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中國式現代化,也包括水利現代化。水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確立了國家“江河戰略”,謀劃了國家水網宏偉藍圖。6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陳敏表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9246億元,同比增加2743億元,增幅達42%。實施水利項目3.4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2.5%,特別是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水利項目新開工1340個,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2%。水利部將始終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堅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有效保障我國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
省級水網建設規劃全部批復實施
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健全節水制度政策,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十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用水總量實現零增長,總體穩定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1.7%、55.1%;特別是作為最大用水戶的農業用水效率持續提升,全國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下降至350立方米以下,比十年前降低了近13%,在農業用水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實現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穩步增加。
堅持空間均衡,推動水資源配置格局實現全局性優化。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推進以南水北調為代表的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統籌區域水網和省、市、縣級水網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實施的水資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十年來,全國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約2000億立方米,是上一個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積約8700萬畝,全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55億畝。
水利部總規劃師吳文慶表示,黨中央作出加快構建國家水網重大戰略部署以來,水利部錨定“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建設目標,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保障國家水安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提供有力支撐。
加快完善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突破729億立方米,成為沿線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達到1.76億人。比如,天津市城區幾乎百分之百、北京市城區超過75%的人口喝的都是南水北調中線的引江水。同時,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開工建設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深化西線工程和東線后續工程前期工作;構建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保障體系,強化中線水源保護,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加快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設。2022年以來,引江濟淮、引漢濟渭、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建成通水,開工建設了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吉林水網骨干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同時,開工了黑龍江海林、重慶向陽、云南桃源、廣西長塘、貴州花灘子等26項大型水網調蓄結點工程。這些工程將為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東北全面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促進人口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利用格局優化調整。
統籌推進省、市、縣級水網規劃建設。目前,全部省級水網建設規劃都已批復實施,72%的市級、40%縣級水網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水利部啟動了省、市、縣水網先導區建設,積極總結地方典型經驗,以水網先導區帶動各層級水網建設。同時,推動各層級水網協同融合,加強水網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構建數字孿生水網,加快形成城鄉一體、互聯互通的國家水網體系,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建設改造灌區夯實糧食安全水利根基
農村供水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水利部持續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大力推進集中供水規模化,推行農村供水縣域統管,因地制宜對小型供水工程進行規范化建設和改造。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司長陳明忠介紹,今年已落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資金728億元,完工農村供水工程3500多處,提升1751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大中型灌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戰場。我國耕地灌溉面積達到10.55億畝,生產了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水利部高度重視大中型灌區建設和改造,不斷夯實糧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十四五”期間,安排中央資金2000億元,對2500多處大中型灌區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改造,不斷完善灌排工程體系。
大力推動農業節水灌溉。我國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62%,是節水潛力所在。水利部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地,強化取水許可,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大力推動灌區節水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6。
改革和科技雙輪驅動,提升管理效能。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牛鼻子,創新灌區投融資體制機制,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多部門聯合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目前全國改革面積達9億多畝。水利部在改革的基礎上深入推進,特別是通過改革實現灌區現代化管理,對不同類型的灌區提出不同的政策供給體系。同時,水利部選擇49個灌區推進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通過數字孿生灌區建設,灌溉更加精準、高效,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今年春灌供水周期明顯縮短,灌溉效率總體提升10%以上。”陳明忠說,“下一步,我們將建設改造一批節水型、生態型灌區,繼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
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今年5月1日,我國首部節約用水的行政法規《節約用水條例》施行。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于琪洋表示,我國人多水少、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水資源相對短缺是我國的基本水情。提高用水效率、促進節約用水是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管好用好水資源方面,水利部堅持區域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對區域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明確到“十四五”期末全國的用水總量控制在6400億立方米以內。實施用水強度控制,對不同行業制定了用水定額標準,目前確立了覆蓋80%以上用水量的國家用水定額標準體系。
嚴格取用水管理。我國對直接從江河湖泊地下取水實行取水許可管理。為了科學、便民、高效,水利部全面推行了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管理,截至目前已經發放了63萬套取水許可電子證照。為加強取用水管理,從2020年開始,水利部開展了取用水管理的專項整治行動,摸清了全國各類取水口的情況,并解決了一系列的違規取水問題。同時,加快取水監測計量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取水在線計量率達到88%。
強化節水措施落實。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推動各部門形成節水合力,持續推動重點領域的節水,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加強非常規水利用,取得較好成效。目前,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10%以內,非常規水的年利用量達到212.3億立方米。
下一步,水利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面貫徹節約用水條例,加快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完善水資源監測計量體系,強化取用水監督管理,加快推動節水措施落實,鼓勵和支持節水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使有限的水資源更好地支撐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王金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