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是1999年的劇,說起來已經25年了,這部劇播出的背景其實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改革的年代,這部劇其實映射了現實的一些困境,近些日子又在網絡上被熱捧起來,也反映了當下好劇太少,大家不得不重溫經典。
這部劇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前期的九王奪嫡環節,劇中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了獲得康熙的青睞,奪得太子之位明爭暗斗。相對于競爭者的陰謀迭出,爭斗過程雞飛狗跳,令人啼笑皆非,康熙身邊的太監李德全,因為處事穩重、考慮周全,令不少人印象深刻。
李德全跟著康熙幾十年,對國家大事和內廷宮斗耳濡目染,陽謀陰謀都了然于心,這些恐怕是其他皇子都學不到的。后來雍正繼位后,仍然用了他在大內。
比如將雍正的兒子弘時侮辱他,他隨后就使用了“選擇性報道”的方式,告訴雍正弘歷在外面等著,讓同樣在外面等待且早到的弘時一直等著;再比如雍正被八王議政逼宮幾乎絕望時,他用退朝來提醒雍正暫避鋒芒。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李德全的人情練達和對大事的決斷能力可能是甚于雍正的。
因此,不少網友建議康熙的遺詔可以改為“傳位于李德全”。
當然這是不太現實的,傳位于太監在歷史上都沒有這樣的先例。清朝對歷朝歷代的興衰進行了總結,因而對太監管理更為嚴格,后宮明確太監不得干政,即便是清末的的大太監李蓮英也不過是比較貪,并沒有什么軍政大權。
康熙就算當時一時發昏,讓李德全監國,但他一沒有實操經驗,二沒有培養自己的勢力,根本無法輔政。別看康熙在的時候,一些大臣和皇子經常巴結他,甚至給他銀票,那都是看在康熙的面上。
李德全這個例子,其實很好理解,現在一些縣市核心單位還有通訊員這個崗位,這個通訊員不是報社那種寫稿子的崗位,而是負責給領導通訊:比方說你想見主要領導,你不能直接到領導辦公室,得先見通訊員,問問通訊員領導在不在,或者讓讓通訊員給你報告一下領導自己想見面的意愿。
通訊員除了日常負責給領導通報求見的人,還要負責給領導辦公室打掃衛生、提茶送報紙、布置小會場。說白了,這個崗位就相當于不寫稿子的機關秘書。
通訊員必須得勤快、機靈,察言觀色,每天領導沒來他先來,讓領導到了單位熱茶、空調、報紙、文件都已經準備好了,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通訊員還要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來的人適合不適合見領導,自己先篩查一遍,拿不定主意的給辦公室主任匯報。不能來的人說要見領導就馬上引薦。開小范圍會的時候,有的通訊員還要在會場角落候著,及時給領導倒茶、通知人員等臨時跑腿事務。
天天跟著領導,應該重用吧?現實是這個崗位的同志很多都只是科員甚至是事業編。雖然很辛苦:每天來的最早走的最晚,干的事像服務員一樣,但沒有深入參與到一項具體工作業務中,更沒有寫材料等單位重要工作。在領導眼里,你雖然辛苦,但干的事沒有什么難度,任意一個人都能干得來,更沒有直接參與過重要的業務工作,說白了沒有工作業績。
所以很多通訊員都是服務了一屆又一屆,隨著年齡增長,狀態不再,回到到事管局等單位繼續當一個普通同志。
因此,李德全看著能力不輸雍正,那只是表面現象。你讓他換到雍正的位置,讓他去清理戶部欠款、推行攤丁入畝、改土歸流,那他就傻眼了:兩個人的見識和閱歷如云泥之別,他根本干不了雍正的活兒。
這也告訴了我們,不要以為整天漚在辦公室里粘著領導,搞好辦公室工作就萬事大吉,還是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看的更廣闊一些,干出一些顯達于辦公室之外的工作才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須知“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