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瀏陽河已歷4個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今年五一假期,我緊接著前面的行程,乘車到瀏陽市永和鎮境內的大溪河大橋,繼續沿瀏陽河上行,經過沿溪、官渡,到達瀏陽市達滸鎮并繞中洲島走了閉環的另一側,從象形路口乘車返回長沙市區。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對官渡古鎮幾個著名的景觀景點進行了介紹,這里對官渡古鎮相關的歷史文化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關于古鎮祭龍:
古航運剛誕生時,整個江南還沒有發明、建造適用于江南流域古航運鼎盛時期的宋、元、明、清時的那種大秋船和駁子船,只有類似烏蓬船稍寬稍長的航運船。
據周水富后裔說,祖輩周水富的父親是唐朝官吏,周氏家族龐大,周水富有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八兄妹,周水富排行老三,是兄妹幾個中最聰明且又最不受父母寵愛的一個,他不愛四書五經,且精通琴棋廣交朋友,未到而立之年就開始從商。
古代石灰是種田肥地殺蟲的主要材料,古鎮云霧山石灰資源豐富,48窯遠近聞名,他發現商機之后,買下了云霧山80%的石灰窯,造船經營石灰,并發展成為古商貿供售流通大戶。
因經常離奇出現翻船和船工水手溺亡事故,決定親自押運,次夜睡于船頭之上,朦朧中一條瘦弱的金龍被無數條肥壯的巨蟒纏繞無法動彈,醒來頓悟,返航后他開始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拜龍王,五月初一祭龍王,此后安全事故銷聲匿跡,風調雨順,古航運業就此興旺發達,為此官渡古鎮就將這一傳統的民間文化祭龍一直傳承至今。
關于賽龍舟:
古鎮的賽龍舟起源于唐朝的686年,由瀏陽古航運巨商官渡古鎮周氏船行周水富發起。經唐、宋之后的元朝,即:公元1283年居陵郡(瀏陽首府)次任郡臺歐陽宇上任,每登府堂即感頭暈,決定將郡府遷址,宰羊一只,取下羊頭系上飄浮物,隨銅盆放至河中,羊頭下沉之所即為郡府新址。
為準確掌握羊頭下沉的位置,特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禮和賽龍舟活動,由比賽的前三名護送羊頭,銅盆在古鎮南岳銅盆灘沉落,羊頭隨漂浮物順水而下,于今淮川地段沉落,郡府遷至淮川后加釋名“流羊”,明朝初期改為瀏陽,古鎮雷公慕字古詩曰:“舟護羊顱淮河落,數棧居陵異流羊”。
歷朝歷代賽龍舟在古鎮十分盛行,瀏陽人每年端午到官渡看賽龍舟已成為了一種固定的民間習俗。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950年,官渡區公所舉辦了解放后的首次賽龍舟,區長林鳳儀親自主持了這次盛會。由于1954年瀏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大部分碼頭和船只被損毀,為此賽龍舟停辦了數年。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后,又陸續地修復了碼頭,造了船。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古鎮新造上十條船,從1991年開始賽龍舟又火了起來了,并發展成了一項紀念屈原、紀念瀏陽二字地域之名來歷和強身健身的運動。
古鎮賽龍舟特色:
上水船:即起點在航道下游,終點在水道上游,競技時逆水而上,比的是隊員的實力、耐力、爆發力。
順水船:起點在航道上游,終點在水道上游,競技時順水而下,比的是隊員的技巧和沖刺力,以及舵手、鼓手的掌控力。
記時賽:指起點分別在水道的上游或下游,到達終點時間短且全程無違規或越道者為勝。獎品有;豬、牛、羊、獎金。
古鎮的賽龍舟由瀏陽市官渡民間文化藝術團負責傳承和組織相關活動,當地群眾高度青睞,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從1991年舉辦龍舟文化節為首屆計算以來,目前已成功舉辦至第24屆。
關于官渡唆螺:
元朝官渡稱為居陵郡(瀏陽首府)。首任郡臺巴圖仁謝上任,為宴請賓朋,其妻潘觀英引用東漢時期發生在古鎮的一則民間孝心故事“泥狗彎彎”(東漢時期爆發綠林赤眉起義,一李氏女子丈夫被抓充軍生死不明,為躲避戰亂被迫攜兒女及家母逃荒至古鎮,家母饑餓難當,李氏將沿途乞討僅有的一點糧食給家母食用,自己卻餓昏過去,昏迷中丈夫送來一碗“泥狗彎彎”頓醒,忙從秋水田里檢回泥狗(現改稱田螺)煮熟后試吃,再分與母親、兒女食用,不僅可以充饑且味道鮮美,之后還治好了自己因血燥導致的皮疹和便秘口苦的頑疾),烹制了一道自創的菜肴取名“唆螺”。
為此,官渡吃“唆螺”的習慣就流傳至今,并發展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并已入選為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官渡唆螺產業鏈每年要為轄區增收近2個億,吸引食客和游客近20萬人次,中央電視臺4臺、12臺、湖南省各臺都進行了專題的采播,讓傳統的瀏陽美食“官渡唆螺”名冠南江。
關于古鎮夜色:
官渡古鎮——瀏陽歷史上立縣建郡之所,九曲瀏陽河藍瑩瑩的一汪碧水,從古鎮上水灣穿行而過,清新的風,溫柔的在巷子里流淌,這里寧靜、古樸、安詳、神秘而靈秀,古鎮的姑娘多情,小伙帥氣。
裊裊炊煙升起,古鎮飄溢著濃濃的唆螺香味,人們三五成群在繁華熱鬧的街頭巷尾扭起秧歌,對對情侶緊緊依偎觀賞著古鎮夜色,歡暢的垂釣者在收獲著閑適和放松。頑皮的小孩在生意興隆的夜宵攤店前追趕打鬧,一派政通人和、安居樂業、溫馨而又安詳的景象。
月光下清澈的河面上,游走的小船漾起波紋,依稀可見的吊腳樓、碼頭鱗次櫛比,煙花在夜色中綻放,懸掛在長廊下的燈籠在清風中搖曳、古樸烏黑的碧瓦上霓虹閃爍,伴著一彎月亮,在靜靜的水面上泛起一幅幅醉人的畫卷。似夢似幻的雨絲,濕漉漉的青石板……。
古鎮夜色中彌漫著江南水鄉的溫潤,是人們愿意沉醉其中不想醒來的夢,是讓人尋覓回味和久別的鄉愁,登上千年古橋,繞過曲徑通幽的深巷,幢幢青磚木樓和一戶挨一戶的商鋪,仿佛在述說著這里千余年前古鎮的富庶繁華;岸邊的千年古廟——龍王廟香火繚繞著,仿佛在演繹著非遺文化——千余年傳承下來的賽龍舟場景。湖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迷人的古鎮夜色,就這樣生動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