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型的“見色起意”是這段初戀的本質。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電視劇《玫瑰的故事》里,黃亦玫和莊國棟的愛情拉扯讓人倍感不適的來源。
發現了嗎?
兩個人在一起的絕大數時候都在被荷爾蒙和性激素主導,一見面無不例外都是身體的親密接觸,他們深切地為“床頭吵架床尾和”這句話“代言”。
全然沒有初戀的青澀、單純和朦朧,一切都是無比赤裸裸的,他們不是初談戀愛的欲語還休而是成熟男女的欲望關系。
不是細水長流,而是魚水之情,不是長擇關系,而是短擇關系,不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而是過把癮就死。
這并非人們理想中的愛情,也并非成熟的愛情。
黃亦玫和莊國棟之間的喜歡是生理性的喜歡。
他們之間愛意的流淌全靠無休無止的身體互動,情感互動是屈指可數的,不像是有情人,更像是彼此的情人。
兩個人之間的激情互動,不是“撫摸”“呢喃”這么輕飄飄的詞語可以一言蔽之的,而有一個詞倒是很能精準地加以概括:
進食。
是的,他們就是“互相進食”的關系:
像是要把對方“吃掉”的那樣貪戀著彼此,肆虐著的不是喜歡,而是怒吼著的“饑餓感”。
莊國棟為什么讓人心生惡感,是因為他幾乎是要將黃亦玫“生吞活剝”了一樣,像是個饑腸轆轆的餓鬼猛地往食物撲,把她拼了命狼吞虎咽地往嘴巴里塞,往胃里填,讓身體里的空虛感得以消解。
食色,性也,便是如此。
一個干癟的氣球逐漸膨脹直至猛地漲破,那帶來的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無比的滿足感。
于是,談情說愛,在他們那里,全變成了做。
當然,這沒什么不好,性是愛情的催化劑,是錦上添花的東西,但如果只有性,那很多問題都會被無視或者掩蓋,最終必然會在矛盾層層積壓下迎來雪崩。
莊國棟和黃亦玫兩個人,身體是負距離的,靈魂卻是南轅北轍的。
一直以來以“親密互動”來解決問題的治標不治本的弊端逐漸凸顯,莊國棟為了事業出國,兩人的異地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明顯,兩個人的感情基礎是極其薄弱的,不說風吹雨打了,他們根本就禁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
感情基礎的奠定不只是需要虛無縹緲的愛就夠了,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間的雕塑:
需要的是兩個人無數次對彼此付出的沉沒成本的累積,需要的是兩個人對彼此感情的正反饋所釀就的相處舒適,需要的是在不斷碰撞磨合中兩個人所形成的心有靈犀的默契,對彼此邊界的精準拿捏......
但這些,莊國棟和黃亦玫通通都沒有。
在這段感情里,身體的互動遠遠大于靈魂的互動,異地使得缺乏成熟的感情應對機制的兩個人暴露了“彼此并不合適”的深層性問題,而因為異地再無法觸發“親密互動”,兩個人的愛情便也就無疾而終了。
不過這并非問題的關鍵,即使開端錯了,如果努力也可以把愛情拉回正軌,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并沒想過去解決問題,也從沒想過去為了維護這段愛情去付出一些什么東西。
莊國棟和黃亦玫的愛情里,只有“我”,沒有“我們”。
利己主義毀了這段感情。
因為最開始是圖彼此的身體,所以最后身體不可圖的時候感情就隕滅了,因為愛情與事業沖突了就斷然舍棄了愛情,因為“我們”和“我”沖突了,就毫不猶豫扼殺了“我們”。
當然這無可厚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只是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會有代價,人是不能也做不到既要又要的。
利己的結果必然是愛情的消亡。
事實上,一個人相信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如果不相信愛情,自然也就得不到愛情。
為什么如今的愛情越來越是奢侈品,為什么如今的愛情越來越難以為繼,為什么如今的人們比以往任何的時候都渴望愛情卻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難以夠到愛情?
因為如今個人主義是盛行的風潮,于是愛而不得成了常態。
一個人的愛情在生活中被壓垮,這在如今是屢見不鮮的。
很多時候,愛情的瓦解不是真的走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也不是真的就無解了,更不是再怎么努力都無法挽回的了,而只是因為在愛情里的兩個人不想再努力了,不想再去解決問題了。
原因千萬條,最根本的一條是人們精神上的軟弱。
這種軟弱讓我們眼睜睜看著愛情走向衰亡卻有心無力、無可奈何。
但這種軟弱并非只是個人作用下的結果,更是如今社會的一種常見病。
軟弱是精神的變形,更是巨大的壓力和困境之下個體的孤獨、彷徨與無助。
愛情是奢侈品,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也是奢侈品。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