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后期軍隊戰斗力普遍偏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軍隊數量龐大,冗兵嚴重。
朝廷盡管有錢,但也無力負擔如此規模的軍餉,只能讓軍隊自行經商,成為“回易”,以減輕朝廷壓力。
回易盡管解決了將士們的吃喝拉撒,但也副作用明顯:
“挾朝廷之勢,以爭利于市井,傷公害私,虧損國體”
軍隊戰斗力不僅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弱,因為上到將軍,下到小校,都變成了商人。
甚至有的將領利用軍隊的的便利身份,運營很多灰產甚至黑產,不但與民爭利,還與國爭利。
比如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就利用軍方的運輸渠道偷偷販運倒賣茶葉,從中牟取暴利,這可是朝廷管制商品。
回到岳家軍,軍紀沒的說,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但其他軍隊都忙著做生意掙錢享受人生,憑啥岳家軍死心塌地跟著岳飛?還能有這么強的戰斗力?
原因可能有很多: 岳飛有個人魅力、能帶士兵們打勝仗、報仇雪恨……但有一個非常核心的原因: 岳飛更會掙錢。
岳飛明白,只有讓將士們吃飽穿暖,在外打仗的時候還能養家糊口,才能讓岳家軍死心塌地的追隨左右。
所以岳飛定了兩條鐵律:
第一,掙錢(回易)與軍務必須分開,由職業經理人(回易官)運營;
第二,將領們不可克扣軍餉,只拿走該拿的部分,剩余回易收入全部歸屬士兵。
可以再總結一下,只要每個人得到的夠多,這兩點都能做到。
這就得提到一個名氣不大,但非常重要的人: 李啟。
李啟是岳家軍的回易官,能力極強,史載:
“有心計,能斡旋財賦,惟著布衣、草鞋,雨中自執蓋步行,佐飛軍用甚多。”
李啟專門負責打理岳家軍在鄂州、襄陽一帶的酒庫、典庫、營田、房錢,這也是岳家軍最核心的產業之一。
其中最核心部分為“十四庫”(即十四個大規模店鋪),光是收利息每年就能收116.50萬緡(mín),農田更是可收割稻谷超過18萬石。
“歲收息錢一百十六萬五千余緡,營田稻谷十八萬余石。”
一石折合約59.2公斤,這個比較簡單。
“緡”指的是穿銅錢用的繩子,宋朝的一緡折1000文銅錢。
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東京汴梁的夜市售賣一種叫“炒肺”的小吃(類似于現在的羊雜湯或鹵煮),一份不過20文。116.50萬緡可以買這樣的炒肺5825萬份!
另外,在鄂州的典庫、房錢、營田雜收錢,在襄陽府的酒庫、房錢、博易場等零星收入,一年也有41.5萬余緡。
岳飛及岳家軍在廬山還有大量的不動產,一部分租給農民耕種,另一部分作為商鋪對外出租。因為北方戰亂的問題,很多百姓逃離至此處,這些店鋪和耕地非常搶手。
岳家軍有多少資產,各種史料眾說紛紜。但岳飛孫子岳珂所著的《鄂國金佗粹編》記載一致認為相對公允:
在岳飛冤死20年后,朝廷要替岳飛平反,派人到江西詳查岳飛的剩余資產:
“田七頃八十八畝一角一步,地十一頃九十六畝三角,水磨五所,房廊、草、瓦屋四百九十八間。”
這可是風波亭之后的20年,大量的資產已經被他人侵吞,還能剩下這么多。
足以見得,岳飛將軍絕對是全才,無論是上陣打仗還是商業運營,都是天花板級別的。
也只有這樣的將領,才能帶領出讓金人聞風喪膽的岳家軍。
畢竟,岳家軍的稱號,可不是自己叫的,而是敵人叫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