。蔣玉蓮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下崗工人,一躍成為了身家百萬的富翁。
兒子的康復
雖然養殖場已經開業,但一切才剛剛開始。蔣玉蓮每天都要親自將新鮮采摘的鹿茸血小心裝罐,然后立即送到兒子那里,讓他喝下去。
一開始,小夏對喝這種令人作嘔的“藥渣”非常抵觸,但看到母親的苦心,他最終還是咽了下去。
年復一年,蔣玉蓮幾乎是半強迫地讓兒子長期服用鹿茸血。盡管丈夫和親朋好友都勸她放棄,但蔣玉蓮從未動搖過對兒子康復的信念。
有一次,小夏實在受不了鹿血的腥味,哭著求母親不要再強迫他喝下去。
蔣玉蓮紅著眼睛對兒子說:“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媽媽就永遠不會放棄你。即使要用鹿血喂你到最后一刻,媽媽也在所不惜。你一定要活下去,你一定要好起來!”
果不其然,蔣玉蓮的堅持和執著終于得到了回報。經過三年的鹿茸血治療,小夏的病情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好轉。他曾經僵硬的身體逐漸恢復了活力,到了2008年,他甚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京財經大學!
蔣玉蓮激動得熱淚盈眶,她所有的艱辛和付出終于開始轉化為喜悅的回報。
第二年,更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小夏不僅完全康復,身體素質甚至超過了普通人,他成功登頂了云南的玉龍雪山!
當蔣玉蓮聽到兒子傳來的這個震撼的消息時,她徹底失聲痛哭。那個曾經癱軟在床的身影終于徹底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她的兒子重新站了起來,像正常人一樣健康、陽光。
十年來,蔣玉蓮曾是一名下崗工人,為了給兒子治病,她不得不賣房籌錢,歷盡千辛萬苦創辦了梅花鹿養殖場。
但最終,母親的決心和勇氣換來了奇跡,兒子重獲新生,他們也從普通人一躍成為了身價百萬的富翁。
如今,蔣氏養殖場已經擴大到600多頭梅花鹿,年產值超過300萬元,被評為市級示范基地。
一個令人心碎的噩耗曾讓這個家庭陷入絕境,但母親用勇氣和決心創造了奇跡,兒子不僅重新健康,他們一家人也迎來了新的人生。
這正是蔣玉蓮執著的愛給予的最好的祝福,也是上天對她有情有義的回報。
結語
蔣玉蓮和兒子小夏的故事感人至深,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氣。
一個普通的南京母親,為了兒子的生命,不惜賣房養鹿、孤注一擲,最終用三年的鹿茸血治療,創造了醫學奇跡,讓患有“不死之癥”的兒子重獲新生!
這個勵志故事不僅描繪了一個母親對兒子執著的愛,也講述了普通人在絕境中奮力拼搏、實現逆襲的傳奇人生。
蔣玉蓮對兒子的愛給了她無窮的勇氣和動力,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和幸福的渺小。
是母親的決心和勇氣創造了這個奇跡,兒子不僅重獲新生,他們一家也獲得了全新的人生!
信息來源:
現代快報-2008年11月13日-《兒子得了“不死的癌癥”,每天要喝鹿茸血,咋辦——下崗夫妻荒山養鹿為兒治病》
央視網-經濟頻道-《2010年2月24日:闖天下:蔣玉蓮養鹿救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