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純受命,帶賀子珍南下
1949年6月,方志敏的弟弟方志純,剛剛被任命為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赴任前,毛主席同他進行了一場語重心長的談話。
此時解放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中央決定把20多萬解放軍化為南下工作隊。5月,華中局向中央發電,請求第二批工作隊迅速南下,為此,中組部發了方志純的任命。
圖 | 方志純
臨行前,毛主席接見了方志純。方志純知道毛主席時間寶貴,便言簡意賅地說:“主席,我馬上就要走了,到南方去,回江西,今天向您辭行,還希望向您請教,請主席對我多提要求,多做指示。”
方志純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已有數年,毛主席臉上露出笑容,囑咐道:“你馬上就要去南方,這很好嘛!革命過去是從南到北,現在從北到南。我們能在農村站穩腳跟,就是因為有人民群眾的支持,進城后不要忘了這個傳統,要保持共產黨的本色,千萬不要脫離群眾。”
談到江西省委幾位主要領導同志,毛主席詢問方志純是否認識,然后風趣而幽默地說:“現在又是五湖四海啰,要團結各個方面、各個山頭的同志一道工作……”
就這樣,方志純將毛主席的囑咐銘記于心,準備南下。端午節后,南下江西的工作隊便從北京出發了。臨走之前,中組部部長李富春同志找來方志純,又交給他一個特殊任務:到天津站把賀子珍、賀怡兩姐妹帶回江西去。此外,李富春囑咐方志純,要在途中照顧好賀子珍、賀怡姐妹的生活,到江西后,江西省委要妥善安排她們的工作。
列車很快駛入天津站,按照組織的安排,在站臺上把賀子珍姐妹接上車。在南行的列車上,大家組成了一個快樂的革命大家庭,親密無間地聊了起來。
圖 | 賀子珍和賀怡合照
朱旦華是方志純的妻子,但她與賀子珍、賀怡卻是妯娌的關系。如今,賀子珍孤身一人;賀怡在毛澤覃去世后也是一個人;朱旦華在毛澤民遇害后,改嫁給方志純。由于這層特殊的關系,她們三個人之間的話要分外的多。
列車越過華北大平原,進入秦淮大地、江南水鄉。時任南京軍管會主任的劉伯承,專門派人來接他們,早在中央蘇區的時候,劉伯承與方志純、賀子珍、賀怡等人就相互認識,老朋友見面分外親切,歡迎大家在南京多休息幾天,四處看看。
劉伯承告訴方志純,火車少,交通不便,勸大家“既來之,則安之,急也沒有用”。于是,方志純干脆宣布放幾天假,不過不能單獨行動、起碼要三個人以上作伴,還要牢記三大規律、八大紀律。
停留幾天后,大家又踏上了南下的列車,來到上海。到達上海后,方志純放下行李,就到華東局報到。華東局書記饒漱石臨時住在上海大廈飯店,他高興地握住方志純的手。
接著,方志純拿出了介紹信,交給饒漱石,饒漱石也是江西人,而且與方志純是舊時,一見面便滔滔不絕談起了家鄉:“我們江西老家窮得很哪,打了這么多年的仗,國民黨又在那里實行‘三光’政策,老百姓可弄苦了,看樣子一下子也難以恢復元氣!”
