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是一種積極而有益的人生心態。無論經歷何種生命的風雨,只要我們可以坦蕩地接納、樂觀地去看待,那么,我們就可以收獲豁達的人生態度和情懷。而它,也是一份有益心靈的清純養分。
圖\攝圖網
張小瓷老師創作的作品《曾有天真少年時》,便有表達古代文人墨客的豁達胸懷。作者通過古人在經歷人生風雨中的經歷與事件,展示和闡述了他們那份面對挫折與坎坷的樂觀心態。
由此,積極地、有效地為我們呈現了古代文人的那份豁達之情和樂觀的思想智慧。即使他們面對的是困苦和傷痛,但是,他們仍然可以保持著那份坦然和接受的胸懷,積極地活著、瀟灑地生存著。
勞作
勞作,在古時代很大意義上代表的是在田地里進行勞動的事情。雖然這些事情在古時候,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對于遭遇風雨坎坷的人來說,可以積極地投入到勞作中,并自得其樂的,不算多。
作品《曾有天真少年時》里所談到的蘇軾,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經歷了人生的坎坷和風浪,卻可以在一片田地上活出自己的新天地來。儼然,他就是一個豁達、樂觀的人了。
圖\攝圖網
書中談到,蘇軾在經歷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候,曾來到一片被廢棄的土地。那里,荊棘叢生、瓦礫遍地。因此,很多人都看不上這樣的地方。但是,對于蘇軾來說,他卻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心和實意。
蘇軾也開始了自己的農民生涯,帶領著家人們,開墾那里的土地,進行艱辛的勞作之旅。就這樣,那片土地上,種下了稻谷、麥子、桑樹、棗樹、栗樹以及橘樹。而且,更成為了蔬菜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土地上,蘇軾以他樂觀、積極而又坦然的態度,從容地面對著人生的坎坷和挫折,表現出了自己積極而豁達的心態和智慧。因而,也向我們傳遞出了生命的美妙力量,讓我們看到了苦中作樂的美好心態。
修建
其實,說到蘇軾遭遇人生挫折并樂觀種地勞作的事情,不能不說他在風雨坎坷中所做的另外一件事情。雖然它看似跟勞作的經歷差不多,可是,卻可以從另外一面去折射出蘇軾的豁達之情。
作品《曾有天真少年時》,對蘇軾的這些經歷,也進行了描述和呈現。我們通過閱讀書中的相關內容,冥冥中可以感受到蘇軾的積極情懷和高尚的人格特征。即使是艱辛,也無法阻礙他的自得其樂。
圖\攝圖網
經歷了農民生涯的蘇軾,對于種植莊稼等來說,自然是快樂的。而且,田地也給了他非常豐厚的回報。他從土地中,也獲得了許多豐收與碩果。然而,這份快樂不僅僅體現在勞作種地當中。還有,另外的一個層面。
在田地上勞作的蘇軾,他的快樂是無比舒暢的。同時,他還做了一件更為讓人羨慕的事情。那就是,他在園子里,修建了擁有五間房子的農舍。而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做“雪堂”。蘇軾,更把這份快樂,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友人。
可見,在蘇軾的生命旅途中,修建房子自然也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大樂事。這種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情懷,著實傳遞和展示了他那份豁達的智慧和人生態度。因此,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詩
詩詞,是可以傳情達意的。而且,它還可以寄托作者的情感和愿望,更能夠傳遞出一份積極的生命能量。對于蘇軾來說,詩詞也是他人生豁達灑脫的見證和憑證。因為,他的詩詞里融合著樂觀和向上的力量。
作品《曾有天真少年時》里,有為我們讀者講述了有關蘇軾在風雨人生中創作詩詞的經歷。他的人生,也大體上和詩詞有所相伴和陪伴的。而且,詩詞中更寄托了他的才情和灑脫心態,讓人欽佩。
就如他在荒廢的田地上種莊稼、修建雪堂等經歷,他自己都有通過詩詞去進行表達和展示。他曾經在給孔平仲所寫的一首詩歌里,就表達了這個種地和修房子的人生事件,并且,傳遞出了一種自得其樂 的心胸。
而在蘇軾所寫的作品《江城子》當中,他便把自己比作陶淵明的斜川游那般,把自己躬耕荒地的經過以及對待這個事情的坦然、瀟灑和樂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此,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
蘇軾的人生,是充滿坎坷的。然而,他卻可以在這些風雨當中,種地、修房、作詩等,儼然活出了一個讓人羨慕而又敬仰的偶像。而他的積極、樂觀和豁達,同時也在他的詩詞中,得到了承載和傳承。
生命無常,但面對這種變幻的人生來說,有一種力量是可以征服它們、綻放光彩的。它,就是豁達灑脫的樂觀精神。在蘇軾的身上,這種積極的人生之旅,如同黑夜里的明燈那般,指引許多迷茫的人,繼續勇敢向前。《曾有天真少年時》,更把蘇軾的這種人生進行了再現,以賦能我們讀者的心田。(文\藍千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