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那就是 中國人過上好日子其實沒幾年,有人說是改革開放以后,還有人說其實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
對于這個說法,其實我是贊同的,為啥呢,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才八九百美元的水平,這個人均顯然是不足以過上好日子的。
從我國的出口順差也可以看出來,根據我從WTO的官網下載的數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進出口大多數年份都是逆差,具體來說就是1980-1989年這十年間,除了1982年和1983年這兩年外,其余年份都是逆差。
我國到了1990年之后才走入了順差時代,而對外出口順差的大爆發還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了。
在2005年之前,我國對外出口順差的峰值就是400多億美元,
而在2005年這一年,我國出口順差不僅歷史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居然就達到了驚人的1020億美元,是上一年320.97億美元的三倍還多,
在這一年出現了驚人的跳躍。可以說從2005年這一年中國出口順差出現了爆炸式躍升。
當年的媒體報道2005年這一年時,還用了 順差井噴,出人意料 這樣的標題。
2006年,我國順差進一步提升到了1775.17億美元,歷史首次突破1500億美元。
2007年,我國順差變成了2643.40億美元,歷史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并在2008年提高到了2981.26億美元。
之后到2014年,我國順差歷史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達到了3830.60億美元,
2015年,我國出口順差歷史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達到了5939.02億美元,竟然是2001年的26.3倍。
2021年,我國出口順差歷史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達到6366.10億美元。
2022年,我國出口順差歷史首次突破7000億和8000億美元,一舉達到8379.27億美元。
2023年,我國出口順差為8232.22億美元。
因此不同的數據表明,說我國是改革開放后,直到2001年加入WTO之后才逐漸富裕起來,這個說法我是認同的。
但本期文章我想說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作為全球最高生活水平的西方, 其實西方普通人生活水平好起來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年, 而這里面還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多次中等規模戰爭,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中心地帶,幾千萬西方人在戰爭中死去。
再把戰爭除開的話,即使是西方人,真正的過上好日子,也是二戰以后了。
這是我的觀點,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全人類生活水平真正提高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具體來說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后期人類逐漸開始進入電力時代,石油時代之后,到今天也就一百多年。
也就是說,跟電力和石油實現了能源革命,人類開始大規模利用電力和石油有關系。
下面的圖片是我從《落腳城市》這本書里摘出來的,
里面提到了180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五千萬歐洲人永久的離開了歐洲前往北美,澳洲和南非等地,其中半數以上在美國落腳。
這還不包括六千五百萬暫時性的移民。
這個數字非常大了,中國最大的海外大遷徙就是前往東南亞,但規模遠不能與之相比。
如此大規模的遷徙,經濟因素是主因,這些從歐洲遷出的人口,主要來自歐洲最貧困最落后的鄉村,如意大利移民更多來自米蘭北部和東部靠近阿爾卑斯山區的地區,還有南方亞平寧山脈周圍的省份,
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則是大西洋島嶼和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多山地區的居民……
北歐的移民最可能來自挪威和瑞典中南部的山區,
英國則是蘇格蘭高地移民國外比例異乎尋常的高,
而發生了大饑荒的愛爾蘭更是大規模的向外移民……
歐洲人口的大規模向外遷徙擴張,奠定和鞏固了白人在全球土地面積,自然資源等的優勢地位。
以上的移民潮也說明,其實在一戰之前,歐洲的底層老百姓的絕對生活水平其實也是不太好的,而這個狀態卻又陰差陽錯的給美洲尤其是美國貢獻了大量的移民人口,促成了美國的崛起。
歷史就是這么的有趣,我們都知道美國到1800年跨入19世紀的時候才建國二十多年,總人口才五百多萬人。
如果歐洲人的絕對生活水平在19世紀就很高了,不愿意向外移民了,那么美國就會減少幾千萬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 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是生育率的鼎盛期,不像現在的西方生育率早就跌破了2.0,這幾千萬人口繁衍到現在還會是增加的。
沒有這幾千萬來自歐洲的移民,美國的人口規模就會很小,在二十世紀就成不了超級大國。實際上正是因為大量接納了幾千萬歐洲移民,美國人口在一戰時期才突破了1億人。
誰能想到一戰之前歐洲普通百姓的普遍貧困,居然會導致美國的崛起呢?
