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狗哨式虐待”,說白了就是一種隱秘的情感虐待。施虐者會故意說一些在旁人聽起來很正常,但實際上卻暗藏玄機、刺激你的話。
這些話,就像是對狗吹哨子一樣,只有你和施虐者懂它的意思,別人聽不出來。
施虐者可能會在私下里對你冷嘲熱諷、挖苦你,但到了公共場合,他們又會裝出一副好人的樣子,問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的問題,實際上卻是為了再次刺激你。
這樣一來,你如果生氣了或者難過了,別人還會覺得你小題大做,是你在無理取鬧。
也許對這個詞,你感到陌生,那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一下情況:
1.情侶之間,你的男朋友經常對你說:“你看你,又胖了,這樣下去可怎么辦?”這樣的話在他人聽來可能只是普通的關心或提醒,但如果之前你和他討論過體重問題并且對此敏感,就會明白他是在故意用這句話來刺激你,讓你感到自卑和不安。
2.在工作場合,一個同事可能會看似無意地對你說:“哎,我聽說你最近工作不太順利啊,是不是壓力太大了?”這樣的話表面上像是在關心你的工作狀態,但如果你之前和這個同事有過一些競爭或矛盾,他就會明白這是在故意揭你的短,讓你在同事面前丟臉。
3.在家庭中,例如父母可能會對你說:“你這么大了,怎么還這么不懂事?”這樣的話語可能在旁人看來只是一種教誨,但如果你知道父母經常拿這樣的話來打壓自己,就會明白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虐待,會讓我們感到不被理解和尊重。
攻擊性缺失的表現
1、難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即使內心有明確的立場和見解,也會因為擔心沖突或批評而選擇保持沉默,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
2、在面對競爭或沖突時,選擇逃避或退讓。因為害怕失敗,或者不愿與別人產生矛盾,因此避免參與任何可能導致緊張或對立的情況。
3、即使在自己不愿意或不方便的情況下,也很難對他人提出的要求或請求說“不”。會過度遷就他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別人的需求。
4、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缺乏自信。在面對困難或機會時,往往猶豫不決,缺乏決斷力和行動力。
5、過度的謹慎和保守,寧愿維持現狀,也不愿冒險嘗試新的事物或方法,因為害怕不確定性和風險。為什么你總是小心翼翼的呢?為什么不能夠做自己呢?為什么無法表達和堅持自己的想法呢?
我們是如何失去“攻擊性的?
1.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要遵守社會規范,尊重他人,避免沖突,這種社會化使我們過于壓抑自己的攻擊性,
2.父母壓制了孩子的攻擊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給予他們尊重,讓孩子產生了自我懷疑,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壓抑了自己,成為了“老好人”
3.社會對個體的期望和壓力也可能導致我們抑制攻擊性。例如,在職場中,過度展現攻擊性可能被視為不利于團隊合作或領導力的表現。媒體和公眾對于“好脾氣”和“積極態度”的推崇也可能讓我們更加傾向于隱藏自己的攻擊性。
學會這五點,找回你的“攻擊性”
1.明白攻擊性不等于無理取鬧或者亂發脾氣。它其實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讓你在面對不公平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時,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說“不”。
2.可以試試這些小方法。比如,當你不開心的時候,別忍著,找個合適的時候說出來。這樣,別人才能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也才能尊重你。
3.學會拒絕。不想做的事情就別勉強自己,直接告訴對方你的底線。這樣,別人就不會老是來煩你,你也能更輕松地做自己。
4.找回攻擊性也不是說要變得咄咄逼人。還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5.你是有權利表達自己的。別因為怕得罪人或者怕麻煩就憋著不說。只有當你敢于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找回自己的攻擊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