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ssandro Michele和Sabato De Sarno這倆人的“換乘戀愛”有點把我的CPU燒掉了!
就看這倆人的新季系列單品,沒人透題的情況下誰分得清Gucci和Valentino啊?
看到的當下屬實是被硬控愣住了30秒,翻翻社交媒體,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評論不是“這很Valentino”,而是意料之中的“這很Gucci”。
咱們先把震驚和各種梗放一放,在一眾“這明明是Gucci”的評論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明白人說出了我的心聲:
“這不是Gucci,這是Michele,他的審美才是這件事的ip”
從這些評論反推,意味著在大多數(shù)對時尚圈感興趣的人士心中,Michele的個人風格可以和Gucci的品牌風格畫上等號,這也是為什么如今從“極繁”走向“極簡”的Gucci,讓大家覺得越來越不好認了。
其實Gucci還是Gucci,只不過是不Michele了而已。
回看一下時裝史,Gucci和繁復華麗風格畫上等號也不過就是Alessandro Michele在2015年上任后才發(fā)生的事。
而再往前回溯的話,讓Gucci真正“燃”起來的,除了Michele,最早的其實是Tom Ford。
Tom Ford掌舵Gucci時,Gucci的出圈程度也是一時無倆。當時的品牌風格是性感的,是外放的,用剪裁和裸露書寫著女性的強勢和鋒芒,絲毫沒有遮掩的意思。
中間經(jīng)歷了Alessandra和Frida兩個無功無過的領路人,就又迎來了Gucci的真·頂流時代——米開理“登基”。
拉滿英倫元素和Michele個人風格的華麗復古風格讓人至今記憶猶新,更別提酒神包、蜜蜂鞋當時根本就是頂流爆款,銷售額一度劍指只有LV和愛馬仕兩家的百億俱樂部。
現(xiàn)在我們或許可以回答為什么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Michele的風格可以代表Gucci。
因為這些以文藝復興為靈感的繁復美學剛好切中了當時昂揚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又把人們從被“極簡風”淹沒的無聊當中拯救出來。新鮮感和大環(huán)境的條件都被滿足,火得沒邊兒自然也就給人最深的記憶點了唄~
但話說回來,這個風格還是Michele本人的,而不是Gucci的。
時間回到現(xiàn)在Sabato De Sarno掌舵,直接就是一個直線掉頭的大動作。
或許是考慮到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動蕩,讓大多數(shù)人更向往長期主義的單品,Sabato將Gucci從“極繁”直接轉向“極簡”。
高情商:優(yōu)雅摩登
低情商:沒有辨識度
大伙兒也看到了,鐵打的Gucci,流水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說句大實話,確實幾十年來沒有哪個Gucci設計師是非常踩雷的,單看都有時髦度在。
但是,每換一個設計師,Gucci就會迎來一波“爆改”。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都得重新認識一下Gucci,導致大眾對這個牌子的深度認知一直都是模糊的...
頻繁的風格變化,對Gucci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要是每個設計師都像Michele一樣有實力又能踩中風口,那銷售額肯定會暴漲。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ucci畢竟是個一線奢牌,甭管賣得多好,頻繁的風格調整只會讓自身品牌DNA越來越薄弱,讓品牌這一原始價值越來越低。
既沒有個人設計風格,也沒有品牌色彩,就很難讓消費者與品牌的敘事產(chǎn)生共鳴,在消費者心中沒有一個牢靠的記憶點,在有消費行為時自然也不會被優(yōu)先考慮,說白了也就是放不了長線。
品牌基因薄弱這一點帶來的后果,已經(jīng)在慢慢凸顯出來了。
畢竟Gucci占了開云集團收入的1/3,總利潤的2/3,絕對是實打實的支柱品牌。
而根據(jù)開云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Gucci的銷售額下降了21%,就已經(jīng)連帶著整個集團的收入都在下滑。
但這當然不是Sabato一個人的問題,真要說的話,原因更多是開云集團在嘗到Michele帶來的甜頭后,想復刻這樣的成功體驗時過于急功近利。
其實從Sabato的前兩季作品,本來已經(jīng)能看出他在逐步明確自己的風格了。結果在2025早春秀場上又看到一些融梗“強行追逐爆款”的單品,蝴蝶結元素、麂皮夾克、芭蕾舞鞋,能看出集團高層急于求成之下給設計師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總結下來現(xiàn)在的Gucci每一季很多單品給人的印象就是“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好看嗎?好看的。獨特嗎?那倒沒有。
這背后的真正問題是:Gucci從當年的潮流引領者,變成了如今的潮流追隨者。
再看一直以來風格穩(wěn)定的Prada,一路堅持著自己的審美體系,在自己的審美體系中來不斷尋找爆點。沒有順應市場,而是默默地用自己的審美影響市場,才能經(jīng)住時間考驗,把品牌自身變成了一個成功引領潮流的坐標。
現(xiàn)階段,Gucci既沒有Miu Miu這種引領潮流的底氣,跟其他奢牌也有著本質上的經(jīng)營思路差距。
看看隔壁香奈兒,都知道創(chuàng)始人香奈兒女士在時尚史上都大有名氣,后來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們就直接不約而同的“啃老本”(非貶義),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維護創(chuàng)始人IP。
這里的“啃老本”是尊重香奈兒女士的設計風格,無論是老佛爺還是剛離職不久的Virginie Viard,都選擇在經(jīng)典香奈兒風格中加入自己風格的佐料錦上添花,而非大刀闊斧改革。
而跟愛馬仕、Prada這種家族企業(yè)也不好比。
人家既有悠久歷史,又有無數(shù)傳奇人物背書,“高大”的品牌形象早就已經(jīng)在消費者心中扎根,也靠這點培養(yǎng)了無數(shù)“老錢”客戶群體,成為了這部分人的第一選擇。
綜上,像Gucci這樣還沒找準風格基因,在一眾奢牌之間的位置著實有點尷尬,很難站穩(wěn)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更別提內(nèi)部人事架構總是有點混亂,集團高層的管理風格似乎也十分冷漠。隔壁Chanel的Virginia的離開就是好聚好散,品牌和維姨發(fā)布的聲明里都帶著真情實感的感激和不舍。
而Michele離開Gucci的時候,看似是和平分手,但其實雙方的聲明里都暗戳戳的藏了一句“理念不合”。再加上開云集團前腳發(fā)布聲明,Michele后腳取關所有Gucci賬號,開云也立刻清空Gucci社交賬號所有內(nèi)容,兩邊都是臉上笑嘻嘻,心里***。
看來看去呢,綜合所有情況,其實有點為Gucci捏一把汗。作為曾經(jīng)被市場驗證過大受歡迎的品牌,如今似乎還沒有找準品牌標志風格,這也是大多數(shù)消費者看不到品牌力從而放棄購買的原因。
但話又說回來,其實Sabato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努力構建出獨屬于Gucci的敘事,無論是Ancora紅還是創(chuàng)始人的故事都是佐證,這些細節(jié)都在悄悄為Gucci的品牌力添磚加瓦,但究竟能否成功還要以觀后效。
你們對Sabato手里的新Gucci有什么想法呢,歡迎留言區(qū)一起討論~
本文編輯:GOOSE
美術編輯:豆豆
分享給更多小姐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