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需要獻身精神,以下你將看到幾位科學家,為自己執著的科學發明獻上生命的不在少數。并且,獻身的方式很離奇……
弗蘭茲·瑞切特
在巴黎開服裝店的裁縫
01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穿著自制的降落傘服,到埃菲爾鐵塔上玩自由落體。
當瑞切特的服裝事業蒸蒸日上時,他卻居然一門心思搗鼓起航空事業來。畢竟也算專業對口,他很快便設計出了一款降落傘服。雖說分量不輕,但它的外形,還真有點降落傘的意思。
興奮的瑞切特懷揣夢想向一家法國航空俱樂部推廣自己的新產品,不想對方卻嗤之以鼻。
然而瑞切特不服,他決定用一個震驚世人的舉動來證明自己的作品。
1912年2月4日,瑞切特帶上兩個助手,激情澎湃地爬上了埃菲爾鐵塔的第一層平臺。當天戶外溫度接近零度,鐵塔上寒風凜冽,然而,這卻擋不住瑞切特向夢想前進的腳步。他親自穿上了自己的杰作,顫顫巍巍地爬上了平臺邊緣。
埃菲爾鐵塔下,圍觀群眾早已將廣場擠得水泄不通。瑞切特恍惚覺得自己走上了人生巔峰,小胡子在風中微微顫動,伴隨著他的微笑。
瑞切特向腳下的群眾揮手致意,緊接著微微欠身,縱身一躍,身體伴隨著迎風鼓起的降落傘服,在鐵塔前演繹了一條趨近完美的拋物線,塔下群眾隨之爆發出熱情的呼喊。結果可想而知,他發明的降落傘服并未發揮任何作用。瑞切特沿著拋物線一頭栽在地上,當場喪命。圍觀群眾趕緊將其送往醫院搶救,卻已于事無補。
瑞切特被帶走后,留在廣場上的降落服。
學術界認為:其實瑞切特的嘗試并非一無是處——人們將他的降落傘服拆分成了降落傘和衣服,逐漸形成了降落傘如今的形態。
《男人裝》表示:埃菲爾鐵塔一層平臺離地57.6米,瑞切特體重約為75千克,彈跳高度為0.4米,彈跳角度為60度,假設瑞切特跳出同時發出尖叫,試計算該人尖叫了多久。(重力加速度G=10m/s2)
托馬斯·米基利
美國著名的機械工程師和化學家
02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猛吸自己發明的毒氣,又被自己發明的裝置勒死。
米基利研究含鉛汽油
在不算長的職業生涯中,米基利因為各種發明成果,被授予過百余項專利。
1921年,為證明自己發明的含鉛汽油安全無害,米基利特意舉辦了一個新聞發布會。會上,他先是將一整瓶含鉛汽油緩緩倒在自己手上,完了又打開另一瓶,將鼻子湊上去,拼了老命地嗅了一分鐘。做完這一切的他,看上去似乎安然無恙。但沒過幾天,米基利的身體就不對勁了,后來被確診為鉛中毒,大病了整整一年。
1930年,米基利又整出了另一項毒性更大的發明——氟利昂。探索之心永不停歇,一次研討會上,他又將口鼻湊到一瓶氟利昂前,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噴向燃燒的蠟燭,以此證明這種氣體既無毒性也不可燃。
51歲時,米基利得了脊髓灰質炎,只能長期臥床。但是以身犯險的道路是無止境的!為了減輕護士妹妹們的負擔,病榻之上的米大爺竟設計出一整套機械系統裝置,以輔助自己在病床上起身。這套裝置一直工作良好,直到1945年的某天,老爺子像往常一樣起身,沒料到裝置的滑輪繩索居然牢牢地勒住了他的脖子……聰明一世的米基利就這么窒息而亡,享年55歲。
米基利發明病床
學術界認為:氟利昂一旦加熱超過400度就會氧化成劇毒物,米基利沒死于中毒,得虧是量小命大。
《男人裝》表示:其實這哥們還有個稱號——“史上殺戮最多的人”,因為含鉛汽油和氟利昂的發明破壞了大氣環境,因此死掉的生物不計其數。
路易斯·亞歷山大·斯羅廷
加拿大物理學家和化學家
03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徒手扯開即將引爆的核彈。
