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用兵如神”,偉人之神在于他能抓住戰局的主要矛盾,依據戰略樞紐去及時調整、部署戰斗。
就比如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幾乎是交替進行的,毛主席在那段時間里幾乎都是通宵達旦地工作,他十分重視一線指揮員的意見,經常同他們反復商討方案
平津戰役里,偉人總共起草了九十多份電報,其中50份都是涉及新保安一役,細查這些電報的時間,幾乎都是毛主席徹夜未眠,連夜發出的。
它們詳細到兵團人力部署,具體作戰時間,如何抵御意外狀況,方方面面講得是清清楚楚,說是偉人親自下場指揮也不為過。
就連參戰的楊得志自己都說,他跟著毛主席打了二十多年仗,聆聽過許多指令教誨,但新保安一戰讓他印象深刻,那么為什么毛主席會對此戰倍加上心呢?他老人家又因何緣由需親自下場指揮?
請君入甕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新保安之戰的發生背景,從1948年下半年起我軍同國民黨決戰先從東北開始,毛主席指派林彪、羅榮桓實施遼沈作戰計劃。
因為我軍在東北優勢大于老蔣,所以遼沈一戰很是順利,接著華東和中原野戰軍遵照偉人指令也發起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上國民黨敗勢凸顯,華北戰場上駐守平津的傅作義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焦躁不安。
傅作義其人是老蔣任命的華北“剿共”總司令,算是國民黨在華北最能打的一員,他因在解放戰爭初期搶占了集寧,奪取了張家口而成為老蔣面前絕對的紅人。
他是從綏遠河套平原發家,35軍是其一手調教從老家帶出來的部隊,當時的傅作義對于國民黨內部腐敗,老蔣任人唯親那套很是反感,所以他治軍嚴明,隊伍從上到下訓練有素。
再加上他一當上華北區的總司令就掌握了大量直屬資源,又給35軍裝配了近400輛汽車及若干戰防炮、平射炮等重型武器,所以這支部隊的戰斗力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傅作義還在華北戰場沿著平綏鐵路建了一條“長蛇陣”,并且延伸到了承德和保定,如果沒有遼沈戰役的勝利,恐怕傅作義集團仍是國民黨華北戰區的一塊“鋼板”。
因此我軍在遼沈戰役的大勝,在淮海戰役上的優勢無疑給了傅作義一記重拳,徹底打亂了他的部署。
此時擺在傅作義面前還有個難題,原本鎮守北平的他被老蔣叫到了南京開會,老蔣將他任命為東南軍政長官,要求他率領大軍南下。
但傅卻說:“東北野戰軍想要進入關內至少還得三個月,而我在平津還有50萬人尚可一敵。”其實這都是表面客套話而已。
傅作義雖然表面歸順于國民黨,可他更擔心的是老蔣會趁機吃掉他的兵力,因此他根本不愿意離開自己的老家綏遠,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老蔣也同意讓他固守北平、天津和張家口。
而對于毛主席來說,不管傅作義是西撤回老家還是南逃,都必須把他的“長蛇陣”切斷,徹底踢掉這塊“鋼板”。
偉人經過全面考慮后,決定從張家口入手,那里是他西逃的必經之路,也可以牽制其主力部隊。
如果東北野戰部隊進入關內時可以做到保密,那么一向孤傲的傅作義肯定不會把華北的三個兵團(楊成武的三兵團、楊得志的二兵團、程子華的東北先遣兵)放在眼里,反而會全力解救張家口。
果不其然,在我軍逼近張家口時,傅作義趕緊派出郭景云讓他帶著原駐守北平的35軍向西增援。
郭景云也是傅作義旗下一員悍將,他出發前還大放厥詞:
“平時想打仗,都找不到人,這一下叫三個兵團都來吧,有多少羊都能趕到圈里。”
然而令傅作義和郭景云萬萬沒想到的是35軍這一去,竟然再也沒能回來。
