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任村,是寧波海曙區古林鎮下轄村,該村由共樂、任家兩村合并,各取第一個字命名。轄江岸、后吳家、棧里、王家、邵家、楊華橋、橋頭新屋、任家、葛家、王蘭橋10個自然村。共任村的任家、葛家、江岸、后吳家等自然村多年前已拍攝過,這次走訪了棧里、王家、邵家、楊華橋等自然村。
民國三十五年(1946)9月屬古林鄉,1950年5月屬太平鄉;在合作化初期曾建立旭光、明光、曙光3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合并為共樂、任家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隸古林鄉;1961年改為古林公社共樂、任家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共樂、任家村;2004年4月,2村合并為共任村。
莼湖橋(江岸,曾名莼湖龔家,多年前已拍過也發過文章,這次因時間關系,沒有拍攝)。
古竹橋,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古竹橋,為東南至西北走向,橫跨江岸河之上,為一座單孔石梁平橋,該橋無橋欄,橋兩堍設臺階。金剛墻采用小型石塊疊砌。
橋梁兩側鐫刻“古竹橋”三個大字,上落款“民國十二年,里人重建”。
在共任村后吳家河畔有一龜潭,潭邊趴著一只白色的石龜,頭伸向龜潭對面的錫山,據村民介紹,石龜是該村的“寶物”,已存在好幾百年了。現石龜頭部已鉆入水中,它是要回對面的錫山去了吧。
這石龜背上有一道石槽,可能當初是為了馱石碑的吧,因此,叫“赑屃”比較正確(這張照片拍于十年前)。
棧里,村民主姓龔,從江岸遷來。該村原是對河江岸自然村龔氏家族的棧房,故名。
據村民介紹,這里原來是酒坊,這是酒坊的埠頭(碼頭),現保存非常完整。過去的工程質量確實好,這么多年了,幾乎沒有損壞,現在上面建起了兩層樓,河埠頭邊上的河岸也沒有沉降。
酒坊的河埠頭(碼頭)
寧波木結構的三層古民居非常少,走訪了寧波這么多地方,看到的三層木結構老宅屈指可數,沒想到在這個普通的村落中還有三層老宅。
棧里古民居
棧里四馬頭古民居
棧里四馬頭古民居
棧里古民居
棧里古民居
王家自然村,村中王姓,明末清初從鄞東甲村徐東埭王家遷來,以姓得名。
王家自然村風光
通德橋,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通德橋,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橫跨王家河之上,為一座單孔石梁平橋,現橋板已更換。
“通德橋”,“民國十三年(1924)”,“里人重修”。
這是更換下來的橋板
王家古民居,坐北朝南(偏東),由門樓和前后兩進組成。
王家河埠頭,這個河埠頭很大,前面整個都是的。
王家古民居,坐北朝南(偏東),從現存的建筑來看,應該是由前后三進房子組成的。
王家古民居第一、二進之間的天井。
王家古民居第二、三進之間的天井。
王家古民居穿堂
王家古民居第三進后面的天井
王家古民居
王家古民居
王家古民居
據村民介紹,前面這座橋叫“塔蓮寺橋”。現已移建,原橋在現橋西北50米左右的地方。
橋頭新屋,村民主姓王,王氏宗族在橋頭邊建造新屋,后逐漸形成村落,故名。這座“橋”就是指“塔蓮寺橋”。
橋頭新屋民居,坐東朝西(偏南),影墻,堂前和左右廂房組成。
金蓮禪寺
金蓮寺,俗稱“塔蓮寺”,原來在王家河西面。清嘉慶十年重修,宣統三年重建。現移建于王家東面、楊華橋南面,稱“金蓮禪寺”。
楊華橋自然村,以橋得名。
共任利房民居,為清末建筑,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共任利房民居,主體坐北朝南,合院式結構,由正廳及兩廂組成。大門開于院墻正中,為一道磚雕石庫門。
楊華橋古民居
邵家自然村,村民主姓邵,以姓得名。
邵家古橋--海旗橋,據村民介紹:海旗橋原橋欄已被船撞入河中。
邵家古民居
1980年出勤表
邵家古民居
王家新村
參考資料:《寧波市鄞州區地名志》、《三普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