斯羅廷可是業界大拿,二戰時參與了赫赫有名的曼哈頓計劃,主要負責做實驗確定鈾和钚的核裂臨界值,工作危險性不亞于和經期的女朋友吵架,被稱為“搔弄龍之尾”。1946年5月,在7位同事的圍觀下,斯羅廷進行著一項核裂變反應的初步實驗。實驗需要將兩個鈹半球合起來包住一個钚金屬球。斯羅廷抄起一把螺絲刀墊住下半球,然后用左手拇指勾著球頂的孔洞,抓起直徑23厘米的鈹上半球懸在下半球上方,保持兩個半球沒有相互接觸。按照操作手冊,本該用專門的墊片固定下半球,但為了能留一手抽煙,這哥們順手抄起了螺絲刀就用上了。
如同編排好的劇本,他手一滑,螺絲刀滾落在地,上下半球“啪嘰”合體了,并引發了“瞬發臨界”反應。鈹半球的縫隙里,迸發出了令人恐懼的藍色死亡光芒,同時涌動出一陣陣核裂變形成的沖擊波,高溫的氣浪向在場所有人涌來……斯羅廷此時離半球最近,一股濃烈的酸味從他嘴里冒出來,劇烈的灼燒感令他產生燉豬手的錯覺,痛得鉆心。
此時若不立刻采取行動,鈹半球就將化為一顆小型的核彈,將他和所有同事瞬間化為齏粉。到底是老炮兒,斯羅廷氣沉丹田,強行打通任督二脈,一把將上面的鈹半球甩出一丈多遠……但這樣一來,他把自身也暴露在致命劑量的輻射中。他一個踉蹌跪倒在地,噴出一口老血,被同事立馬送到醫院。斯羅廷在搶救后捱了九天,終于還是離開了人世。
事發現場復原圖
學術界認為:事后人們經過計算發現,斯洛廷所受的輻射劑量,相當于在核彈爆發時距中心1463米時所受的輻射量。
《男人裝》表示:事發現場有可樂、香煙,死者身著黑色毛衣和牛仔褲,沒有采取任何防輻射措施……看得出這哥們做實驗其實跟玩似的……
漢弗里·戴維
英國著名化學家,
發現化學元素最多的人
04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帶著徒弟吸各種毒氣,實驗誤操作自毀雙目
漢弗里 · 戴維和法拉第
這位做實驗時有一個非常可怕的習慣:接觸到任何氣體,都愛湊到鼻子跟前聞一下。
這習慣幫助戴維發現了“笑氣”(一氧化二氮)的功效——在吸入大量笑氣后,這家伙立馬笑得無法自已。然而他很快就笑不出來了:笑氣和吸入的其他實驗室氣體,在嘴里形成了類硝酸物質,他的口腔黏膜直接被燒出個大窟窿。因為這頓硝酸料理,吃了三天流食……
還有一次更要命,戴維在吸入了大劑量的一氧化碳后,哀嚎著在地上翻滾了一個多小時,差點喪命。在之后又一次化學實驗中,戴維操作不慎,導致爆炸,刺激性的煙霧從燒瓶里噴薄而出,糊了他一臉……
因為眼睛受傷,戴維只好讓助手來幫助他完成實驗。他這位助手更不得了,不但改進了戴維的電解技術,還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這位兄弟師從戴維,也染上了湊近鼻子聞氣體的壞習慣,得了一身的慢性病。而且,這家伙也因為一次誤操作,搞出了個氯化氮爆炸,差點自瞎雙目。
嗯,戴維這個小徒弟,名叫邁克爾·法拉第,就是高中課本上那個波浪頭。
學術界認為:“做氣體實驗時,要用手輕輕地在集氣瓶口扇動,僅使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高中化學老師教你的不是沒有道理的……
《男人裝》表示:這種時候聽老師的話比聽媽媽的話更重要……
弗蘭茲·瑞切特
美國發明家
05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維修自己發明的印刷機時,被碾碎了腿
威廉姆 · 布洛克發明的印刷機。
布洛克自幼癡迷機械工程(拆家電……),21歲時開了一家五金店。但是這位仁兄喜歡搞發明。為了研制一種金屬切割機,他直接把店給賣了,雖然最后也沒成……