偉人出山
正當11月30日下午,郭景云帶著35軍奔到張家口暫時緩解了危機時,毛主席也給程子華的東北先譴軍發了個電報指示他向懷來南口線急進。
但程子華攻打密云的動靜驚擾到了傅作義,12月4日傅作義收到密云已丟,華北2兵團到達涿鹿地區的消息時是大驚失色。
不得不說傅作義作為國民黨里的華北總司令,也絕非酒囊飯袋之輩,或許他已經察覺到林彪的東北軍已經悄悄潛入關內,直指北平,所以他也火速坐飛機趕到張家口,要求35軍全力以赴向北平進發。
其實按照偉人早前的計劃,他部署在華北戰場上的楊成武和楊得志兵團再加上程子華的兵團共計20萬人,在張家口附近,如同一張大網圍住并且“吃掉”郭景云的35軍這條大魚應該不成問題。
只是具體到執行人員時卻出了岔子,先是程子華打草驚了蛇,再是楊成武猜測郭景云可能會兵敗西逃綏遠。
所以在張家口西側放置了大量的兵力,而東面只有一個旅加上部分晉熱察部隊,戰斗力并不強,而楊得志就更不用說了,還在半路上呢。
因此坐著400輛軍用大卡車的35軍基本上沒有遇到什么阻攔,當天下午就比較順利地離開了張家口,直奔北平而去。
可進了網兜里的魚焉能讓它逃竄之理,形勢緊迫,偉人并沒有第一時間去追究具體責任,他反而異常冷靜分析三個兵團部署位置,又仔細審視了三位司令的脾氣秉性,作戰風格。
毛主席或許意識到三人旗鼓相當,放到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到底聽誰的命令是一個很難辦的問題。
不管是遠調賀龍,還是將坐鎮山西的徐向前召回,都不能立刻解決眼下的問題,只有他親自出山或許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因此毛主席便直接向楊得志、楊成武程子華等人,親自下達詳細作戰命令,對于林彪和聶榮臻只需知曉具體戰況,打外圍配合。
于是便出現了本文開頭毛主席接連55封電報都是直達楊得志兵團,指揮新保安戰役的一幕。
新保安之戰
傅作義到達張家口的當天晚上,毛主席在19小時內連續給楊得志發了3封電報皆是要求他們不能讓35軍返回北平,必須使出全力進行阻攔。
雖然另一方面楊成武的兵團也是一邊打一邊追,但我們要知道35軍是坐著軍用大卡車一路向東,所以楊成武的追擊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而楊得志兵團想要攔住對方,必須要徒步渡過結冰的大洋河,盡管英勇的戰士們不顧一切地向前趕,許多人的棉褲和上衣都凍在一起卻依舊步履不停。
可就事論事來說,人的步伐是肯定趕不上汽車前進的速度,就在楊得志兵團指揮部還沒來得及渡過大洋河時。
12月6日凌晨三點鐘毛主席又發來電報要求2兵團必須在宣化、下花園阻擊敵人。
正當楊得志、羅瑞卿等人打著手電看毛主席的指示時,參謀來報35軍已越過下花園,馬上就要到新保安了。
此時羅瑞卿驚呼一聲:“如果35軍從我們2兵團手里逃過新保安,那是要鑄成歷史大錯的。”楊得志也趕緊給前方的12旅去電,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堵住35軍,直至大部隊趕到。
兩位將軍之所以如此焦急,這是因為新保安與下花園不足15公里,而新保安的東面不到30公里還駐有傅作義的104軍。
如果兩方順利會合的話,不但“魚”丟了還會嚴重影響到毛主席的整個戰略規劃,所以羅瑞卿說完不成任務就是鑄成歷史大錯,完全沒有夸張的成分。
接下來在部隊急促行軍的時候,毛主席也是徹夜未眠時時刻刻盯著戰場情勢,偉人不斷思索,預判敵人走向。
他連續給2兵團發來各種具體的作戰計劃,要求他們最少放兩個縱隊的兵力用在敵人可能逃竄的東面,和另一個側面,必須完全切斷35軍與外界的聯系。
同時安排程子華的兵團經過北平,掐斷北平企圖從西路援助35軍的計劃,讓他全力對付傅作義的104軍等部隊。
