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5篇原創(chuàng)文章 -
我在微博某個超話里看到一條動態(tài),是一個網(wǎng)友發(fā)的上半年閱讀清單。看到他六個月內(nèi)讀了50多本書,我就給他點了個贊。
這不表示我欣賞他的閱讀量,只是為他的勤奮點贊。他的書單太雜,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如饑似渴地吸收大神們推薦的經(jīng)典」。
且不說《做個會說話會辦事會賺錢的女人》跟你一個中年大叔有什么關系,就連《阿特拉斯聳聳肩》都能寫成阿拉特斯,說明他讀書還是不夠認真的,可能讀都沒讀過。
這些倒無關緊要,那份閱讀清單最大的問題還是別人推薦什么就讀什么,沒有主動閱讀的痕跡,而且這些書大部分都是網(wǎng)紅推薦的,根本不是什么大神。
其實主動閱讀非常重要,尤其身處這樣信息爆炸的時代里,稍不留神就被各種各樣的信息轉移了注意力,包括網(wǎng)絡上的各種薦書。
現(xiàn)在各個平臺都是大數(shù)據(jù)殺熟,給你推薦的都是它認為你感興趣的書,把你平時無意識的瀏覽生成一個個標簽,可悲的是讓你誤以為自己多次看到的書,就真的是好書。
比如你剛看了某網(wǎng)紅為了賣書而賣力推薦的《做個會說話會辦事會賺錢的女人》,即使你關閉了,在瀏覽其他網(wǎng)站時也能看到這本書或同類書的廣告,這時你就有了一種「這些書不好的話,為什么給我推薦」的錯覺。
于是你又點進去,一本接著一本瀏覽過后就試著買一本看看。看了之后你覺得輕松,有趣,又買了更多同類書來看,到最后連你都相信自己的閱讀興趣就在此。
我不是說這樣讀書沒好處,而是說:你讀的書都不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只是靠他人(包括機器)的投喂,別人給什么你就吃什么。
雖然這樣也能吃飽,就像那位網(wǎng)友一樣一直都有書讀,但不見得都是篩選過的好書,相當于把選擇權主動讓給了別人,自己當一個被動接受者。
這是懶人的做法,如此讀書,讀得再多也浪費時間。相反,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時間無比珍貴,就根據(jù)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主動查找書目,或向他人請教。
接著再根據(jù)綜合考慮該讀哪些書,哪些該精讀,哪些可以略過,多久要讀完以及讀完之后怎么用上,都是一個系統(tǒng)的思考過程。
如此一來,你才不至于在茫茫書海中迷失方向,即使你看到別人賣力地推薦一本好書,也懂得辨別那本書是不是自己必讀的。
就如我推薦的一些好書,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如果你覺得不錯且適合自己,就找來讀或者先記起來有空再讀。假如你認為那本書不在自己的閱讀范圍內(nèi),就不必讀,你知道「它暫時不是我要讀的書」就好。
主動閱讀還有另一個關鍵前提,就是你得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而不是那本。換句話說,你花時間讀這本書,想得到什么。
比如你自認為溝通能力差,想先通過讀書來提升,那么你讀書范圍便是「哪些書能夠提升溝通能力」,這些書才是你的閱讀對象,其他無關的書再好,也與你無關。
這便是以結果或輸出為導向的主動閱讀方法。因此在讀一本書時,你不妨多想一想花時間讀它究竟為了什么,你得找出一個理由來,比如打發(fā)時間,為了消遣,為了修身養(yǎng)性等都是目的。
一旦你有了主動去找書的習慣,才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適合自己的好書,否則讀得再多也浪費時間,還不如不讀,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