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國資確實生猛。
早前將總部從西安遷到深圳的優艾智合,最近被合肥14億元挖走了。優艾智合的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要說《流浪地球2》里不少機器人來自這家企業,相信很多人應該有所耳聞。
優艾智合初創團隊來自西安交通大學,企查查顯示,公司成立8年獲10次融資,但其中并無西安國資身影。
如今合肥“政府投行”出手,據官方消息稱,優艾智合總部及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將落戶肥東縣,并作為企業未來上市的主體。
不止合肥。
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注意到,“合肥模式”正在安徽全省復制。今年3月,西安一家無人機企業獲安徽蕪湖國資投資,需將企業主營業務相關的板塊整體搬遷至灣沚區。
西安出走深圳,又去合肥
企查查顯示,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優艾智合)近日完成14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合肥東城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東城產投)稱,將打造優艾智合總部及智能制造基地項目,并作為企業未來上市的主體。
東城產投實控人為肥東縣國資委,上述項目亦將落戶合肥肥東。
肥東縣政府官微消息更為具體:
此次簽約,公司擬搬遷總部及未來上市主體,新建五個中心: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制造中心、創新中心、工程中心,一個平臺:生態伙伴平臺。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6億元,年繳納稅收8300萬元,新增加就業400人以上。
發源于西安的優艾智合,是一家移動機器人及解決方案提供商,長期深耕工業物流及智能巡檢運維兩大業務。
2016年,優艾智合創始人張朝輝還在西交大攻讀機器人學方向博士學位,公開報道中,他早早就對機器人應用落地產生濃厚興趣。一年后博士畢業,張朝輝邀約校友一同走出校園,在西安成立優艾智合。
時隔不久,一支來自深圳的硬核基金拋來“橄欖枝”,優艾智合就此入駐深圳的孵化器。
2021年10月,公司在深圳舉辦總部喬遷儀式,當時在龍崗區金蘋果創新園區,已打造好容納超1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與生產中心。
此外,據公司官網顯示,在西安、蘇州、北京設有辦事處。
擬落戶肥東,已經算是該企業總部第二次搬遷。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針對優艾智合融資及落戶的網絡消息,有不少將公司總部寫為“位于西安”,顯然是不準確的。
8年融資近19億元
鎬媒體·鎬京筆記早前與西安的AI、機器人企業交流,優艾智合的名字被屢屢提及,這是一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如果你看過國產科幻大作《流浪地球2》,也許還能記起一群移動機器人,他們在危機的最后一刻,還在進行安檢、運輸、維護等工作。其中,很多出自優艾智合之手。
現實中,圍繞半導體、新能源、數據機房、大型倉庫、海上石油、露天煤礦等場景,移動機器人均大有可為。
優艾智合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公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已推出多個系列的移動機器人產品,覆蓋半導體工廠的全生產周期場內物流。在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電子行業和以電力為代表新能源行業實現出貨量第一。
另據官網顯示,公司產品累計出貨量2000+件,出口到30多個國家。立訊精密、ASM、中國中車、法士特、中國石化、中國華能、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國家電網、浙江能源、日立等,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為其合作伙伴。
與業績相印證的是,公司成立8年10次融資,可謂“融資高手”。
西交一八九六是第一家“押注”優艾智合的投資機構,官微中還實時更新著企業的動態。
及至這幾年,移動機器人市場爆發。
據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2023年度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從2015年至2023年,中國市場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年復合增長率達43.18% ;2023年銷售規模約為212億,同比增長14.59%;銷售數量約為125000臺,同比增長34.41%。
風口之上,優艾智合又引來藍馳創投、方廣資本、軟銀亞洲、真格基金、英諾天使、松禾資本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紛紛入局。
從公司官網披露來看,此前幾輪融資加上最新的14億元,保守估計,優艾智合8年間融資近19億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一眾股東中,并無西安國資身影。
合肥的“新玩法”
“合肥模式”名聲在外。
近些年,其以政府基金為主導、以產業招商為先導的新投資方式,對科技企業吸引力滿滿。
網絡搜索,科技企業流向合肥的報道鋪天蓋地。
以肥東縣為例,僅5月底到6月中旬,就官宣落戶了兩個總部項目。優艾智合之外,再如中科慧拓(一家來自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其簽約內容與優艾智合類似:總投資約14億元、擬搬遷總部、建設多個中心項目……
有產業觀察人士指出,合肥眼下在“搶企大戰”中表現突出,與其“創投城市計劃”的布局息息相關。
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克貴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過去,無論是京東方還是蔚來汽車,合肥市產業類投資是先有項目,再通過政府財政資金增資招引項目落戶,可以說是‘以投代引’。而現在,我們通過設立政府引導母基金,廣泛利用參股基金篩選優質項目,再通過搭建‘線上+線下’項目資本對接平臺,吸引更多市場化基金參與,一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二來每場項目路演就是輔助政府對項目進行更為嚴謹的盡調和研判?!?/p>
最新數據顯示,合肥市政府引導母基金累計招引各類基金53只、總規模1561億元,資金規模放大5.7倍。
反映在現實中,合肥招引到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初創型高科技企業。
2023年,合肥市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94戶、總數8406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1萬戶,實現兩年翻番。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天,合肥就會誕生一家高新技術企業。
合肥之外,今年3月,蕪湖市還“挖”走一家陜企。
當時,一家無人機企業獲得一筆來自蕪湖國資的股權融資。企業需將無人機生產業務及與其相關的地面控制設備研發板塊整體搬遷至灣沚區。鎬京筆記查詢發現,該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
說到這里,鎬京筆記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挖外地企業的同時,安徽各市之間“內卷”也很嚴重。
上奇產業通數據顯示,2018-2023年,合肥市有19976家企業遷出,前三遷出目的地城市為蕪湖市、阜陽市、六安市,分別有2308家、1970家、1899家企業遷入。
(圖片來源:幸福肥東官微、優艾智合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