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固態硬盤最近價格幅度又有了較大的變化,不過暑期也是一輪裝機或者升級熱潮,趁著這個功夫,今天來聊一聊目前西數全系產品線,如何選擇自己所需要的M2固態。
相對于2.5寸固態硬盤,M2固態硬盤明顯更為主流,主要還是得益于體積小性能強,安裝方便,也基本達成了性能靠M2固態,存儲靠3.5寸大容量機械的共識。
西部數據作為兩大存儲巨頭品牌之一,旗下產品線也是非常豐富,無論是從入門到旗艦,均有對應合適的產品。
今天就來聊一聊目前西部數據旗下的M2固態產品,搞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固態。
目前M2固態硬盤主流規格有PCIe3.0和4.0兩種,5.0規格雖然量產了,但是發熱量巨大,需要獨立主動散熱,也不是特別主流,所以5.0固態大家看看就好,價格高、需要獨立散熱都是勸退理由。
而固態硬盤的顆粒、主控、有無獨立緩存設計,選擇西部數據這種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大品牌稍微注意一下即可,基本都有保障,可以閉著眼根據自己需求、預算來選擇。
先了解一下西部數據旗下固態的定位。
目前他家有WD_BLACK,WD Blue, WD Green 三個不同的產品線,大家習慣叫黑盤、藍盤以及綠盤之分,這也是延續了他們在機械硬盤上的設定,只不過沒有那么多顏色區分,黑盤主打性能和可靠性,屬于游戲發燒友和追求高可靠性最佳之選,一般預算充足都是直接建議入手黑盤,比如目前主力型號 WD_BLACK SN770和WD_BLACK SN850X。
藍盤求穩同時也是追求性價比之選,性能相對于黑盤有所下降,但是非常適合有大容量需求且需要不錯的性能,但是以穩定性為首位 。
綠盤主打PCIe3.0規格,讀寫速度可以滿足基本需求,穩定性和性能上都和藍盤及黑盤拉開了較大差距,主要是預算有限,又想有大廠的品質保證和售后。
目前這個場景下, 我并不推薦入手綠盤,因為綠盤和藍盤之間的差價并沒有那么大,SN350采用的還是QLC顆粒,寫入壽命TBW表現一般,多一點預算,直接就上了一個檔次。
如果你平時只是日常辦公使用,跑跑一些輕度生產力軟件,對于穩定性要求沒那么高,偶爾打打游戲,那么西部數據最強藍盤 WD Blue SN580就能滿足需求。
SN580是單面PCB設計,標稱順序讀寫速度均高達4150MB/s,其中500GB/1T/2T設計的TBW壽命分別是300TBW、600TBW以及900TBW,質保五年。
112層堆疊3D TLC NANA顆粒,無獨立DRAM緩存芯片設計。
如果你平時自己使用,對生產力和穩定性有著高要求,或者游戲發燒友,那么黑盤才是最優解,目前西數有兩款黑盤,SN850X以及經典SN770。
前者SN850X配備了獨立DRAM緩存芯片,讀取速度7300MB/秒,1T/2T/4TB寫入速度6300/6600MB/秒,而TBW壽命分別是1TB 600TBW、2TB 1200TBW、4TB 2400TBW,1TB,2TB為單面PCB設計,4TB為雙面PCB設計。后者SN770則和SN580一樣是無緩存設計,500GB/1T/2T讀取速度5000MB/秒及5150MB/秒,寫入速度分別為4000、4900/4850MB/秒,而TBW壽命分別是300TBW、600TBW以及1200TBW,各容量均為單面PCB設計。
兩者我比較推薦SN770,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性能需求、穩定性需求、質保需求,更是出于價格和性能綜合考慮,當然如果你追求極致性能,或者是需要4TB的超高容量,那么SN850X是唯一選擇。
SN770推出時間為SN850之后,SN850X之前,所以性能是介于兩者之間。
單面PCB的設計可以兼容更多的設備,比如筆記本電腦、迷你主機,PS5,像是很多輕薄本一般只支持單面,目前西數的黑盤均為單面PCB。
這里要好好聊一聊無DRAM緩存設計,黑盤中SN770和SN850X的主要區別之一。
如果這個方案放到幾年前,那么就是妥妥的低端固態,但是主流SSD廠商很早就開始布局了,現在很多中高端固態都是無DRAM設計。
早期的無DRAM緩存,優勢僅有成本和功耗相對更低,性能較差,但是后來HMB技術出現了,主控能直接訪問系統內存,用以緩存數據和映射表,直接解決了性能差的問題,反應速度和日常表現都是優秀的水平,而且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很多中端和中高端固態都采用了HMB技術的無緩存固態。