不過布洛克的運氣可比前文那個裁縫好,他在后幾年里終于研發出棉花收割機、播種機、切割車床等比較靠譜的東西。諸多發明為他贏來了一大筆獎金,也贏來了費城一家報社的編輯職位。本已成功混進傳媒業的布洛克,還是坐不太住,又整出一臺高速高效的輪轉式印刷機。這臺機器能自我調節,雙面打印,折疊紙張,還配有切割紙張的銳利刀具。1867年4月3日,新式印刷機出了故障,布洛克親自出馬維修。經檢查,他發現故障原因是驅動皮帶松了,從滑輪里脫落出來。布洛克腦子一熱,一條腿直接邁進機器里頭,把皮帶踹回原位。然而皮帶剛一復位,機器就重新開始運作了,齒輪死死夾住他的腿……等眾人砸開他親手制作的大殺器時,那條長腿早已血肉模糊,必須截肢了。
截肢手術中,布洛克因為失血嚴重,最終死在了病床上。
學術界認為:其實布洛克的輪轉式印刷機意義巨大,它首次實現了紙張自動傳輸功能,從此再也不用人工送紙,為印刷業帶來了極大增益。
《男人裝》表示:如今你能手捧著一本《男人裝》雜志,首先得好好感謝下布洛克……
亞歷山大·博丹諾夫
俄國著名物理學家、
哲學家、作家
06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給自己輸了肺結核病人的血
博丹諾夫輸血研究
和上文那幫子科學家不同,博丹諾夫不但學識淵博,還是個搞革命出身的政治家,曾經是列寧的同志,還參加過十月革命,可惜后來與列寧反目,遭到排擠,被活生生趕出了革命隊伍。
博丹諾夫接受過良好的醫學和精神病學培訓,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輸血幫助人類返老還童。自1924年起,他總計給自己輸過11次血。如此折騰之后,他覺得腰不酸了,腿不疼了,眼睛不花了。曾經還寫信給老婆:“我感覺自己年輕了10歲,你是不是也很高興!”
為了將輸血回春之術發揚光大,博丹諾夫甚至興建了一個研究所,專門進行人體輸血研究,連列寧的親妹妹都成了他的研究對象。坐擁一座私家血庫,博丹諾夫更加放肆地搞起輸血回春。然而,在一次輸血之后,他感覺渾身難受,頭暈目眩,趴在水池邊大口大口地咳血。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所接受的血源,竟然來自一位患有瘧疾和肺結核的病人。沒過幾天,他就倒斃在病床上。
根據他的驗尸報告,這一次,他連輸血的血型都沒對上號。
學術界認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全世界流行各種返老還童之術。輸血、器官移植、甚至采陰補陽,但是他們有個共同點:都去世得比較早。
《男人裝》表示:想要返老還童不用那么復雜,買本《男人裝》你就能知道年輕10歲是什么感受。
亨利·溫斯坦利
英國著名的燈塔設計師和工程師
修建了首座埃迪斯通燈塔
07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在颶風中堅守陣地,與自己設計的燈塔同生共死
在暴風中的亨利·溫斯坦利設計的燈塔
溫斯坦利對機械和液壓結構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曾經設計并指揮建造了“埃塞克斯奇跡小屋”和“溫斯坦利水上劇院”,里面充滿了他的各種開腦洞設計,名震四海。
通過這些建筑作品,他賺得盆滿缽滿,于是又決定在普利茅斯搞一個燈塔,以指引自己投資的商船隊航行。1696年,埃迪斯通燈塔竣工,這座花崗巖和橡木構造的堡壘,令溫斯坦利非常滿意。亨利·溫斯坦利極其推崇這座燈塔,對其堅固程度也是信心爆棚。他宣稱自己心存一個夙愿: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風暴”來臨時,能夠待在燈塔里,打打牌,喝喝小酒。1703年11月,他的這個心愿終于得到了滿足,一場席卷整個英倫三島的世紀颶風降臨了。
溫斯坦利聞風而動,滋溜鉆進了燈塔,滿懷期待地望著烏云翻滾、雷雨交加的海面。風暴如期而至,燈塔就像冬夜里被趕出家門的男人,在風中瑟瑟發抖。地板開始劇烈震動,溫大師慫了,慌慌張張地向出口逃竄。然而為時已晚,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燈塔直接被吹斷成了兩截。身在其中的溫斯坦利自然難逃劫難,跟著心愛的燈塔一同離世。
