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橋村,是鄞州區姜山鎮下轄村,轄王伯橋、石浮橋、寺后、橫河等6個自然村。
王伯橋村,民國三十五年(1946)9月屬茅山鄉,1950年5月屬西林鄉;1953年建立協豐(寺后)、聯豐(石浮橋)和五豐(茅家)3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合并為民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與東林寺合并建立東風耕作隊,1961年6月與東林寺分開,改為茅山公社民豐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茅山鄉(鎮)王伯橋村;2003年6月改屬姜山鎮。
王伯橋村
王伯橋村村委會
王伯橋自然村,村中王姓,明時遷入定居發族,以橋得名。上為王伯橋,現已改建。
三官堂,始建年代不詳,現建筑為清代,曾于民國時期維修。主體坐北朝南,由門樓和正殿組成,門樓面闊三開間,前廊為涼亭,檐柱均石質,上有亭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亭聯
亭柱上刻有民國十四年(1925)的后修時間和2008年維修記錄。
三官堂正殿,面闊三開間。
王伯橋自然村
王伯橋古民居
王伯橋古民居
王伯橋古民居
寺后自然村,村中呂姓,北宋末年從奉化方門遷入定居。地處東林寺后,故名。
這座建筑好像是祠堂,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殿和廂房組成。
寺后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和正房組成。
寺后古民居
寺后古民居
石浮橋自然村,村中呂姓,北宋末年從奉化方門遷入定居。村里有座石橋,多年來任何洪水都沒有漫上過,好像橋板會浮起來一樣,所以當時人們稱這座橋為“石浮橋”,以橋得名。
石浮橋祠堂,坐北朝南,原建筑由門樓、正殿和廂房組成,現只剩門樓。
石浮橋古民居
石浮橋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
石浮橋古民居門樓
石浮橋古民居正房
石浮橋古民居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的四合院。
石浮橋古民居正房后院,從這里看,原來后面好像還有房子,可能是后堂吧。
石浮橋古民居墻繪
石浮橋古民居
橫河自然村,村中朱姓,明末從鄞江遷入居住。因村落前有一條橫河,以河得名。
橫河自然村
據村民介紹,原來這里有一座老橋,現已拆除。橋雖已拆除,但原橋前的一塊“泰山石敢當”石碑還在。
“泰山石敢當”
橫河古民居,坐北朝南,現存建筑由堂前和東西廂房組成。
橫河古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鄞州區地名志》、《三普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