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暮時分的長安城,霞光染紅了半邊天際,古樸的宅邸內透出陣陣溫馨。在這院落中,一株繁茂的槐樹之下,唐朝京兆韋氏的后代韋莊與他的兒女們正沉浸在歡樂的時光中。
京兆韋氏,這個在中古時期以京兆郡為郡望的士族,在唐朝的宰相群中有21位出自韋氏家族。然而,韋莊出生時家道已衰落,他在“少孤貧”的環境中成長,卻以堅韌和才華在歷史長河中書寫了自己的傳奇。
此刻,韋莊的幼女正興奮地拉著童車轉著圈,發出“嘔啞”的稚嫩聲音,真是“見人初解語嘔啞”。她的發髻上系著一條粉色的絲帶,隨著她的跑動而輕輕飄動。她的笑容純真,眼中閃爍著快樂的光芒。
韋莊身著一襲素雅的長衫,微笑著看著女兒玩耍,不時提醒孩子注意安全。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在一旁靜靜地坐著,手中握著一只毛筆,似乎正在練字。韋莊注視著兒子,心中涌起一股復雜的情感。
不久前,黃巢軍攻入長安,國家陷入戰亂,韋莊與弟妹失散。他深知唐朝如今面臨多難之秋,國家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身疆場,保衛家國。
因此,他走到兒子面前,語氣堅定地說:“養爾逢多難,常憂學已遲。辟疆為上相,何必待從師。”他鼓勵兒子投筆從戎,為國家效力。
兒子抬頭看著父親,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就堅定地點了點頭。他放下手中的毛筆,站起身來,向父親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愿意聽從父親的安排。
韋莊欣慰地點了點頭,拍了拍兒子的肩膀,他知道兒子繼承了京兆韋氏的家風,將會為國家和家族爭光。
夜幕降臨,幼女卻“不肯歸眠戀小車”,父親輕輕抱起她哄她入睡,夜深了,幼女突然嬌啼起來,聲音中充滿了委屈。父親疑惑地問:“一夜嬌啼緣底事?”幼女用稚嫩的聲音回答:“為嫌衣少縷金華。”
韋莊聽后,不禁啞然失笑,他慢聲細語安慰女兒,告訴她純真與快樂是世間最珍貴的寶藏。父親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面,讓女兒漸漸安靜下來。她依偎在父親的懷中,緩緩進入了夢鄉。月光灑在他們身上,為他們披上了一層銀色的光輝。
韋莊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家族的榮耀的追求。在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韋莊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天佑五年(908年),韋莊任宰相。延續家族的榮光。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為年輕人樹立了一個榜樣。只要心中有夢想,無論多么艱難,都不應該放棄,因為每個人都有展翅飛翔的潛力。
這就是唐末著名詩人、五代時期前蜀宰相韋莊的《與小女》和《勉兒子》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在父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感兩首詩所蘊含的深情父愛。
《與小女》全詩雖未直接提及“愛”字,但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女兒的深深愛意。特別是“縷金華”一詞,更是表達了詩人內心對女兒珍貴無比的疼愛,認為她比任何金銀玉石財寶都要珍貴,是詩人的金枝玉葉。
而《勉兒子》一詩,則寄托了詩人對兒子的殷切期望。他希望兒子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成為“上相”。詩人強調讀書學習和沙場礪煉,都能夠實現自我價值。這種對兒子的期望,源于詩人對兒子深厚的父愛和對國家未來的重望。
將兩首詩進行比照,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對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對兒子注重的是學問和功業,而對女兒是給予她快樂和純真。
這種教育方式,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中對兒子和女兒的不同期望和角色定位。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韋莊都傾注了同樣的父愛。他用文字記錄下了與兒女們的點滴生活,這些文字讓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深厚的父愛和為父者的一腔深情。
這種情感的力量是跨越時空的,即便是在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那份濃濃的父愛。
值此父親節之際,我衷心祝愿天下的父親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