1845年恩格斯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出版,
里面英國普通工人的生活貧困狀況讓人吃驚,
里面引用了統計學會會刊1840年對倫敦圣約翰和圣瑪格麗特兩個教區5366個工人家庭的調查,總共26830人,平均每個家庭人數超過5個人,但是其中四分之三的家庭生活的住宅只有一個房間。
對倫敦一個貴族教區圣喬治的統計同樣如此,這里1465個工人家庭有總共將近6000人,其中三分之二的家庭只有一個房間。
試想一下,一家四五口人居住在一個房間里面,而且是上百人甚至幾百人共用一個廁所,骯臟而臭氣熏天。
不僅是居住擁擠,這些工人居住的街區道路通常是沒有鋪砌過的,骯臟,坑坑洼洼,到處是垃圾,沒有排水溝和污水溝,到處是臭氣熏天的死水洼,而雜亂無章的建筑又阻礙了空氣流通,人員密集,因此街區氣味難聞,天氣好時,街道上從一幢房子到另一幢房子,橫過街心會拉上繩子晾上衣服,天上滿是濕漉漉的破衣服。
童工也被大量使用,1839年對大不列顛地區的工人的結構進行過一個統計,這本書沒有說是不是完全統計,
總之在統計的幾十萬工人中,竟然接近一半是童工,這意味著也沒有上學的機會。
18歲以下未成年工人總數為19.2887萬人,其中未成年女工11.2192萬人;
而成年男工人數為9.6569萬人,成年女工13.0104萬人,總計22.6673萬人。
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工人為未成年,年僅9歲的童工每天也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人類進入電力時代和石油時代之后,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的提高,電力進入了家庭,像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可以大規模商業化的白熾燈,室內外照明才被大規模應用,
而全球電力的應用也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全球第一座發電站也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哪個是第一座發電站有不同意見),像美國第一座發電站就是愛迪生1882年建立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全球第一座真正的發電站)。
1885年人類才發明了第一輛汽車,1903年世界上才有了第一架飛機,這兩個東西都是石油時代的耗油大戶。
再往后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話等使用電力的產品才進入千家萬戶,
像是電冰箱的發明極大的延長了肉類,蔬菜的保存時間,
而汽車的發明又使得農產品可以快速的運抵城市的菜市場,使得大量的城市平民吃到較為新鮮的食物,而不是腐敗變質的食物,減少了疾病的發生。
在醫療領域,1928年人類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才發明出來。
而這些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的工業品,又反過來推動了市場需求的迅猛增長,擴大了工業部門工人的崗位需求,提升了工人的工資水平。
農業領域對于糧食增產意義重大的化肥,其大規模生產技術在1909年才在德國實現了突破,而真正實現大批量生產應用還要在此之后了。
糧食的大幅增產也為人類吃飽飯創造了條件。
我之前發過一篇文章,是我閱讀《科學--無盡的前沿》這本書的感想
這份寫于1945年的報告中提到:
由于青霉素,先進疫苗技術的出現,
“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從49歲增加到65歲,這主要源于嬰兒和兒童死亡率的下降。在過去的20年中,兒童的死亡率降低了87%”
也就是說,在1905年的時候,美國人的預期壽命也僅有49歲。
總的來說,西方國家進入高生活水平狀態其實還是在十九世紀末之后,
像8小時工作制,雖然19世紀末西方各國工人就在風起云涌的要求實行8小時工作制,并開始在部分國家以及部分行業實行,
但實際上各主要西方國家全部在法律上確定8小時工作制也是在一戰之后,
像德國是在1918年,法國是在1919年,比利時是在1924年,澳大利亞更是晚到1948年才在全國范圍內法律上確立8小時工作制。
美國從19世紀末開始陸續有不同行業實行8小時工作制,
其中1914年福特汽車公司帶頭在汽車行業實行8小時工作制,并且增加工資,這個影響非常大,但直到1940年美國才在法律上確立了5天40小時工作制。
因此總的來說,西方人的確先富裕了起來,但真正的過上較為現代化的高水平生活,還是在19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新發明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之后,注意是大規模的應用之后,生活水平才真正的提高了起來, 這個時間差不多得到二十世紀初尤其是一戰之后了。
一戰時期中國到法國干活的十幾萬勞工,以及二戰時期中國到英國的大西洋航線工作的幾萬海員,都有不少在當地娶當地姑娘的,這跟當時歐洲底層的絕對生活水平并沒有那么高有關。
這是之前 英國《衛報》報道的故事:
當然了,如果我們考慮到兩次世界大戰對歐洲人的殘酷影響(當然美國人幸運的在本土沒有經歷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席卷歐美的世界經濟危機的話,西方人真正過上好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二戰之后了,到今天也就是不到100年的時間。
我今天花費篇幅寫這個,是因為我覺得其實我們全人類真正的過上和平與發展的好日子并沒有多少年,即使是在二戰以后,還是不斷有局部戰爭發生。
2020年開始的納卡戰爭,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打的慘烈;
2022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爭,我累計看的戰場視頻估計也有幾百個小時了,非常的殘酷,我的手機里可能只是播放了幾十秒的視頻,但地球的那邊可是真的很多條人命就沒有了。
盡管目前雙方的戰報數字都難以相信,但綜合根據各方的統計數據估計,俄烏開戰兩年多以來雙方光是軍人總死亡人數至少達到10萬人以上。
還有2023年10月開始的巴以沖突,已經有幾萬無辜平民死亡,而這里面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民遭受了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僅僅是過去的兩年多,俄烏,巴以就合計死了幾十萬人,這些人跟我們一樣,也是會讀書,戀愛,逛公園,遛娃,上網的人,而現在已經死去了。
而在我國的臺灣地區,美國人不僅不斷的升級武器銷售,還不斷的蠶食一個中國政策,就在6月初的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時代》雜志采訪時表示,如果臺海兩岸發生軍事沖突,不排除美軍部隊介入的可能性。
而6月10日的《華盛頓郵報》刊登了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的采訪,其公然聲稱要在臺灣海峽打造“地獄景觀”,一旦中國艦隊開始穿越臺灣海峽的 100 英里水道,美國軍方將用數千架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艇和潛艇淹沒該地區,讓臺灣、美國和盟友有時間進行全面回應。
你看為了阻擋中國統一,美國有一股勢力甚至敢于直接阻擋中國軍隊,不惜讓中美這兩個合計人口達到十幾億,經濟總量占全球超過40%的兩個有核國家陷入戰火,這個影響將是世界級的。
我們習慣了在和平與發展的環境里面生活,但這個世界并不那么太平,有勢力就是不喜歡和平與發展,而是想讓流血和沖突繼續下去,甚至擴展到更多的地方。
所以中國的發展,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力量的不斷增強,就有了更大的意義 ,中國強大的工業實力,中國的軍人以及中國的 殲20,電磁彈射 航母,殲35,高超音速導彈,055大驅,機器狗,無人機等武器,
不僅僅是捍衛中國自身的安全和發展權利,也是能讓全人類不要再次陷入苦日子的最重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