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成都樓市而言,用高新區在樓市的迅速崛起,套用在天府新區(本文天府新區均指成都直管區)上并不合理。
因為天府新區具備的條件,遠低于高新區。
房產,永遠繞不開供求二字,從三個比較直接的維度講天府新區和高新區的差距:
1、(供應)區域大小的不同,意味著住宅供應面積的不同。
2、(增加需求)兩區樓市高速發展處在不同時期,不同時期新增常住人口數量不同。
3、(存量需求)兩區位置的不同,對成都自身人口,吸引力強弱不同。
一、供應
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多大?
564平方公里!
高新南區才多大?
89.82平方公里!
高新南區和天府新區,光面積就差了五六倍。
當然,如果單看面積,對天府新區肯定不公平,因為我們分析的是樓市差別。
天府新區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占了很大的面積。
如果只看建設用地規模。
從天府新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公示看,至2035年,直管區中心城區139萬人,建設用地規模139.53平方公里。
不談高新區的建設用地,要知道高新區一共也才89.82平方公里!
更不要說高新區集中著大量的產業、商業用地,極大的壓縮了實際的住宅占比。
天府新區當然也有產業、商業,但如果真要說密度,和高新區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對成都樓市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到微信公眾號“不魚說房”看歷史文章,里面有很多成都樓市的分析和規劃,很有幫助!)
更大的面積意味著什么?
是更大的住宅供應面積。
起碼從我個人來看,未來天府新區的住宅面積應該會超過高新區。
足夠大的面積,就需要足夠多的人口。
那么我們再來看人口情況。
二、增加需求
用近十年成都常住人口數據看。
高新區在樓市能快速發展崛起,離不開成都高速的常住人口增長,可以說高新區剛好趕上了人口增長最大的幾年。
一年五六十萬的增長,對樓市而言是潑天的流量。
相比起高新區,天府新區還沒有來得及過多享受人口快速增長,就趕上了人口增速放緩。
不僅如此,綜合出生率、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國內人口已經處在了負增長中。
雖然成都作為核心城市,依然能保持人口增長,但想再重復曾經的常住人口高速增長基本上不可能了。
三、存量需求
既然沒有趕上人口高速增長這趟車,那天府新區吸引成都其他區域的人口能力呢?
雖然和高新區一樣,兩個城區都處在城南方向。
但兩者的位置,交通通達性和對整個成都的區域輻射范圍卻天差地別。
如果說高新區核心是金融城,天府新區核心是商務區。
金融城到商務區直線距離大概是17公里。
知道17公里什么概念嗎?
金融城到天府廣場直線距離也才不到9公里。
并且,金融城在成都的交通位置更是優越。
基本上處在城市建設的中心位置。
并以又剛好在半徑最短的南三環和南繞城中間,前后又被地鐵7號線,9號線兩條環線夾著。
而商務區已經是五環以外的邊緣區域了。
交通通達性越強,區域輻射周邊能力越廣,所產生的住房需求自然就越多。
我們必須要承認,就位置而言,高新區對住房人口的吸引力遠大于天府新區。
甚至都不在一個量級。
四、個人觀點
發展的面積不同,經歷的時代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
不如高新區所遇的時代好,不如高新區的位置好,卻有著比高新區更大的面積。
所以用高新區在成都樓市的表現,套用到天府新區頭上,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在樓市上的先天條件有著本質差別。
而這個差別也會直接導致天府新區和高新區的房價差距。
老讀者都清楚,這些年我對天府新區未來合理的房價趨勢分析,一直都是對標主城區房價的7-6.5折。
(特別強調:1、一定是對標地段和對標品質,不能錯位對比,天府新區的頭部區域,對標主城區的頭部區域,高品質樓盤對標同水平高品質樓盤。2、如果有人覺得主城的概念不清晰,那么我現在更準確的說是5+1核心城區。)
以目前的市場情況看,我認為,目前階段天府新區的房價會調整到低于高新區房價6.5折的水平。
用超級低的價格,主打性價比去吸引足夠多的居住人口入住。
在聚集足夠的人口后,進入下一個階段,天府新區迎來更好的發展,房價逐步提升,保持在6.5-7折水平左右。
最后,我真心希望天府新區能有好的發展,我也相信天府新區會有好的發展。
但我希望大家能清楚一件事情。
希望天府新區好的和希望天府新區房價高,并不相同。
我認為天府新區需要依靠更低的房價,去吸引到更多的人口,以此推動發展。
我相信真心在天府新區自住居住的人,都希望天府新區人口可以快速增長,帶動各類配套發展。
但因為天府新區投資客過多,導致但凡有人說天府新區房價應該便宜,涉及自身利益,往往他們張口就是仁義道德,給你扣上抹黑天府新區的帽子。
如果遇到這種人,你們只需要反問他們。
低房價是傷害了天府新區,還是傷害了天府新區的投資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