圖 | 陳毅
作為江西人,方志純聽說了家鄉的難處,決心在之后的工作中要加倍努力。第二天,方志純回到旅社后,賀怡要求要和賀子珍去看望陳毅市長,方志純拗不過,只得打電話請示陳毅。
在井岡山的時候,陳毅和賀子珍、賀怡是戰友,得知她們要求見自己,馬上表示同意,并在上海大廈擺了十來桌,把所有的隊員都一起請了過去。
席間,大家頻頻敬酒,談笑風生,陳毅十分幽默地說:“現在我們都改行了嘍,不當兵去當‘老百姓’,只不過工作重點從農村換到了城市,我們‘土包子’要適應這個轉變吶!”大家紛紛表示認同。
來到南昌后,賀子珍、賀怡臉上露出笑容,朱旦華問丈夫到了哪里,方志純感慨地說:“是南昌,是南昌,盡管戰爭留下的創傷還很嚴重,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容易,但好在時代不一樣了,這座英雄的城市畢竟還是翻開了新的一頁……”
后來,賀子珍擔任省婦聯副主任,賀怡擔任吉安地委組織部長,10 月,賀子珍被調到上海市委組織部工作。在上海,陳毅對賀子珍給予了關照,派最好的醫生為她治療,后來還請她住進了自己的住宅。
時隔22年,重逢前的感傷
直到1959年,毛主席從曾志那里聽說,賀子珍正在南昌靜養,便決定與這位故人見上一面。
在廬林別墅幽靜的內廳里,方志純應召而來,毛主席一邊抽煙一邊凝神深思,語氣和藹地對方志純說:“我要請你辦件事情,這件事情不要聲張出去……”
圖 | 毛主席
說完,毛主席返回書桌,取了一封信遞給方志純,示意他打開看看,方志純拆開手中的信封,匆匆掃了一眼,立即問道:“什么時候?”“馬上”。
一輛黑色的轎車繞下廬山,往南昌方向疾馳,又從南昌坐轎車趕往九江。
信送到了賀子珍的手里,在不滿三小時的旅途上,賀子珍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快到了,二十年了,分別了二十年了,那個曾無數次出現在自己腦子里的人,如今真的要見到了……
二十年前,賀子珍孤身前往蘇聯,小柳瓦出生幾個月就因病夭折,為此,賀子珍忍痛將愛子埋葬在了異國,多虧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陪伴,才讓絕望中的賀子珍有了一絲安慰。
得知賀子珍在蘇聯的境況后,毛主席難過地低下了頭,他知道,要治愈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還得需要孩子,便決定將身邊的嬌嬌送到蘇聯,陪伴在媽媽的身邊。
幾經周折,嬌嬌安然無恙地來到了媽媽身邊,對賀子珍來說,嬌嬌的來到就像一貼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賀子珍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她高興地將女兒摟在懷里,抱了又抱,親了又親。
圖 | 賀子珍和嬌嬌(李敏)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殘酷的蘇德戰爭,又將賀子珍推進了災難的深淵。賀子珍和孩子們隨著避難的人流,退到了伊萬諾夫城,這是一個距離莫斯科幾百公里的中小城市。
由于戰爭的原因,交通阻塞,造成嚴重的物資匱乏。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冬,除了嬌嬌之外,賀子珍還要照顧毛岸英、毛岸青兩兄弟,為了維持最低的生活,她不得不替別人縫補衣褲,織毛衣、襪子。
然而,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在嚴寒和饑餓的雙重打擊下,五歲的嬌嬌得了和當初小柳瓦一樣的病,這讓賀子珍不寒而栗,她無法再承受一次失去孩子的痛苦了。
得知嬌嬌被保育院長送進太平間旁邊的屋子,賀子珍二話不說,一股腦的沖了進去,將奄奄一息的嬌嬌揣在懷里,抱回了家。為了治好嬌嬌,賀子珍變賣了身邊能賣的東西,換回了救命的冰糖和牛奶。
終于,在賀子珍的悉心照料下,嬌嬌的病情有了好轉,臉上開始出現了紅暈。然而,嬌嬌的病才剛有好轉點,保育院長便強行要將她接回,賀子珍希望再照顧女兒一段時間,便和保育院長發生了爭執,甚至最后被送進瘋人院。
后來,來到蘇聯的王稼祥得知了賀子珍的遭遇,并迅速將她的情況報告給毛主席,后來,王稼祥與蘇方進行了幾番交涉,終于使賀子珍離開了瘋人院。
圖 | 賀子珍在蘇聯
王稼祥對賀子珍說:“賀子珍同志,這幾年你受苦了,我代表國內的同志向您問候!”剎那間,一股暖流滋潤了賀子珍苦澀的心田,接著問道:“你們是從國內來的嗎?”
“是的”,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一邊回答,一邊將削好的蘋果遞給賀子珍,賀子珍感激地看了朱仲麗一眼,擺擺手,朱仲麗又把蘋果遞給了嬌嬌。
積蓄在賀子珍心頭的情緒剎那間全部爆發出來,她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喚著:“中國……中國……”,眼淚簌簌而下。于是,在毛主席的關切下,賀子珍終于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賀子珍回國后,她迫不及待地要為祖國的建設事業服務,除了自己學習之外,她還語重心長地鼓勵女兒:“嬌嬌,你如今上學了,要認真地學習中文,也不要丟掉俄文。”
1948年,賀子珍帶著嬌嬌從哈爾濱來到沈陽,眼看全國即將勝利,賀子珍迫切地向黨組織提出希望立即出來工作的要求,組織經過考慮,將賀子珍調到財政部門工作。
賀怡得知賀子珍回國的消息后,去看望了久違的姐姐,姐妹倆徹夜長談,互訴衷腸。
后來,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賀怡將嬌嬌帶到了爸爸身邊,毛主席十分喜歡這個漂亮的小女兒,一聲“爸爸”更是讓他的心都化了,為此,他逢人便高興地說:“我們家有個洋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