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段西島名稱來歷的前世今生
三亞西島為何古稱玳瑁洲島?揭開名稱來歷的軼事逸聞背景(上)
?解讀天涯區軼事趣聞 展示三亞人文精髓
————
文圖/剛峰
題記:西島,是三亞4A景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許多年輕的朋友喜歡渡海去西島旅游,在那一抹湛藍如洗、海天一色的美麗景區或打卡留影,或品嘗海鮮,或留宿一夜,將一抹燦爛的心緒映襯在網絡里,令人羨慕不已。
許多與我同時代的中老年朋友也喜歡上西島去,或許是腦海里還殘余著我們那一個時代的記憶。那便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一部由小說《海島女民兵》改編的電影《海霞》,使西島女子民兵班成為全國婦孺皆知女英雄。特別是,1961年2月,偉人的一首《為女民兵題照》的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更可稱是家喻戶曉,回蕩和伴隨了我們人生的半個世紀。
然而,當我問來自全國各地的無論是年輕朋友還是中老年同齡人,知道西島古名叫什么,有什么歷史文化背景?游客們幾乎回答不出來,就是很多三亞當地人,卻也鮮為不知。
此時,我因緣分登上了西島,來到了在西島牛王嶺下的西海岸邊。這里是清朝末年崖城港門村七大姓的先民們,上島開村的第一站,站在先民開基立業“枇杷肚”遺址前,眺望著海對面崖州灣畔的古崖州城與冉冉升起的三亞灣的濱海國際旅游城,風有點輕、夕陽有點墜。在絢麗多姿的西島珊瑚礁石海邊,就讓我,迎著晚霞,輕輕地為大家來開揭開西島古名“玳瑁洲”名稱來歷的軼事逸聞,講一段西島的前世今生。
一,西島為何古稱西玳瑁洲?
其實,西島在歷史上的舊名,原本叫“玳瑁洲”,更具體一點的是叫“大玳瑁洲”或“西玳瑁洲”,后來也叫過“大洲”“西洲”。
“洲”,在說文解字中即是島的意思。
有西便有東。位于西島東面不遠處有一個小于它面積的小島,便是歷史上稱為的“東玳瑁洲”也叫“小洲”“東洲”民間稱東島。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海南的史書上記載的。
無獨有偶,史志記載,除在古崖州府東南面臨川場(天涯海角景區)海面上的這兩個大小“玳瑁洲”外,在古崖州府西南邊伏黎鄉海面上(今樂東龍棲灣),還有兩座小于東面的大小“玳瑁洲”。于是,古崖州府所轄區的海面上便有四座同名同姓的“玳瑁洲”。
如,海南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本古志,明代正德《瓊臺志》就記載的很清楚:“大、小玳瑁洲。大洲在州東南臨川場海中,小洲在州西南黎伏鄉海中,皆以形名。俗又傳玳瑁嘗在此育卵。” 原來,三亞在古代,除了東面海上西島、東島叫玳瑁洲之外,西邊海上還有同名的兩座島。只是西邊的島嶼面積比東邊的面積要小,且不如東邊的有名氣。
東邊的玳瑁洲之所以比西邊的玳瑁島有名氣,是因為東邊的島上有人文,史志記載的就更多,人們知曉的就更廣泛些,人文軼事逸聞也就更有趣味。
當然,關于古崖州府這四座玳瑁島,不僅海南明朝正德《瓊臺志》首次有載,此后的明萬歷《瓊州府志》和清代康熙、乾隆版《崖州志》等史志,都沿襲《瓊臺志》說話。只是,最后一本清光緒《崖州志》把四座島說的更清晰些。此志載曰:“東大小玳瑁洲,大洲在臨川場海中,離三亞二十余里,周圍三十里”;“東十里有小洲,周圍十三里,與大洲對峙。”而“西大小玳瑁洲,在龍棲灣海中。”這本史志,明確說清楚了崖州東邊的三亞灣和西邊的龍棲灣海面上,都有一對大小玳瑁洲,并詳細說明了三亞灣海面上的大洲和小洲即西島和東島的具體方位。(見圖)
問題來了,為何古人,要將崖州東西四個島都稱為“玳瑁洲”亦民間說的玳瑁島?
關于玳瑁洲因何得名的這個問題,兩本史志分別有說明。如明朝正德《瓊臺志》稱“皆以形名”,意思是說這些島形狀如玳瑁,故而得島名;而清光緒《崖州志》卻認為:“玳瑁洲境多生,故洲名玳瑁”。意思是說這些島周邊海里盛產“玳瑁”,故而成島名。兩本史志,都各說各的理,后代學者均認為說的有理。 但三亞這四座玳瑁洲的名稱來歷果真如史志說的這么簡單嗎?
在揭秘三亞這四座玳瑁島名稱來歷前,先讓我插一段名詞解釋:何為“玳瑁”?
(欲知后事如何,下期再敘)
————
剛峰,全國知名人文旅行作家,學者,網絡大V。曾任《鄉緣》雜志總編輯,撰寫并發表過有關海南歷史文化隨筆二百多萬字。著有《瓊北故事》《印象三亞》《天涯橫呤》《心之旅》《我的臺商朋友》《古塔密語》等書籍。善長撰寫城市文化隨筆,歡迎稿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