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通勤一個月,太累了~”
今年3月,一位寶媽在社交平臺分享了深莞跨城通勤的心酸經歷,引發網友共鳴。
她不僅需要每天開車兩小時,跨越140公里在深莞兩地奔波,下班到家基本都晚上11點左右了;而且算下來一個月通勤費用都有2000多,相當于深圳房租。
雖然也很想換回東莞工作, 但現實是,不僅面臨薪資縮水,還得換行業從頭再來。
在留言區,不僅有熱心網友支招,還炸出了很多深莞通勤人現身說法。
“南城—寶安往返110公里,習慣了就不累” “長安—南山/福田,已堅持四年,100公里左右” “在深圳租單間,只能周末回東莞” “反向通勤,深圳去東莞上班,每天來回120公里” ......?
目前,深圳莞兩地通勤大多依賴自駕(2-3小時)、公交轉地鐵(3-4小時);也有人選擇高鐵,但只能在沿線站點居住,覆蓋面很有限。
深莞兩地,亟需一條跨市地鐵.....
01.
深莞擬4地鐵互通
這些片區或成大贏家
6月18日,東莞發布軌道交通規劃,官宣“深圳4條地鐵擬連通東莞”的消息,讓每天往返百公里的深莞人看到了希望之光。
圖源:東莞市軌道交通局、網絡等
據公告信息,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2022-2030年)包括6條延伸線,分別為:
東莞1號線二期(含東莞段及廣州段); 東莞1號線三期; 深圳6號線支線北延線(東莞段); 深圳20號線北延線(東莞段); 深圳11號線北延線(東莞段); 深圳10號線東延線(東莞段)。
來源:東莞市軌道交通局
不難發現,這6條線路中,有1條連接廣州,剩下4條均與深圳地鐵互通;若順利推進,才算真正打通了深莞兩地的任督二脈。
1、深圳地鐵10號線延長至鳳崗。
該線路自龍崗平湖的雙擁街站出發,穿過鳳崗經4站再回到龍崗(16號線黃閣站);至此,鳳崗也真正成為“深圳里”。
示意圖,僅供參考
2、深圳6號線北延至黃江與東莞1號線三期連通。
該線路自光明北延至黃江,于黃江南站進入東莞地鐵1號線范圍。
一旦貫通,不僅光明可地鐵直通黃江,甚至光明科學城與東莞松山湖亦可實現地鐵通勤,有利于深莞兩地的高新技術、人才密切交流。
示意圖,僅供參考
3、深圳20號線北延至濱海灣新區與東莞2號線三期接駁。
深圳地鐵20號線從交椅灣站進入東莞,與東莞2號線三期、產生銜接。
示意圖,僅供參考
關鍵是,深圳地鐵20號線全線橫跨寶安、南山、福田三區,在機場東、高新園、香蜜湖等核心板塊都有站點。
一旦規劃落地,也意味著從深圳福田、寶安、南山可地鐵通達東莞濱海灣新區、虎門等地。
4、深圳地鐵11號線北延至長安與東莞三號線一期連通。
深圳11號線北延段,在長安步行街站進入東莞,與東莞地鐵3號線接駁;待到正式運營,算是真正打通了東莞長安到深圳的最后1公里。
示意圖,僅供參考
除了東莞,深圳此前發布的關于這幾條地鐵線路的規劃中,早已明確預留了與東莞接駁的條件。
綜上,一旦規劃落地,深圳4條地鐵與東莞地鐵無縫接駁,屆時,通勤效率飆升,深莞人的幸福感也將大大提升。
02.