學術界認為:溫斯坦利遭遇的世紀颶風,摧毀了2000根煙囪、4000棵橡樹,導致超過1000名海員遇難,甚至被寫進了英國史書……
《男人裝》表示:為了證明自己的燈塔牢固性,不惜把命搭上。然而我卻不敢嘗試自己做的地三鮮,簡直慚愧。
賈斯丁·施密特
邁克爾·史密斯
美國昆蟲學家
08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讓毒蟲叮咬自己,測試疼痛指數
從1984年開始,施密特便以身飼蟲,讓自己被螞蟻、黃蜂、蜘蛛等150多種毒蟲蜇咬,然后根據痛感記錄下0-4的數字,并根據這些數字創造了施密特刺痛指數。其中最痛的是4級,比如子彈蟻的叮咬。按施密特的話形容,叮咬處好像被子彈擊中一般,劇烈而純粹的痛苦,并能持續四個小時以上。而食蛛鷹蜂的疼痛雖然短,卻更劇烈,“就像把通著電的電吹風,丟進你正在洗澡的浴缸中”。
同樣是研究昆蟲叮咬,康奈爾大學的邁克爾·史密斯更能作死。他的實驗項目是,測試人體的不同部位被叮咬后的疼痛指數。為達到目的,他用鑷子夾住黃蜂的翅膀,讓它趴在自己身上不同部位隨意叮咬。經過為期長達38天的活體研究,他發現疼痛最輕的部位是頭頂和上臂,而最痛的部位則是——上唇、鼻子,以及生殖器。
學術界認為:被最常見的蜜蜂叮咬,會感覺像是燒著的火柴頭落在皮膚上,疼痛指數2.0。
《男人裝》表示:據說被蜜蜂叮咬的部位還會腫大起來……弟兄們是不是開始蠢蠢欲動了?
巴里·馬歇爾
澳大利亞臨床微生物學教授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09
這位是誰?
危險指數:★★★
危險動作:拿自己的胃當培養皿,驗證了胃潰瘍的病因作。
巴里·馬歇爾研究的幽門螺桿菌
醫學界過去普遍認為,胃潰瘍的產生主要由于心理壓力、刺激性食物和胃酸過多,但馬歇爾不信。1981年起,他跟搭檔羅賓·沃倫一起,對多達100例胃病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研究,最終發現了胃潰瘍背后的真兇——幽門螺旋桿菌。
然而當倆人提出這一發現時,卻引來醫學界的群體嘲諷:那些久經沙場的老醫生們,全然不信細菌能活在酸性極強的胃液中。不甘受辱的馬歇爾豁出去了,他兩眼一閉,愣是灌了自個兒一大燒杯的幽門螺旋桿菌培養液。
5天過后,胃潰瘍的早期癥狀果然一股腦兒來了。馬歇爾胃里鉆著疼,滿頭冒冷汗,嘴里更是臭得連老婆都拒絕同床。10天過后,透過胃鏡可以清楚看到,馬歇爾的胃黏膜上爬滿了彎彎曲曲的病菌,悠哉地蠕動著,完全無視胃酸環境。
從此學術界再無人敢挑戰他的觀點,畢竟放眼醫學界,敢像他這么拿自己做實驗的還真不多……
幽門螺旋桿菌
學術界認為:通過馬歇爾的研究,胃潰瘍從原先難以治愈、反復發作的慢性病,變成了一種靠抗生素和抑酸劑就能搞定的小病,功勞不小。
《男人裝》表示:據說,此后馬歇爾每回帶新學生,都會拍拍學生的肩膀:“壯士,來干了這碗熱乎的幽門螺旋桿菌培養液,你也會和我一樣成功的!”
兄弟留步 這有好物
推薦指數:★★★★★
編輯=坤子
文字=眠眠
新媒體統籌=強鵬
素材整理=房子
封面圖片設計=Jenny
排版=霽陽
熱文回眸
是的,你們的男人裝又回來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義之舉......
有人問:為什么最近看不到男人裝推送了?
答:最近微信推送機制的更改,全亂了!
其實,我們真的更新了!
你得把我們加個“星標”,
就能確保看到我們的推送。
??方法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