目前的無緩HMB方案的固態日常使用中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是企業高壓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問題,但是作為大眾消費者,無論怎么折騰,也是達不到企業高壓使用環境,另外帶緩存的往往性能更強,但是功耗、發熱量也會高一些。
SN770的主控芯片來自閃迪,型號為20-82-10081-A1 ,此外還有部分采用了閃迪的A101-000138,都是經歷了時間考驗的主控,SN770也推出有好一段時間了,主控芯片在穩定性上有目共睹,發熱量也控制的很不錯,在后續的無散熱裝甲測試中溫度表現良好。
這是長時間高負載運行SN770,室溫26度,無散熱裝甲純裸條的溫度,可以看到溫度略高為71度,但是考慮到本身室內溫度較高,PCIe4.0運行本身發熱量就較大,正常除了PCIe3.0可以裸條運行,正常肯定是要上散熱裝甲的,哪怕是筆記本電腦,也都會有一層薄薄的散熱片,所以這個溫度表現已經控制的很好了。
正常使用主板或者筆記本自帶的散熱裝甲或者散熱片,溫度基本都能再降低個6-8度左右,如果是冬天使用,那么溫度還能進一步降低。
黑盤主打性能和穩定性,SN770采用的內存顆粒是閃迪的112層堆疊的3D TLC顆粒,雖然型號略有不同,但是依舊是超過此前的iCS4的96層堆疊技術,IO性能更好,發熱量更低。
西部數據的主控和內存顆粒均為自家產品,原廠顆粒這點是有保證的,相對于很多組裝廠品牌,品控、質量上都不會出現太大問題。圖的就是一個省心放心。
性能方面這塊SN770實至名歸,這里也來簡單聊聊這些參數的實際意義。
第一行為順序讀寫速度,Sequential就是順序的意思,品牌宣傳的速度主要是這個數據,正常就是應對單個大文件的拷貝寫入速度,比如一個高達50GB的視頻文件,一個工程項目,這也是反應了SN770的讀寫上限。
不同測試軟件測試略有不同,像是TxBENCH順序讀寫通常測試的都是1線程32隊列(Q32T1)。
而我們日常最常用的并不是大文件的拷貝和寫入,而是小文件的隨機讀寫,這里主要就是看第三行,Random 4K Q1T1 (1線程1隊列),比如一堆零碎的圖片、文檔、各類表格數據,或者是加載軟件系統、游戲數據載入,這些全都是小文件的隨機讀取,這數據反應的也是SN770的讀寫下限。
不同的軟件測試成績會有出入,像是CrystalDiskMark,Sequential主要測試的1線程8隊列,不過寫入數據下成績也會有些許差異,但是上限數據一致性保持的很好,基本都能維持在5200和4800MB/秒的順序讀寫速度,這就是讀寫穩定性的具體表現。
SN770在大文件的讀寫穩定性表現的非常不錯,小文件的隨機寫入非常不錯,讀取幅度穩定性稍微落了一點下風。
另一個測試軟件ATTO可以更好的反應小文件讀寫速度的穩定性,SN770從128KB大小后,就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讀寫速度
以上這些都是理論測試數據,在3D Mark的存儲基準測試中,可以看到一些更精準的數據,這里SN770跑分3060,正常平均值分為2194,SN770依舊是中高端定位,而游戲帶寬測試中可以看到相對應的讀寫速度,比如加載游戲屬于隨機小文件的讀取,基本都可以維持在400~800MB/秒的成績。
PC MARK10也有專業的數據盤基準測試,這里的成績為5772,參考數據是帶寬,為858.14MB/秒,基本都達到SN770的隨機讀寫上限。
最后還有一點很多人會忽視,那就是軟件層面的支撐。
固態需要軟件嗎?
這點從大廠的表現可見一斑。
西部數據有專屬的Western Digital Dashboard軟件,不過針對WD_BLACK會有一個一鍵開啟游戲模式,使用藍盤則不會有這個待遇。
對固態升級是很多消費者很少去做的事,使用Western Digital Dashboard可以輕松升級固件,查看狀態,管理信息。
也可以單獨為固態運行診斷,啟用TRIM,這些功能都是可以自定義的。
最后來總結一下。
M2固態直接考慮大品牌的中高端, 省心、省力、性能有保證、穩定性有保證。
SN770是目前最適合入手作為系統盤的M2固態,適合游戲愛好者和生產力用戶,除了速度和SN580拉開了一定差距,在寫入壽命上也有一定優勢,穩定性和溫控都表現優秀。
Western Digital Dashboard還能一鍵為黑盤開啟游戲模式。
目前SN770可選容量為500GB/1T/2T,個人還是建議直接選擇2TB版本,寫入壽命更高,讀寫速度更快,如果只是做系統盤,1TB倒也是夠用,這個就根據自己需求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