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河南林州市有一座紅旗渠,不僅是5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著名的教育基地,甚至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河南紅旗渠動工于1960年2月,耗時近10年完成,當時在中國就是著名的樣板工程,后來還孕育出了“紅旗渠精神”。
1966年,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高鶴縣(現鶴山市)龍口鎮,也同樣飽受干旱之苦,林州人民敢在大山里開鑿紅旗渠,龍口人民也要在山野丘陵上建一條“紅旗渠”。他們的想法得到了縣革委會的支持,佛山地區水利局也聞訊也撥出了資金和器材,并派出了技術人員予以援助,龍口公社組織數以萬計社員上山修渠。這一干就是14年,直到1980年,一條總長34.5公里的水渠才修成,這條水渠叫做鶴山南北渠,當地也稱之為“紅旗渠”,雖然《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也介紹過鶴山南北渠,但這條同樣歷盡艱辛修成的渡槽卻并不知名,至今仍是縣保單位,荒廢在龍口鎮的山野丘陵中,除了偶爾有慕名而來的驢友探訪外,幾乎無人問津。
“高鶴人民戰天斗地,治山治水。真是戰天天低頭,治水水讓路......人民群眾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意氣風發……”1969年12月25日的《南方日報》,以《愚公移山畫新圖》為題對鶴山龍口南北渠的建設作了專題報道。
這項巨大的工程分南北兩渠施工,據《鶴山縣水利志》記載,北渠始建于1966年,從四保水庫北面引水,經五福、湴蓼、三鳳、中七、霄南、下六幾個大村,止于古勞鎮的連城村。渠道總長19.5公里,1971年完成多座附屬建筑物,1974年重修,受益耕地2萬多畝。
南渠從1973年冬興建,1980年建成,通水總長15公里,從四堡水庫南面引水,經五福、七連、那白、青文等村莊抵達桃源鎮的民龍村,灌溉面積達1萬多畝。南北渠總長34.5公里,受益農田約3.5萬多畝,建成后當年龍口鎮80%的耕地靠南北渠來灌溉。
今天看來這樣一項工程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當年全部要靠手挑肩扛,使用的是鋤頭、簸箕和扁擔等最原始的工具,修渠用的水泥、鋼材、砂石等原材料,幾乎都是靠人力運上山,扛一包水泥進山,走1、2個小時是常事。
還要將18.5米長、11噸重的雙曲拱架吊上10多米高的橋墩上,這在當時都是不一般的技術難題。
鶴山南北渠當年總投資額為300萬元,除修渠原材料由國家提供外,其余全由村民想辦法解決,大部分農村只得以工代賑。
當時就是干部帶頭,男女老少齊上陣,廣東冬天雖不冷,但夏天熱的時間長,大家揮汗如雨,前后14年,終于修成這座渡槽。
如今這座南北渠已經廢棄不用,成為縣級保護單位,但相對已被列入國保的河南林州紅旗渠和廣東羅定長崗坡渡槽來說,鶴山南北渠的保護等級實在太低。
網絡上關于鶴山南北渠的介紹不多,到訪的驢友也十分少,可能絕大多數廣東人乃至鶴山人都不一定聽說過,我到了離南渠最近的村莊,問了兩位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居然都不知道怎么去,甚至說沒去過,我有點好奇,當年不是大家都要參加修渠嗎?
鶴山南北渠很長,總共有34.5公里,你要全部走完不太可能,而且絕大部分地方是沒有路的,所以只能找幾個點看看,圖中航拍很上鏡的青溪村南渠,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
首先導航鶴山青溪村的“中共鶴山西北區工委舊址”,前面有籃球場可以停車,這是一個小小的紅色景點。
中共鶴山西北區工委舊址原來是世昌溫公祠,后來成為中共鶴山縣委機關駐地,有興趣可以花幾分鐘看看。
舊址后面有路牌,寫著“紅旗渠”,其實指向的就是鶴山南渠,順著路牌上山。
穿過青溪舊村,這是一座荒廢了的村莊,房屋空置,荒草叢生,適合拍攝驚悚片。?
繼續順著路牌前行,繞過池塘,穿過竹林,走過養了很多狗的簡易窩棚。
大概10分鐘左右,你就能看到池塘對岸的南渠,走小路穿過池塘和林地,你就能走到南渠跟前。
南渠的文保碑就鑲嵌在渡槽的門洞里,這一段也是鶴山南北渠的精華之一。
蜿蜒穿行于樹林中的南渠特別適合航拍,但要特別注意旁邊有好幾座高壓電塔,有很多高壓電線,一定要注意安全。
鶴山南北渠,除了南渠還有北渠,34.5公里是不是全部保存完整,網上找不到答案,但從南渠的現狀來看,幾乎是位于山林荒野中,部分水渠已經損壞斷開,所以肯定也是廢棄不用了。??
廣東的“紅旗渠”鶴山南北渠,今天的狀態當然沒法和林州紅旗渠相比,甚至比之羅定的長崗坡渡槽也相距甚遠,全長只有5.2公里的長崗坡渡槽目前還在正常使用,不僅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專門的陳列館介紹,還是廣東省的黨員教育基地,鄉村旅游景點,而鶴山南北渠,依然藏在林中人未知。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其實全國各地都修建了不少水利渡槽,如同紅旗渠和長崗坡渡槽這樣被列入國保的屈指可數,大部分都如同鶴山南北渠一樣,逐漸廢棄,無人問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