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兒科授課老師俞莉因為挽救了一位患病兒童的生命,耽誤上課29分鐘,卻被扣除當年獎金,通報批評,取消評優資格。
俞莉老師是南方醫科大學兒科教師,同時也是南醫大南方醫院兒科的主治醫師。網上能夠查到她的掛號信息。網上流傳的一份處理意見,行文規范,細節翔實,我判斷是真的,可以作為本評論的基礎事實。
5月10日這天早上1-2節課,應該是她的授課時間。但是她卻遲到了29分鐘。原因是她負責的一位患兒,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就在當天早上出現了疑似腦出血的緊急情況,事發突然,來不及跟學校請假,俞莉老師當即展開了搶救。患兒病情穩定之后,才匆忙趕去上課。
看到這個新聞,我有點心酸。學醫真的太辛苦了,醫學生辛苦,醫學老師也很辛苦。老師不僅要為學校上課,還要在學校的醫院里面坐堂施治。就拿5月10日這天來說,早課一般都是8點或者8點半開始,俞莉老師在上課前很早就要去醫院查房,發現問題還要緊急施治。可以想象她起得有多早,人有多辛苦。因為搶救了一個患兒的生命,自己背上了處罰,并且要全校通報批評,進行人格羞辱,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我理解學校有這樣的規定,課堂教學是嚴肅的,教學紀律應該要得到維護。但像醫科這樣的專門學校,老師不僅是老師,還是醫院的醫生,不能只考慮課堂的紀律,還要考慮病房的實際。脫離自己專業特點而制定出來的教學文件,從根本上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老師與醫院施治的醫生之間的內在矛盾:當為了搶救病人而導致上課遲到,要不要進行處罰?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法律法規在強化原則規定的同時,都有個例外原則。醫學院作為醫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培養的是未來的醫生。醫生有個醫學生誓言,把救死扶傷作為醫生的第一原則。醫學生誓詞里,講的就是生命至上原則,課堂教學顯然是要讓位于這個原則。所以,醫學院的教學文件,必須要把醫生搶救生命,作為免于處罰的最重要例外,不應該對俞莉老師進行處罰。
對俞莉老師的處罰,涼了所有醫生的心,也勸退了不少有志于醫學的熱血青年。未來的醫學生們同時也給我們展示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是如何吞噬大學教育的真相。對俞莉老師進行處罰,會涼了所有醫生和老師的心,難道救死扶傷錯了嗎?
本來,這是一次最好的醫德醫風教育,俞莉老師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向未來的兒科醫生們,示范了什么是“醫學生誓言”,不僅不應該被處罰,還應該被表揚。我甚至在想,最好是學生們挪動尊貴的臀部,趕到病房觀摩俞莉老師搶救,把課堂從教室搬到醫院,才是更好的教學。相信通過這樣的教育,才能讓未來的醫生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醫生。
不僅醫學應該這樣,其他學科也都應該這樣。但是以目前中國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當然不能支持我這樣的想法。真正的實踐活動是隨機而且靈動的,不是計劃出來的,記者臨時有個采訪,學生們馬上趕去觀摩,這種操作完全不可能實現。因為學校的教學卻必須完全按照計劃進行,而任何教學計劃的改動,都需要流程和周期很長的審核步驟,任何教師只要有一點這種想法,望見這漫長而繁瑣的手續,都會望而卻步:算了,我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在這種教學環境下,還指望出什么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