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資家用轎車價格持續走低,如軒逸(參數丨圖片)跌至6萬多,卡羅拉、朗逸跌至7萬多,思域降至8萬多,合資家轎接連大幅降價,這一現象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其實這算不上什么新聞,合資家轎的價格在終端市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也別說什么價格戰,其實這只是回歸原本的價值空間,這是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的必然。
過去,合資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在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隨著國產車在技術、品質和服務上的不斷提升,以及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日益關注,合資品牌的優勢逐漸被削弱。另外,盡管合資品牌擁有先進技術,但在中低端市場,這些技術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本土品牌在性價比和配置方面實現了趕超。
這些合資車型全球銷量都非常高,卡羅拉2023年賣出了803,000輛,軒逸賣出了534,000輛,伊蘭特399,000輛,速騰361,000輛。就算發動機技術好,兼具油耗和動力,在這么高銷量的下,成本分攤和控制都遠高于國產車,但配置、用料卻未必出色,就那最簡單的內飾用料來說,大多數都是硬塑料材質,國產同級車都用軟性材質包裹。也就是說,其高銷量帶來的成本分攤和控制,之前并未惠及咱們國內消費者。
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讓傳統燃油車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合資燃油車,至于某些大型國有車企領導提出的油電同權,早幾年說的話,還有可能信了你,現如今電車除了一個購置稅的優惠外,還有啥優勢,北京、上海掛綠牌的優勢嗎?他們享受了合資燃油車的紅利,號稱那么多年的技術積累,做出的國產品牌產品如何?銷量又如何?對了,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廣汽埃安以21.9萬位居2023年網約車榜首,網約車銷量占其總銷量比例接近50%。
這有點像兩個小朋友打架,一個家道殷實,還有保鏢幫忙,另一個窮人孩子,自己苦練功夫,結果窮孩子連保鏢一起打了,富人孩子又去求家長限制窮孩子用武功,可笑不。
再說回卷價格這事,當某車企通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實現低價策略時,為何會遭到同行的集體反擊?甚至還召開什么藍皮書論壇,真是給人笑哭了。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成本優勢。“made in chaina”遍布全球,中國制造依然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和貿易壁壘。遠的不說,歐盟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事,不是婦孺皆知嗎?都對歐盟這一打著公平競爭的名義破壞公平競爭的行為所不齒,但看看國內的現狀呢,不覺得很像嗎?
都是商業行為,都是為了利潤,誰也別說誰比誰高尚,這一點華為就很通透,所有的情懷,所有的情緒都不如我產品賣個好價格,你可以對我有情懷,但我沒必要考慮情懷就降價,花了那么多小目標搞研發,不定價高點怎么掙回來。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汽車產品,消費者需要保持理性思考,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合資品牌還是本土品牌,每種選擇都有其獨特價值。消費者應根據自身需求和偏好,理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