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6月22日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紀念日。紹興市鑒湖研究會多位同仁有參加浙東運河申遺工作親歷。回憶過往,展望未來,本公眾號編輯部特組織推出一批紀念文章,以期共同努力,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的大運河煥發出時代新風貌。
一篇記載浙東運河申遺的時間節點報道
紹興古運河正式納入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范疇
周能兵/文
本文刊登在2008年11月11日《紹興晚報》
紹興古運河與古纖道
紹興的古運河正式納入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范疇。今天,省文物局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專題召開浙東運河保護及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會議,這標志著浙東古運河申遺工作已正式啟動。
浙東古運河,全長約200公里,其中紹興段全長100多公里,是浙東古運河的核心區和主體,從紹興蜿蜒至寧波三江口入海。紹興古運河,是中國先秦三條古運河之一,其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直到今天,浙東古運河還在發揮著航運的作用,成為“活的文化”。市區和紹興縣的古運河,不僅原汁原味地保持著原來形狀和許多古橋,還建設了4.5公里長的集歷史、文化、生態、休閑于一體的紹興運河園。
2008年6月2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一行考察紹興運河園
紹興運河園羅哲文題詩
2006年起京杭大運河提出申遺后,紹興古運河一直未被納入大運河申遺范疇。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如陳橋驛等人紛紛提出,紹興的古運河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紹興應與寧波等地一起,將古運河納入大運河申遺范疇。紹興市政協及有關部門也多方努力,為古運河申遺問題鼓與呼。本報自2006年以來先后發表《紹興古運河,也該納入申遺》《京杭大運河申遺紹興能否搭個“車”?》等20余篇報道,呼吁將紹興古運河納入中國大運河申遺范疇,本報先后采訪了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運河三老”之一的羅哲文、中國水利史研究會秘書長譚徐明、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義生等眾多專家學者和權威人物,彰顯晚報運河情結。
據了解,今天省文物局將傳達國家文物局“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會議暨大運河保護規劃編制”的精神及省領導的批示精神,部署我省下一階段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任務,并將簽訂有關合同。
版權歸作者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丹
審核:壹之
總期:76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