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的三江并流地貌交通環(huán)境,造就了大江上橫跨鐵索橋的奇觀
云南的三江并流是偉大的自然奇觀,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境內(nèi)自北向南并行奔流,驅(qū)車的話,只需要半天時間就可以橫跨穿過這三條著名江河。
這些江河之上,有許多的古橋和老橋,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是江面上橫跨的各種鐵索橋,大型的鐵索橋可以通過汽車和輕型卡車。
這里的歷史老橋和老橋殘基,都是諸多歷史事件的見證,每一個渡口和橋梁關(guān)口,都是古驛道的重要節(jié)點。是南方絲綢之路,以及茶馬古道交通上,不能不走的交通要津。
怒江自古是西南的著名河流天險,江上少有能留存下來的歷史老橋,云南保山地區(qū),曾存在過的惠人橋、惠通橋,都已成為歷史的遺存,累年的高載重狀態(tài),讓這些橋梁不堪重負(fù),只剩下橋墩和地名殘跡。
怒江洪水季的時候,河流的顏色是黃褐色的,枯水季的河流是碧綠色的,有些時候是青黃色的,河道很深,水位一年之中會有多次漲落變化,所架的橋梁需要有一定高度,避免被洪水沖垮。
- 怒江云南保山段,有一座近300年歷史的老鐵索橋“雙虹橋”
目前只有,保山隆陽區(qū)芒寬彝族傣族鄉(xiāng)的怒江雙虹橋依然在被使用,至今仍是隆陽區(qū)楊柳鄉(xiāng)通往芒寬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此橋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建造,1923年被重建加固。這座建造已近300年的雙虹橋,橫跨在怒江上。
這座橋是永昌古道的重要渡口,雙虹橋鐵索橋跨越怒江,在江中礁石上建墩,橋分成兩孔,遙望如雙虹,因而得名。
鐵索老橋,全橋長167米,東孔凈跨67米,西孔凈跨38米,以多股鐵鏈拉起,粗粗的鐵纜固定在水泥橋樁上,鋼纜被橋的重力拉得筆直,從而讓橋梁很少晃動。
如今走上鐵索老橋,俯望橋下滔滔的怒江之水,濤聲激蕩。目前雙虹橋依然可以通行馬隊、摩托和輕型農(nóng)用車輛,仍然是兩岸重要的交通捷徑,不走此橋,就需繞遠(yuǎn)很多公里的路了。
當(dāng)?shù)厝藢τ谕ㄟ^此橋,輕車熟路,過橋速度相當(dāng)快,橋身晃動很少,橋面全部采用厚木板鋪成,木板有各種加固,顯得十分的滄桑。雙虹橋建造工藝水平高,云南眾多古橋中,以規(guī)模大結(jié)構(gòu)精而出名。
在橋的兩端建關(guān)樓,曾經(jīng)這里是古道的重要關(guān)卡守衛(wèi)之處。在橋附近的岸上路邊,還能見到古橋的一些歷史碑刻,其中矗立著一塊碩大的石頭,石頭上刻有“古道雙虹”幾個大字。
在河流的西側(cè)岸邊,還有雙虹橋衍生的市集一排房子,曾經(jīng)橋邊路上的市集很是熱鬧,是地區(qū)重要的商品交易集散地,怒江兩岸的楊柳、芒寬和潞江的居民,以前都去這里做買賣交易,但目前已經(jīng)變得相當(dāng)冷清。
這排江岸的房子里,有可以眺望雙虹橋的茶館和飯店,也有小停車場和公共廁所,算是公路邊的一處休息站。游客可以停車在這里的路邊空地,然后沿著之字形小路,可步行走到雙虹橋上。
如今這座雙虹橋,還只是一處免費景點,并不收門票,游客可以自由前往參觀。步行走到橋上,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勇氣。雙虹橋不僅是怒江之上不可錯過的古跡美景之地,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