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英雅
總是感到迷茫,有時候會很想哭。已經是高二在讀生,學習不是很好,但家里人都希望我能考上一個好大學,都在叫我努力。當我自己一個人時就會感到很孤獨很想哭。媽媽在念叨我的時候會覺得很煩躁。我也想辦法在努力學習但是我做不到。雖然和同學在一起時很快樂但有時候內心真的很傷心,例如他們只拋下我一個人時。我該怎么辦?
以上是案例。
我們來借題發揮下。
希望是一個特別高大上,也似乎是正能量的詞匯、行為。
人往往會對身邊的人抱以美好的希望。或者你覺得的美好的希望。
然而,希望的確會給身邊人壓力。希望就像是愛的荒原。你對身邊人的希望,將他們放入了愛的荒原。
希望是種拒絕。也是種裹挾,是種消費。甚至是種吞噬。
越是希望,對方,孩子或者伴侶越是壓力大,越是缺乏能量,越是掙扎、抗拒、越是逃離。
越是希望,結果可能會是越是失望。
希望兩個字,事實上不適合于關系。不論是伴侶關系,還是親子關系。
對于身邊的人,最好別太希望。比如你的孩子,你的愛人,別對他寄予太多希望。
當你對親密關系中的人寄予希望時,這個真實的關系就中斷了。而是你與希望的關系,你與你抱以希望的那個人物的關系,而非你和孩子本人的關系,而非你與伴侶本人的關系。
有希望,你們的關系就有緊繃的地方,就有沖突的地方。
還是透過對身邊人的希望,去了解自己。甚至去療愈自己。題外話,希望,有時是癥狀處。
當對他人抱以希望時,或許自己是匱乏的,或許是自己無力的,或許是自己是放棄的。
希望跟愛沒有關系。雖然希望往往是對自己所愛的人,但希望的確跟愛沒有關系。希望跟需求有關系。跟求哺有關系。
希望,對關系中人的希望,這個希望的狀態,其實是低能量狀態。也即,希望他人,是低能量狀態的低能量行為。
在關系中,不再抱以“希望”,反而讓自己能量提升。
在關系中,不再對關系中人抱以“希望”,愛會有空間,關系會有空間。
作者|劉英雅
心理學專業碩士,心理咨詢師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教育研究者,相關個人成長研究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