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新政已經滿了一個月了,效果如何?我們今天來簡單評判一下。
近期,GJ統計局公布了5月70個大中城市銷售價格指數,這個數據夠權威和真實了吧,先看看二手房的數據:
結論是,從環比數據看,5月所有城市二手房的價格都在跌,情況確實比想象的要差一些了。
我們仔細看同比的數據,對分析城市和選籌更有參考意義,二手房最保值的城市居然是三亞,跌的最厲害的城市是廈門,廈門倒不驚訝,懂的應該都懂,不好細說,而且廈門房價確實也虛胖,確實有回調壓力。
重慶在中位數,將個就。
再看看新房的數據:
情況也不太好,僅太原和上海環比上漲。
同比維度,表現最好的依然是上海,上一輪牛市表現最好的是深圳,而這輪回調也是最深的,反倒是上海很平穩,這一輪517新政后,上海的政策也是很猛的,預計上海樓市應該能火一陣,這輪如果牛市來臨,旗手應該也是上海了。
表現最差的城市是南京,南京確實有點尷尬,大的圈被上海虹吸,江蘇內部又分蘇北、蘇南,被蘇州分流,很多人也說南京是安徽的省會,而合肥的表現又不錯。但如果要低估南京,肯定也是不行的。
重慶的新房市場表現還算比較穩,核心板塊品質型項目帶動,推高均價,不過也致使重慶新房二手房的剪刀差比較大。
確實精力、財力有限,其實最近研究發現一些研究樓市的視角,挺有意思,這個視角摘自公號“老楊地產邏輯”,是研究二手房的。目前我們的樓市很多城市都是二手房成交占比更大,比如說重慶占比70%,所以研究二手房很有意義。
我們現在要賣房,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新房,而是更大的二手房存量市場。
今年6月,二手房去化周期,最長的是蘇州、重慶、青島,最短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成都。
老楊提出了一個二手房庫存壓力指數,具體模型怎么計算我不知道,僅分享一下他的結論,供參考。
壓力最大的是鄭州,壓力最小的是成都,重慶在中游位置。
綜上,從數據上來看,517新政后的樓市依然不太樂觀,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6月的數據還未出來,但就一個房產從業者的體感來看,6月不未有好轉。
我寫這篇文章并不代表我看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堅定看多派。可目前的現實情況我們必須也要勇敢去面對,這一輪樓市的基本面與過去是有區別的,也必須正視供求關系已轉變的現實,調控的邏輯肯定也要順勢而為,思維和工具也許要更大膽和突破,才能扭轉格局,但相信一定在路上,快了,且還有點緊迫了。
另外,也有一些正向的指標,我們前面所有的只是在討論“價”的維度,而沒有說“量”,深圳近三個月二手房月均成交5000套+,上海月均成交18000套+,均站上“榮枯線”。
說明雖然價還未企穩,但是量在慢慢起來,有個專業名詞叫“量在價先”,要先放量,價格才會慢慢起來。這是一個好事情,但這個量必須要可持續,才算真正好轉,后續如何,還有待觀察。
其實還有很多數據可供分析,比如說這個,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很多單月的數據并未公布,也許確實不好看,只有自己去加減運算得出。
明天有空分析,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
本號后面會視野擴大一些,分析學習討論一下全國樓市數據,并分享個人對一些城市的看法,精力確實有限,想法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