千鈞一發之刻,12旅的戰士們不負眾望成功拖住35軍行進腳步,12月8日經過6天不舍晝夜的行軍,2兵團終于趕到新保安,將35軍團團包圍。
有意思的是楊得志的2兵團把35軍圍在新保安后,部隊上上下下大家個個摩拳擦掌,士氣極旺。
這是因為2兵團和35軍在華北戰場上屢屢交鋒,算得上是老對手了,再加上這次又差點讓他們溜掉,這么多天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就等著毛主席一聲令下,進城殺敵大干一場。
然而偉人高瞻遠矚,他通過縱觀華北整個戰局,做出在2個星期內對新保安實行“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的決策,等到東北野戰軍徹底入關,徹底包圍殲滅傅作義軍團的“長蛇陣”后再進行殲滅。
于是華北2兵團便遵照毛主席指令開始等待進攻信號,與此同時困在新保安城內的郭景云也是心急如焚,他也曾在國民黨派來飛機的掩護下,企圖出城突圍過幾次。
但當時楊得志和羅瑞卿為了將他困在新保安,把指揮所都搬到距離他不足5里的地方,雙方火拼激烈時子彈都擊中過指揮所的墻壁。
這種情況下郭景云想跑肯定是不可能的,也由此可見楊羅二位將軍的決心,而國民黨104軍那邊,他們剛一出發想去支援35軍,就受到冀熱察部隊的猛烈攻擊,想從南邊繞道時又跟我軍第10旅碰個面對面,自己深陷水深火熱,自然也無力顧及35軍。
所以即便國民黨的35軍和104軍相距不足4公里,卻遲遲無法會合。
郭景云困住新保安城內時,曾有人勸說他丟掉汽車人力突圍,要么奪路去北平,要么向西走大同,可郭卻說:“這400輛車是傅司令的命根子,丟了不好交代。”
困獸之斗的他也只能做些強征糧油鹽、構建地堡、掩體工事等固守等待防御之策。
傅作義看見自己心愛的“王牌軍師”被困住了,又是派飛機投糧食,又是投遞彈藥,但國民黨腐敗體系出來的空軍非常惜命,不敢低空飛行,因此效果可想而知。
直到12月12日至21日,東北野戰軍分別將北平、天津、塘沽的國民黨軍隊分割包圍,傅作義引以為傲的“長蛇陣”被切成了三截后,華北三大兵團全部會合于新保安城外之時,毛主席下令對新保安實施進攻,一舉殲滅35軍。
12月22日,新保安攻戰正式打響,經過10個小時的戰斗,攻堅戰結束,共殲滅敵人3000余人,俘虜12600余人,繳獲汽車377輛,郭景云開槍自殺,自此傅作義的王牌部隊35軍徹底覆滅。
有意思的是,楊得志、羅瑞卿在大戰前一天晚上商量對策時,羅瑞卿興奮不已地對他說道:
“這一個多月,毛主席指揮敵我一百多萬人,到底是把這鍋飯做熟了。”
有位參謀也激動插話道:
“35軍這鍋山藥蛋可算是熟了。”
羅瑞卿神秘地沖他一笑說:
“你只看到了35軍這鍋山藥蛋。但毛主席的鍋里是既有天津的海,也有北平的山,還有皇帝的金鑾寶殿。”
說罷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由此可見毛主席深謀遠慮,堪稱是世上罕見的軍事家,戰略家。
偉人謀略之神,不僅在于他能靈活地調動我軍,就連敵軍也被他繞得暈頭轉向,自投羅網。
結語
三大戰役從1948年開始,歷時4個月零19天,共殲敵154萬人,幾乎在每個戰役階段,毛主席都會要求一線部隊領導提出意見。
他也很重視一線指揮員的建議,并且能認真聽取和他們反復商討,這更加說明毛主席的偉大之處,在戰場上毛主席既能高瞻遠矚,制定戰略方針,又能博采眾長,使得這個方針得到補充,完善,能夠適應隨時變化的戰場形勢。
三大戰役毛主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待一切塵埃落定時,警衛員在給毛主席篦頭放松精神時,居然發現正值壯年的偉人長了一根白發。
毛主席捏著這根白發幽默地說道:“白了一根頭發,贏了三大戰役,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