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楚辭》不僅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還是東方植物美學(xué)的集大成者。特邀請中南大學(xué)中國村落文化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吳燦撰寫“楚辭里的植物”專欄。
湖南有“芙蓉國里”的美譽。它來源于唐代譚用之的詩:“秋風(fēng)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其實,譚用之暗用了一個典故,即《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要表達的意思是,在水里采薜荔,在樹梢摘荷花,這類事情完全是徒勞無益的。因而這里的“芙蓉”,并非木芙蓉,而是水芙蓉,即荷花。
同理,另外兩句詩,“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蹇裳而濡足”“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芙蓉”也是荷花。關(guān)于“芙蓉”一詞的出處,我們找不到比《楚辭》更早的文獻了。
成都簡稱“蓉城”,這里的“蓉”,確實是木芙蓉。其來源有很多傳說,其中一個說,五代蜀國的皇帝孟昶為了討好愛妃花蕊夫人,命令百姓在城中種滿木芙蓉。芙蓉也成了成都的市花。
《文史博覽·人物》2024年第5期 《兩種“芙蓉”花》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癡公子杜撰芙蓉誄”,寫晴雯去世,寶玉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來祭奠。這事發(fā)生在農(nóng)歷八月中旬,園中池上芙蓉正開;誄文寫完之后,又懸掛在芙蓉枝上。這些說明,曹雪芹寫的是木芙蓉。
從命名上來看,先有芙蓉,然后有木芙蓉,表明先有芙蓉之名的,是荷花。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夏天盛開,色香皆備。木芙蓉是陸生木本植物,秋天開放,一花多色,有色無香。
荷,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也是被先民最早栽培的食用植物之一。先秦時期,在漢字數(shù)量還只有幾千個的時候,就對荷花各個部位進行了詳細分類,創(chuàng)造了專屬漢字予以命名。漢初時的《爾雅》總結(jié)說,荷花即芙蕖,水面上的莖為“茄”,葉子為“蕸”,莖在泥里的白色部分為“蔤”,花為“菡萏”,果實為“蓮”,根為“藕”,蓮子整體為“菂”,去掉果皮則為“薏”。
魏晉至唐,幾乎所有著名詩人的筆下都出現(xiàn)過“芙蓉”。聯(lián)系上下文就會發(fā)現(xiàn),所指的基本上也都是荷花。唐以后,“芙蓉”一直可以指代兩種植物,至于到底是哪一種,要放在具體語境中來看。大概這個名字太好聽了,文人舍不得給某一種花專用。
今天的漢語中,如果沒有特別所指,“芙蓉”就是木芙蓉。占據(jù)了此芳名兩千多年的荷花,已經(jīng)讓位了。這對荷花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畢竟,它還有那么多雅稱呢:蓮花、芙蕖、水芝、水蕓、水目、澤芝、水華、水旦草、玉環(huán)、六月春、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碧環(huán)、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等。古人寫詩填詞的時候,可以根據(jù)韻腳、平仄、對仗的要求,靈活選擇。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荷花又帶上了宗教烙印。在佛經(jīng)中,荷花分白、青、紅、紫、黃五色,是為“五種天華”。其中,白者梵文音譯為“芬陀利”,青者梵文音譯為“優(yōu)缽羅”。荷花從淤泥中生出,而不被污染,表喻佛或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中解脫,所以荷花是報身佛所居的“凈土”。
文 | 吳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