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對阿里拋來的橄欖枝,楊仁斌還會想起AI大模型橫空出世的那個遙遠的夜晚。
這枚重量級的“閃光彈”,不僅重新照亮人工智能前進的方向,也穿破濃霧,點亮了他和所創立的公司“精準學”前方的道路。
當時,轟轟烈烈的“雙減”政策實施一年多時間,團隊縮水了近9成。考慮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楊仁斌不得不密集對接阿里、騰訊和百度,尋找進入原本不擅市場的機會。
能夠同時被BAT看上,足以說明“精準學”的優秀。但誰也沒料到,僅僅一年半后,阿里就掏出2億元入股——定下“用戶為先、AI驅動”的新任CEO吳泳銘,將阿里在AI垂直應用領域迄今為止最大一筆投資,交到了曾經最年輕的技術總監手里。
一位AI老師讓學習機有了靈魂
見到楊仁斌的時候,他和團隊成員正在測試即將面市的新產品——精準學原生代AI輔學機Bong系列。初看這款學習機形態和市面上其他產品相差不大,但屏幕中的AI老師,可以模擬真實學習的場景,通過攝像頭察覺到“學生”分心,讓他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就像《鐵臂阿童木》里,茶水博士給了阿童木善良的靈魂,在生成式AI爆發的節點,楊仁斌嘗試用AI老師賦予學習機靈魂。它不僅能監督學生有沒有認真聽講,還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和做題情況實時調整方法和內容,有了個性化學習的雛形。
個性化學習,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對一”,老師因材施教,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這個鏈路,“非典型學霸”楊仁斌從高中開始就推導過很多遍。
高中時,他有段時間化學不好,就買了兩本一模一樣的王后雄習題本,在一本上做完后,挑出錯題,隔一段時間在另一本上再做一遍,用這種方式提升查漏補缺的效率。
后來市場上涌現的各種“錯題集”就是基于這個思路,只是還不夠精準。直到移動互聯網普及讓數據有了沉淀,AI爆發帶動推薦引擎發展,讓“千人千面”成為可能。
那會兒,楊仁斌在淘寶擔任首席產品經理,主導了“猜你喜歡”這項功能。而用推薦引擎和知識圖譜為用戶推送個性化內容,楊仁斌和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還有過深入的交流。兩人達成的共識是,這會主導整個互聯網從搜索模式到推薦模式的重大變革。
最終,2017年前后發生的一系列事,讓楊仁斌決定將它用在教育領域。
跨越6年
兩代AI孵化出來“新物種”
首先是2016年年底,AlphaGo將柯潔等人“斬落馬下”,完成了在棋類游戲上對人類的超越。技術的再次突破讓許多人看到了新機會。
數月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楊仁斌拜訪了一位阿里的前同事,“他是美國海歸,離開阿里的時候是P10級別,卻去河南縣城開了一家教學機構,叫‘第二教室’。”這家機構收費不高,專門幫留守兒童學習,續費率達到100%。
“很多孩子學了一兩年就不來了,因為成績已經很好。”楊仁斌觀察到,這家機構的模式很有特色,老師并不主導課堂,而是讓學生做試卷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識,老師在一旁巡場答疑。
雖然原始,但很有效,也和當年自己的學習方法很像。更令他觸動的是,這間小小的屋子扎扎實實地幫助一群又一群留守兒童提升了成績,讓他們有了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機會。
“看到他們,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教育永遠不可能公平,但能為哪怕多一個孩子帶來一次公平的機會,這事就有意義。”
之后楊仁斌走訪了很多教育機構,尤其是名師“一對一”指導的教學,本質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情況精準輔助學習。結合自己早年的學習方法,他把這種思路總結為“精準學習法”。
針對每一個知識點,精準學都會規劃相應的學習路徑(具體畫面以發布版為準)
隨后的2018年,“精準學”在杭州成立。楊仁斌和團隊搭建了軟硬件結合的體系,基于AI技術精準識別學生在學科上的薄弱知識點,推薦同類題型做針對性練習。
此后6年時間里,這套“精準學習法”很快被市場上的高思、昂立、學而思等培訓機構所認可,成千上萬的老師把它作為輔助工具,數百萬學生用它來練習。“精準學”成了隱藏在教培行業背后的技術大佬。