新政刺激剛需
接下來靠跨市地鐵講故事?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
有觀點認為,東莞與深圳、廣州的跨城地鐵規劃官宣后,或許會成為刺激東莞樓市的“新故事”。
畢竟,一旦與深圳4條地鐵互通,兩地通勤會更為暢快,尤其是與深圳地鐵直接對接的鳳崗、長安等地。
對此,我們整理了一份東莞相關板塊在售/待售新盤名單,足足41個項目,其中虎門供貨最多,鳳崗次之,濱海灣貨量最少,僅有1個。
再看東莞最近的市場,也受到“517”新政的影響,但效果仍待觀察。
據自媒體爆料,新政后部分新盤看房量有所上漲, 不少剛需和剛改客戶開始出手。 但市場分化嚴重、冷熱不均。
其中,濱海灣的濱海潤府,新政后,來訪總量超400批,成交上漲近3成;鳳崗的大運萬科城,新政后來訪明顯增加。 (數據來源:東莞房姐)
再看成交,東莞5月成交新房1263套,環比上月微漲1%;成交均價為26704元/㎡,環比上漲6%;松山湖、南城、東城穩在4字頭。
圖源:克爾瑞深圳區域
此外,5月二手房成交2062套,環比下降10.2%;二手均價約18002元/㎡,3萬+僅有松山湖,南城、東城、長安、厚街、鳳崗5鎮都在2字頭。
從走勢來看,5.17新政當周卻有明顯上漲,但后面幾周效力逐漸減弱,目前來看峰值出現在4月底,考慮到二手市場的滯后性,最終效力還有待觀察。
圖源:瑞成搜
無論地鐵規劃是否落地,目前,東莞首套房貸利率低至3.15%,加上價格正在筑底,對剛需而言是個好消息。對于開發商來說,要想賣的好,只能靠性價比取勝。
03.
大灣區軌道加速
深莞地鐵互通還要等多久?
隨著大灣區交通路網越織越密,跨城通勤已成為常態。
2023年數據顯示, 大灣區主要城市之間每日跨城出行至少達到400萬人次,其中廣佛為185萬人次/日,深莞為132萬人次/日!
面對數百萬跨城出行需求,大灣區亟需一個覆蓋面更廣的城際軌道,提升各城之間的出行效率。
除了成熟的廣佛線, 最近開通的“大灣區大號地鐵”也迎來了洶涌的人潮。
6月8日-10日, 廣肇、廣惠城際旅客發送量分別達到13.7萬人次、14.1萬人次、19.7萬人次,客流量不斷被刷新!
遺憾的是,深圳沒能加入“大灣區地鐵”群聊。
因此, 這次深莞地鐵互通的規劃著實令人振奮,畢竟 深莞同城喊了很多年,參考廣佛的經驗,地鐵互通是關鍵一環。
除了活躍樓市,跨城地鐵帶來的客流、消費力也不容忽視。廣州地鐵公布的2023運營報告中,就帶動相關產業產值突破2500億元。
因此,深莞這幾條跨城地鐵不容小覷,尤其有些線路還串起了松山湖、濱海灣新區等科創高地,含金量不言而喻。
當然,地鐵互通規劃雖好,但最終落地兌現依然面臨很多現實問題。
比如,跨城軌道建設費用到底誰出?
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
深莞兩地都有各自的盤算。
對此,有網友表示,不能“紙上談兵”,盡快落實才是硬道理,若按東莞之前建地鐵的節奏,估計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圖源@東莞時報粉絲留言
也有網友猜測,這4條線能否順利互通,還是要依靠深圳主推。
一方面,深圳作為“老大哥”,確有促進深圳都市圈一體化的重任。
另一方面,深圳實力強、推進快,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軌道交通的建設仿佛坐上了火箭。單單這個月,深圳軌道/樞紐進度條就不斷刷新:
15號線首臺盾構機始發;
7號線二期、12號線二期全線電通;
13號線二期歌劇院站主體結構頂;
19號線一期、29號線一期施工總包中標公示;
西麗樞紐也將于6月底動工......
深莞4條地鐵互通規劃
你怎么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深圳壹地產」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我平臺取得聯系。
【聲明】本文部分信息和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聯系刪除。本文對項目周圍交通、商業、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其他市政條件的介紹,具體以政府規劃及現場實際為準。效果圖是規劃意向的概念設計展示,非最終規劃方案,不作為開發商承諾,最終以向政府報批報建的方案為準。本文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依據和投資建議,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以雙方簽署的買賣合同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