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者之一和丈夫最后的對話
河南平頂山葉縣,一輛輕型廂式冷藏貨車違規載人,車內8人窒息昏迷,經搶救無效均不幸遇難。
這件事在網上泛起的漣漪,著實不大,也鮮見有媒體深挖。畢竟,這不是什么正能量。
人們似乎更喜歡姜萍這樣的勵志人生、草根逆襲的正能量,不斷向社會輸出寒門也可變龍門的階層流動性。
我祝福姜萍,雖然她的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卻實在不知道該怎么為這些女工祈禱。姜萍和她們都來自農村,本質上面臨差不多的困境。
她們是一家牛肉廠的臨時女工,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是農村常見的勤勞樸素的阿姨們。
麥子收完了,她們暫時閑了下來,便到周邊廠子里打零工掙錢。
周邊有工廠,應當說這是一個機會,但沒想到它也可能是一個漏洞,瞬間吞噬一切。
對于這八條人命,我一開始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或者下意識地不敢說些什么。相信很多寫作者也和我一樣,無論代表機構還是個人。
我知道當然會有追責,但追責能夠改變的,很有限。
除了追責,我總有一些“意猶未盡”之感。追責了,把涉事司機和企業負責人抓起來,判刑,然后呢?
她們為什么要坐冷藏車廂?司機為什么敢拉?企業為什么瞎了聾了或者明知卻默認?
很多人或許不理解,但這就是底層的生活邏輯。
夏天,冷藏廂,很經濟。這就夠了。
一邊是原始的、粗放的生產方式,一邊是接受能力、適應能力特別強的勞動者。這兩邊都告訴了我們,我們正處于一個什么發展階段,或者說還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
我想起了我自己。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初中高中都是寄宿制,和那些有校車的孩子比起來,我們簡直錯開了一個世紀。
大家都知道那種三個輪子的三蹦子吧,那么狹小的空間,蒙上一層布,就變成了車廂,可以塞進去十幾個孩子。
這還不算司機的“左右護法”,那里通常也掛著兩個半大小伙子,他們的屁股,是靠駕駛座兩邊加兩塊木板承接的,或者有時沒有木板,他們干脆就站起來,用手拽住車頂。
不要笑。這兩個位置還算是雅座,一般只有強勢的男孩子才能搶到。至少不會像車廂里那么擁擠。
你說,這樣的鄉間客運,違法嗎?
當然違法。但當時沒有人往這方面想,包括學校領導、家長,以及我們自己。
那就是我們的日常,那就是我們的生存狀態。我們還會謝,謝路修通了,三蹦子也可以去村里接人了。
所以,這就是各方都能“接受”坐冷藏車的底層邏輯。
讀高中,學校從鄉鎮換到了縣城,交通工具也彈弓換鳥槍了——小倉盒。就是五菱宏光那種。
不變的是,我們繼續挑戰空間極限。加上司機的七座車,通常可以坐下十來個人。人多的時候,司機會把后備廂打開,那里也有他設計好的一排座位,擠三個沒問題。
當然,最前排的副駕也是不可以獨占的,挑兩個瘦的坐那里,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雅座,哪怕有時司機就是在我褲襠位置掛檔。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什么安全,沒有這個概念。
就像很多打工人埋怨《勞動法》的法力沒有覆蓋自己的公司,在有些地方,《道路交通法》也覆蓋不到。
當然還有很多法律之外的東西也是覆蓋不到的。
這些年齡被定格的阿姨,既不能算作是互聯網上流行的“打工人”,也不能算是純粹的農民。
她們只是零工,連臨時工也算不上,就是在農忙間隙搞一點“靈活收入”。
可能在關于她們的對話里,邏輯是這樣的:大熱天里,都讓你免費坐“空調車”了,還要啥自行車!
但是,她們又是人,是母親,是女兒,是常常被忽視的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