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最近在舉辦“古波斯的榮耀:伊朗文物精華展”,不用去伊朗就可以零距離感受來自波斯的魅力,難道你還沒有去?!
莎莎已經去過兩次伊朗,它的國家博物館也已經認認真真逛了個夠,但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展覽介紹,我還是忍不住特意趕過來,就因為這古波斯神奇的吸引力。
展覽就在人民廣場這個老館。雖然現在上博把大部分的寶貝都搬東館去了,但靠這個伊朗文物展覽和已經抵達馬上要展出的埃及文物,還是讓這里在工作日都人頭攢動。
不得不說上博的布展還是專業,門外就是波斯文明和中華文明歷史軸的對比,讓觀眾第一時間把波斯歷史上各個朝代能和國人熟悉的歷史對照,這也是我在伊朗旅行聽到歷史朝代名詞最痛苦的地方,記不住,這樣一目了然到方便了不少。
如果對波斯歷史還不熟悉的,還可以到展廳里面找波斯歷朝歷代帝王頭像的銀幣墻,這也是莎莎覺得展覽最有創意的地方,一下就被歷史具象為這一個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墻幣上,直接看到國王長什么樣,認知也更為清晰,不過光比太大,真的不好拍照,對不上焦~~
埃蘭王朝前的文物
展覽面積真不大,但確實精品很多,也很有代表性。
從歷史線上是從公元兩千年埃蘭王國時期的楔形文字開始,到很有藝術感的彩陶,比如埃蘭人很喜歡的長嘴陶壺,都很有代表性,可以看到伊朗高原上文化的源遠流長。而且古波斯人對動物的喜歡溢于筆下,那俏皮可愛的造型,憨態可掬,放在現在都很有藝術感。
莎莎又一次和這個在伊朗見過的造型優美的牛形水壺相遇,好像招待它來家拜訪似的,很有意思。
(下圖,左邊是上海的,右邊是伊朗國家館的)
有翼獅金來通
而很多人都圍著海報上的“有翼獅金來通”來拍照打卡,大部分人對這樣的金子制品有天然的親近感,這件金酒杯是公元前四百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期時期的杰作,大家可以想象下對應國內春秋戰國分界線時間點,波斯文明已經發展到什么高度。
帶翅膀的獅子,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期時候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就是中國傳統稱呼的“拜火教”。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宗教,比如“善惡二元對立”“世界末日審判”“天葬”“火崇拜”等等都是它開創的,影響了后世很多宗教的發展。
大家熟悉的金庸小說中的“波斯明教”其實就是它的演化版本——摩尼教。現在伊朗還有它的圣火。第一次去伊朗,莎莎就去了它燃燒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圣火博物館,找了一圈小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大流士的半身石像
其實個人最感興趣的是大流士的黑色石像,莎莎在伊朗國家博物館的時候就和它有過拍照,這個雕塑的衣襟上用三種文字稱頌了大流士的豐功偉績,一一對應,極為難得。兩千年的時間之后,成了破譯當時文字的重要文物。
附上一張莎莎在伊朗國家博物館和她的合影,這感覺,好像是出門遇到的朋友上家門來拜訪了,你來招待他一樣,頗為神奇。
現場還有一件不能錯過的,必須是雙頭牛的柱頭。這個來自古波斯的榮耀之都——波斯波利斯。除了現場雙頭牛的,波斯波利斯還有雙頭獅子等等造型,一般放在柱子的頂端作為裝飾
陶瓷器
其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特別關注一下它的陶瓷器。因為缺乏高嶺土,伊朗雖然很早就有陶器,但瓷器出現很晚,胎質也不行。直到13-14世紀左右突然有跨越式的進化,對,因為蒙古西征!!!雖然帶去了無數文明的毀滅,但也讓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發展。
波斯文明崇尚藍色,其實你可以從現場的布置就看得出來。
所以歷朝歷代的波斯人,最喜歡收集的就是中國的青花瓷。實際上伊朗國家博物館也是海外收集最多中國元青花瓷器的博物館。這里現場看到不少明清出口波斯的青花瓷,還是波斯文字波斯人服飾的,一看就是當時的外貿特別定制款。
現場還有龍紋磚,也可以看得出來絲綢之路送過去的不止物品,還有文化影響。
其實波斯已經中國的陶瓷技術自己改造變革,發展出了很多極具波斯風格的陶瓷器具,所以在中東在土耳其在歐洲遇到的藍色瓷器,通常都是波斯的。(下面圖片是莎莎在伊朗數個博物館拍的,不是此次展品)
因為地處中東腹地,波斯文化不只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也有希臘羅馬文化的痕跡,你可以從石膏、石像等的藝術風格上看到波斯融匯東西方文化精華的混合風格。
銀器銅器
上次到伊朗沒注意波斯的銀器銅器這些,這次才發現錯過精華了。展覽現場的幾個銀盤,制作極其精彩,居然還是薩珊波斯時期的(大致隋唐時期)。既可以看到傳統瑣羅亞斯德的宗教元素,還有埃及的文化影響,還有銀盤底是仙鶴??波斯應該沒有鶴吧,那是中華文化影響??
玻璃器
相對中華文明對陶器的精通,波斯是制作玻璃器的大師,你可以看到公元前的玻璃壺就已經非常精美漂亮,實際上沿著絲綢之路向東而來的波斯玻璃器,也是盛唐時期達官顯貴的最愛。
另外一件很有意思的,是青銅的小貓香爐,莎莎在伊朗看過,在阿布扎比的海上盧浮宮也看到過類似的,這次在上海又看到了。
波斯文物其實和中國文物一樣,流落海外的特別多,如果你在阿拉伯國家看到那種充滿藝術感和審美感極強的文物,很可能就來自古波斯。下面的彩磚武士圖,就是一個來自海上盧浮宮,一個在伊朗國家博物館,這次在上海過了去其中的兩塊磚(下圖)
細密畫
展覽還有兩個很小的波斯細密畫,看的人很少,但其實很具有代表性的圖作。傳統的波斯細密畫都是用貓毛作畫,通常是書籍的插畫,所以很小巧。它隨著波斯文明的傳播路徑還衍生出土耳其細密畫和印度細密畫,各有特點,而且在中國宋代,還有波斯畫家把中國畫的技法帶回波斯,開創出屬于自己的畫派。
給大家欣賞下,莎莎在馬什哈德圣陵博物館里拍到的波斯近現代細密畫大師的作品。可以到那種對色彩的駕馭和構圖能力,確實很有意思。
展覽亮點
要夸一下上博的展覽,雖然人非常多,但現場還是井然有序,你可以現場掃碼,直接從文字上直到文物的前世今生。然后現在還是工作人員及時擦干凈弄花的玻璃,方便后面的人拍照。
其實波斯文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就是它的建筑藝術。無論是絢麗多彩的釉磚,還是對光和聲音的神奇運用,還有影響后世的波斯園林,都令人印象深刻。但博物館展覽不可能體現出這個特點,真正的震撼可能只能親臨才能體驗。
結語
很喜歡展覽結語的一句話“人類文明因為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波斯文明和中華文明的影響,既如此不同,又有如此多的相似。
正如展覽門口的兩個平行的時間軸一樣,兩個文明之間的在歷史發展上無數次的相遇,促進了彼此的進步和發展,又各自有著自己的堅持,發展出各自絢麗多彩的文明。
我是莎莎愛旅行,十五年駕齡女司機,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