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經濟數據環比一季度放緩,可能是最近市場調整的原因之一。
最近看到了一些前白馬股,股價已經跌了百分之七八十了,這兩天還在大幅破位殺跌,看著都疼:
當年鼓吹國企壟斷牌照的免稅龍頭:
業績增速永遠20%,永續經營可以給100倍PE的眼科龍頭,跌了70%以上,還有1000億市值,接近30pe:
長坡厚雪的疫苗賽道,堪比消費品的商業模式:
在Top4白酒里永遠占有一席之地的洋老四:
類似這種走勢的公司還有很多,我覺得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是A股可能會瞎jb漲,炒炒概念什么的,但是一般絕不會瞎jb跌,尤其是這種四十五度向下的走勢,A股的信息是不透明的,這些公司大概率是二季度業績不好,有多不好現在也不知道。直到半年報之前,都無法被證偽,股價也很難反轉。
我也想起了古龍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的名字可能取錯,但是外號一定不會取錯,A股外號癌股。
第二,這些前白馬股很多時候估值錨會參考茅臺,預期業績增速比茅臺低的,估值基本不可能超過茅臺。
最近有地方召開了經銷商聯誼會,說要團結一心、不要低價跟風,散裝飛天價格回到了2275元,最低跌到了2230元。
去金融化是一個緩慢但是長期的過程,昨天央行行長表示下一階段金融體系要淡化信貸規情節,茅臺批價依舊不看好反轉。在此大背景下,茅指數大軍的估值,有可能都需要重構。
A股的幾大板塊在當下有各自的定價邏輯。
茅指數為代表的順周期白馬,定價邏輯是經濟復蘇,在人口紅利和債務驅動發展模式褪去的背景下,如果業績增速不斷下滑,那估值的定價底線就只能看股息率,4%以上的股息率才能夠得著門檻。經濟增速下滑,上市公司減少資本開支,少投產,多分紅給股東也沒啥不好,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玩法。這點是我認為經濟下行期為數不多的利端。
AI半導體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定價邏輯主要行業周期代表的景氣度,也受到股市整體風偏的階段性影響,股市整體下行正好是買入這些景氣度向上的行業的機會。這些公司的高點的估值很難把握,不像茅指數那樣1.5倍PEG賣肯定不會賣飛多少。從歷史經驗來看,成長股預期打得比較高之后,單季度業績大幅不及預期是比較危險的信號。
高股息為代表的避險資產,定價邏輯跟茅指數基本相反,但長期會受到兩類趨勢的影響,第一是經濟如果真下行,這些高股息還能維持高分紅預期嗎?第二是無法逃避市場風格的影響,比如最近這一年多,順周期整體不行,但是新質生產力和高股息輪著炒,新質生產力漲的時候高股息漲不動。所以高股息權益類的邏輯我一直無法理解,債券就很好說。
最后是垃圾概念小票,定價邏輯是瞎炒,市場風偏高時看著熱鬧,風偏低的時候都吃土,今天炒炒某個政策文件,明天炒炒某個事件,一堆上個時代的游資和散戶在里面人工量化,最終是被真量化收割的命,真量化又會被監管層收割,監管層只能服從身居廟堂者的意志,身居廟堂者無法逃離經濟周期的規律。
這就是一物降一物,即使你是西游記里的某個小妖精,你也最好有靠山,靠山還要硬。
債券、新質生產力、美股、全球定價的大宗,這些靠山都比較硬。
對我們的知識星球感興趣的,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留言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