現在,這位幕后主角決定走到前臺。
“準確來說,精準學是兩代AI技術的結合,上一代通過2B業務幫我們完成了千萬級題庫和學情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基于數據和這一代AI技術,完成了AI老師的打造,有了直接面向C端的產品。”楊仁斌說。
不是看視頻而是精準學習
目前,精準學結合阿里巴巴的千億級通義模型,自主研發了“心流知鏡”大模型,讓AI老師能精通各種教材和名師的講解方法,相當于是一個全能型的私人名師。這款AI輔學機已經覆蓋了三年級到十二年級各科目的知識體系。
不同于市面上大部分學習機,在精準學的 AI輔學機上,學生看的不是預先錄制的內容視頻,而是AI老師全程帶著用精準學習法學,隨時可以和AI老師進行互動。
“過去的學習機是一種單向輸出,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了,視頻里的老師也不會知道。”楊仁斌認為,這是很多家長不認可學習機的主要理由。
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強調學習互動:在學習機上安裝攝像頭,是為了讓AI老師實時“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況。這個老師能識別40多種情緒和體態,如果看到學生在發呆,或者懷疑沒聽懂,就會主動提問,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如果學生提出了不懂的地方,AI老師也會實時生成講解和板書,直到把不懂的知識點搞懂。在答疑的時候,老師時不時會拉進來一位學習同樣知識的“學友”,和學生PK回答問題,就像真的和同學一起學習一樣。
AI老師解題時,實時生成的板書(具體畫面以發布版為準)
為了達到良好互動,精準學團隊想了很多辦法。一開始他們想設計一個數字人形象,從頭到尾出現在課堂上,后來發現,AI老師形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更接近真人面對面交流的情緒和感染力。
于是,他們通過16萬小時的教育語音數據訓練,讓AI老師能夠自然地模仿20余種個性化講解風格。AI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行為傳達出或喜或怒的語音情緒,也可以帶著一些方言口音,或者模仿某位網上很受歡迎的老師的聲音。
點擊收聽精準學AI老師的聲音
曾是阿里最年輕的技術總監
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楊仁斌是湖北人,大學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1999年上大學時剛好趕上互聯網浪潮興起,他癡迷于新世界,四年都在研究互聯網,從玩泥巴游戲到BBS、ChinaRen,對那個時期的互聯網產品如數家珍。
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沉浸和研究互聯網產品和技術,他激發出了快速學習的能力,能夠快速看完一本書、建立知識框架,快速記憶并運用。
進入職場后,這種快速學習的“超能力”讓楊仁斌如魚得水:用幾月的時間自學了編程,畢業一年內就通過了計算機四級,還獲得了高級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師的職稱。
來杭州之前,他在北京工作了六年。在北大計算機研究所,他師從計算機領域的泰斗王選院士,有機會接觸網格計算相關的最新理念。出于興趣,他曾經以一年敲壞好幾個鍵盤為代價,寫了30萬行分布式計算的代碼,參與了當年國內最大內容分發網絡的搭建。
這一經歷讓當時正為阿里云招兵買馬的王堅關注到他。加入阿里那年,楊仁斌27歲,是當時最年輕的技術總監。
之后,他參與了阿里云的“飛天”項目,又因為有產品嗅覺,從技術專家成了淘寶的首席產品經理。沒過多久,他又被阿里前參謀長曾鳴納入麾下,進入阿里集團戰略部,梳理和搭建各條業務線的戰略。
從出色的程序員到一位管理者,楊仁斌最驕傲的是一路以來的“學習能力”,如今他的團隊也有著相同的特質,“招聘中我們對于教育相關的經驗不是硬性要求,但每個人都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
就像是不懂航天和汽車的馬斯克顛覆了汽車行業,他相信自己這個不是教育出身但很會學習的“外行”能夠把握這輪AI浪潮給予的時代機遇。
對話“新青年”
和“吳媽”都沒談什么技術
九千光年:來說說這輪融資吧,怎么打動吳媽(吳泳銘的昵稱)的?
