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場情緒上的博弈。
有人刻意刺激你的情緒,讓你產生恐慌和焦慮,不過是為了讓你掉進他們預先設計好的陷阱;
有人試圖打壓和貶低你,讓你陷入自我懷疑,不過是為了從精神上操控你,從而滿足他的需要。
你越是慌亂,就會陷得越深。你若內核穩定,別人就無計可施。
一個人經歷的多了就會發現,人一定要有極致的堅定,內在的力量才能充分釋放。
對內核穩定的人來說,所有套路都是浮云,一切操控都是徒勞。
這幾年最大的感觸就是,外界的氛圍越來越不好了,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和出路。
然而,外面的世界越是動蕩不安,你就越是需要找到穩定的自己。
我選擇的隱居生活看似是在躺平,實則是找回自己;看似是在退步,實則卻是緩慢地前行。
被外界裹挾了太久,我都有點分不清自己是進步還是后退了。
雖然工作了有一些年頭,但是自己觸手可及的范圍就只有這么大,認知很局限,思維也固化了。超出這個范圍,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再做些什么。
和同齡人聊起這個話題,他們也是相似的感觸。看似自己收獲了一些東西,其實大多數時候不過是被潮流裹挾著前行。
到了中年危機,很多人依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為了尋找這個答案,我選擇了隱居這樣的生活方式。
我想我可能需要的是這樣一個過程。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外界收回,專注于探索自己。
我開始研究人性,開始慢慢覺醒,開始認識自己,開始找回自己。
我不再人云亦云,我不再活在別人的劇本里,我不再把自己的努力投入到別人的游戲中。我漸漸學會掌控自己的一切,愈發堅定地走向屬于自己的曠野。
我發現,人之所以容易被外界裹挾,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穩定的內核。
外界的聲音太多,很多時候自己會分不清楚自己的一些決定到底是出于自己真實的需求,還是被別人灌輸的思想。
可能有些坑踩過才會懂,但是有些坑反復踩過,自己都未必會意識到。
復盤了自己的過往經歷,我發現有些坑是值得自己反思的。
第一個是消費主義陷阱
這大概是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最應該學會的必修課了。
比如,針對女性的粉紅稅陷阱,真的會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經濟負擔。我自己也為此花了不少冤枉錢。
不僅如此,待到自己整理物品的時候,才發覺很多東西既占地方,使用的頻率還很低,幾乎都不是自己真正的需要。
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開始理性消費。若非必需,盡量不買。除非自己特別喜歡的,思慮再三,再做決定。
只要自己足夠理性,商家的營銷手段就會失效。
第二個是被規則所束縛
工作的時候,所有人都告訴你,職業經歷中最好不要有空窗期。看了看周圍的同齡人,大多數人都在遵從這個規則。
這樣的規則著實讓我很難受。每次我都是鼓足了勁去硬扛,待到自己扛不住的時候,再決定休息一段時間。
我經常這樣折騰自己,經歷了很多次的反復和痛苦,最終才決定離開職場。
后來,從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高敏感人時,我才明白,其實這樣的規則并不適用于每個人。因為高敏感的人和大多數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職場中待久了就是在消耗自己。
給自己一個gap year,或是一段時間的躺平歇息期,并不是不可行。或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就是最優解。
永遠不要被規則所束縛,因為規則也是別人設定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第三個是盲目地跟風
很多事情,如果沒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最終的結果往往就是讓自己栽跟頭。
自媒體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一個人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別人做自媒體就盲目跟風去做,最后,
要么淪為別人的韭菜,要么就成了無效的努力。
我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很大程度上也是抱著跟風的心態。后來,我發現做自媒體要么是利用人性的弱點,要么就是在討好受眾。再或者,受制于平臺的機制等等。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做一件事是建立在自己不情愿的基礎上,那么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這件事情的結果也是不盡人意。
后來,我聽從了內心的聲音,開始寫作,這給我自己帶來了很多的力量,也讓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人只有認清自己,才能擁有穩定的內核。即使外面的世界有再多的變化,你也能擁有與之共存的能力。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