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微軟、蘋果和英偉達三家公司的市值(9.8萬億美元,約71萬億元),就已經比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A股的總市值還要高,當然除了中日外,其他國家甚至連其中一家都抵不上。
說這沒有泡沫,恐怕連拜登和鮑威爾(美聯儲主席)都不信。當前,美股七姐妹的總市值為15.8萬億美元,占到標普500總市值的30%、美國去年GDP的58%,不管以存量還是流量衡量,都已經來到史上最高。
可以說,全都是泡沫。
但那又如何呢?有句話講,偉大的公司總是在泡沫中誕生,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千禧年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曾經跌掉了75%,人們只知道亞馬遜和谷歌是世界范圍內的超一流公司。
同樣,即便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美股崩盤,至少還有特斯拉和英偉達留了下來,總要比地產泡沫之后的一無所有要強得多。
而且,現今的美國,經濟穩健、利率高企,通脹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至于黨爭,美國已經爭了兩百年了,三年前暴徒們攻占國會山時,美股還在蹭蹭往上漲,因此實在看不到崩盤的苗頭,最多回調。
事實上,資產泡沫對經濟的利好,遠不只是會留下幾家偉大的公司,由其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會極大提振人們的信心,繼而使公眾敢創業、敢消費、敢投資,由此形成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這一點,中國人應該深有體會。在房地產狂飆的十多年間,中國經濟常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人們不懼創業失敗、不懼超前消費、不懼大上杠桿,因為紙面財富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底氣十足。
中美經濟走向逐漸背離,原因有很多,但核心還是信心,而資產價格則可以解釋相當一部分差距。自22年疫情結束以來,美股標普500漲了42%,而滬深300跌了21%,這還沒算房產。
可惜,重建信心要比摧毀信心困難得多得多。一家穩定運行了四十年的大銀行,只要在數天內有幾個人取不出錢,就一定會面臨擠兌、甚至破產,只有當信用徹底喪失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