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懂車帝又搞了個大新聞。
如果消息屬實的話,懂車帝大概率會成為汽車之家、易車之后,第三家上市的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雖然至今懂車帝第一輪融資都還沒完成。
等一下,如果黑馬記憶沒有出現偏差,今年1月的時候,華為是不是還宣布和懂車帝暫停合作來著?
當時華為所有車型在懂車帝都沒有了“聯系銷售”的選項,點擊“獲取底價”也只有同級車型給到,有傳言說是平臺會費漲價,華為不答應。
不過黑馬剛剛又去看了一下,發現華為不知道啥時候又和懂車帝好上了,車型顯示都已經恢復正常。
可能是價格又談攏了吧。(摳鼻.jpg)
只是暫停合作的時候鬧得滿城風雨,恢復合作卻沒啥動靜,現在懂車帝又開始謀求上市,這里面的水,嘖嘖……
百萬中年男人支撐起的“黃色軟件”
其實懂車帝能上市,也沒有太出人意料,畢竟它的前輩:汽車之家和易車,前者2013年已經美股登陸,后者更是在2010年就完成了美股上市。
而它仨,之所以能接二連三的成功上市,全靠百萬車友的不離不棄。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些汽車資訊服務APP是怎么賺錢的:
以汽車之家為例,主要收入來源是媒體服務、線索服務和在線營銷,其中有45%收入來源是線索服務:
黑馬簡單解釋一下:線索服務就是指用戶在平臺看了咨詢測評價格之后,有了購車意向,并留下了聯系方式,平臺把這些意向用戶的聯系方式提供給汽車廠商,賺訂閱費;
而這個線索服務,一般是廠商直接購買平臺會員,然后獲得相關數據。
廠商肯定是希望自己能獲得更多的數據,因此平臺的活躍用戶規模就很重要,畢竟三瓜倆棗的活躍用戶又能提供多少意向用戶呢?
圖源:MoonFox
所以其實平臺的活躍用戶規模,才是廠商愿意投放資金的關鍵,也就是說觀眾老爺的青睞才是這些APP能吃飽飯的關鍵。
而懂車帝和另兩家還有點不一樣——汽車之家和易車是從PC時代的門戶網站起家的,大家玩的更溜的是專業內容和圖文內容——
但2017年才成立的懂車帝,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玩得最溜的是用戶創作內容和短視頻內容,所以哪怕成立才7年,懂車帝的日活用戶就已經來到了千萬級別:
圖源:格隆匯
更不用說,懂車帝不僅出身富貴,是字節的“親兒子”,還繼承了祖上的傳統,特別“擅長內容營銷”:
關注車圈的想必都知道2021年那場由懂車帝主導的大名鼎鼎的“比亞迪EV與極狐阿爾法S”高速碰撞測試。
圖源:懂車帝
就是這一撞,視頻震撼感有了,品牌爭議有了,懂車帝也出圈了。(黑馬:6)
還有2023懂車帝關于“嚴寒情況下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的測試,一個測試拉了50多款主流車型下水,還被余承東大罵誤導民眾。
是不是誤導不好說,但要論對內容的大手筆投入和營銷實力,說懂車帝一句牛X應該沒啥問題。
黑馬編輯部就有朋友表示,自己更喜歡在懂車帝看測評內容,感覺更有意思,評測內容也更全面。
不過黑馬瞄了一眼,感覺這個“偏愛”,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也和這個界面設計有關:
從左到右:汽車之家、易車、懂車帝
當然這個審美仁者見仁,但就UI設計、界面簡潔程度、“瀑布流”信息布局,黑馬其實也更偏向懂車帝的界面。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吸引用戶的點則是:垂類APP的全棧式服務。
汽車之家從簡單的汽車媒體業務拓展出了內容咨詢、汽車交易、金融和汽車生活多個部分,成了汽車服務生態鏈;
懂車帝在此基礎上又搞了短視頻、直播和用戶生產內容,反正核心思路就是把汽車這個垂類,做得能有多細就有多細——
目的很簡單,本來垂類市場就不大,讓用戶能在一個平臺就把所有事情解決了,用戶省心了,平臺一顆韭菜還能多割幾次,雙贏!
再加上懂車帝背靠字節跳動,字節現在雖說風光,但全靠一個抖音撐場面,TikTok現在還有點前途未卜,剩下的業務什么飛書、朝夕光年、火山引擎,有一個算一個都過得緊巴巴的。
這直接導致字節掏了半天家底,最后打出來“懂車帝”這張邊緣業務牌,當然不排除懂車帝有汽車之家這種前輩可以看齊,可能上市概率更大一點。
但懂車帝這邊第一波融資都還沒完成,就光速對上市發起號角,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
懂車帝們,爬不動了
字節是真的急,懂車帝從2017年獨立至今,也不過7年時間,年初字節剛剛把懂車帝獨立出去,現在就爆出獨立融資,你說字節不急我反正不信。
為啥急啊?再不上市黃花菜就涼了唄。
今年初開始,隨著雷軍爆火網絡開始,各大車圈大佬紛紛意識到自己可以做個人IP來引流。
北京車展上周鴻祎逛了一圈,攛掇了不少車企老總都出來做短視頻,大家都是億萬身家的企業家,圖的難道是仨瓜倆棗的打賞嗎?無非是想給企業增加曝光度。
那請問,車企廠商做個人IP引流、增加曝光,最慌的是誰?是媒體和三方平臺啊,賺廠商廣告費和線索費的平臺,收入肉眼可見的又要被狠狠咬掉一口。
再加上短視頻時代,泛娛樂平臺也在抓垂類內容,車圈大V很少駐扎在一個平臺,平臺流量被分流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左:小紅書 右:B站
像黑馬身邊就有過去關注車圈,但越來越少打開懂車帝汽車之家這種垂類APP的朋友,因為“日常刷的短視頻平臺和長視頻平臺,里面的汽車相關內容已經足夠了。”
如果再加上車圈做內容的,本身非富即貴,像之前懂車帝直接兩車對撞的節目效果,投入成本巨大,沒點家底真不敢玩兒。
所以很多“大制作”節目往往是平臺親自下場操刀,大手筆投入搞效果。
易車拆車測評
可問題來了,平臺下場做節目做測評,可平臺也要收錢打廣告,用戶和廠商憑什么相信平臺做的測評結果就是公平公正的?
像上文提到的懂車帝“嚴寒情況下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的測試,不就引來了余承東的大罵?
用戶不信任,廠商不認可,花大價錢做出來的節目達不到目的,
這么看來,擅長做內容也就不再是什么優勢了。
好內容吃力不討好,平臺上反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廣告,彈窗硬廣先不說,軟廣真的是猝不及防,本來以為是正常的分享貼,一點進去發現是個“恰飯貼”,次數多了確實有損使用體驗,久而久之活躍用戶也不斷流失……
反正在黑馬看來,汽車垂類平臺的風差不多也就刮到這里了,接下來車企大概率會自己搞“圈子”做平臺,這樣的話——
平臺要不就自己來造車吧。(狗頭.jp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