楊仁斌:首先,我們對于AI的發展和帶來的變革性影響有強烈的共識,所以幾乎沒聊什么技術,談得最多的是產品和戰略。吳媽還是保持了對技術和產品一貫的敏感性。
九千光年:這筆錢包含算力投入嗎,拿到之后會用來做什么?
楊仁斌:不包含算力。拿到之后最主要還是用在技術和產品方面。
九千光年:產品即將上市,聽說你還有不滿意的地方?
楊仁斌:是的,我個人對產品比較苛刻,沒有達到心中的標準就不愿意推向市場。Bong Max在使用的時候,因為調用大量算力,還有點發燙。
雖然是在可控范圍內,但還想對軟件進行優化,盡量讓它的溫度降下來。你看我用手機,都是不帶殼的,會影響散熱。
“雙減”后還是看好培訓行業
九千光年:“雙減”前精準學在行業的地位如何?
楊仁斌:當時我們基本處于領頭羊的位置,市面上大部分培訓機構用的是我們的系統。
九千光年:聽說政策出來之后你還發了一封內部信?
楊仁斌:是的,政策出來后我第一時間反復看了好幾遍,發現里面還是有積極的點,不是將培訓行業一棍子打死。后來我們雖然大幅縮減了團隊規模,但還在教育行業,也是基于這個判斷。
這些年市面上有很多學習機,背后也是我們。
AI時代想象力最重要
九千光年:我看到精準學有很多新的崗位,像是AI創新負責人、學習體驗負責人。
楊仁斌:嗯,我們很多崗位都是新設的。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AI會帶來一系列非常深遠的變革,不能用以前的模式和眼光來看待。
比如,我們的教研團隊,leader不是資深的教育從業者,教育從業者是他的手下。他需要從技術層面提供不一樣的思路。AI時代想象力最重要。
九千光年:您認為AI時代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什么樣的?
楊仁斌:過去,名師一對一輔導是最有效但也是價格最高的學習方式。現在,利用AI技術和數據訓練出的AI老師,可以精準找到每個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從而進行針對性輔學。
AI時代的學習用的是推薦引擎的邏輯,即無需學生自行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而是由AI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來制訂并執行個性化學習計劃。
AI會催生一大批生產力公司
九千光年:您怎么看待新質生產力這個詞?
楊仁斌:從互聯網發展來看,電商、直播等形態的出現,催生了大量的平臺公司,他們主要影響的是生產關系。人類歷史上,唯一能與AI技術比肩的是蒸汽機的發明,讓機械逐步取代生物動力,隨著AI逐漸達到甚至在部分領域超越生物智能,它將釋放一種難以想象的巨大生產力。
九千光年:所以,接下來會有很多生產力公司出現?
楊仁斌:沒錯,我們也在思考和摸索用AI解決原先自主學習的痛點,創造新的機會。當AI成為一個生產力工具,會釋放巨大能量,催生一系列機遇。還是那句話,AI時代想象力最重要。
文 | 儲帆 梁應杰
攝影 | 施德勇 海報 | 李前芳
總策劃 | 胡紅斌 陳奕 陳欣文
執行總監 | 梁應杰
VIEW MORE
@云設計“破風手” >>
@85后二孩爸爸用AI爆改舊玩具 >>
@外骨骼“機械師” >>
@他們的聲音被“偷”走并喂給了AI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