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華北地區的高溫干旱,讓人特別揪心。這幾年極端氣候明顯增多,剛剛還是高溫酷暑,幾分鐘后可能就暴雨成災。這再次提醒我們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印證了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高瞻遠矚,用意深刻。
然而,為了短期利益不惜毀壞環境的事,其實仍不時發生。6月12日,甘肅省政府原黨組成員、副省長楊子興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楊子興落馬后,媒體第一時間就想起來,他和2017年祁連山局部生態環境被破壞一事有關。
2017年初媒體報道祁連山局部因為采礦、水電開發、污染物偷排等問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當年7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此事發布調查處理通報。調查發現,身為副省長、分管祁連山生態環保工作的楊子興,在修正《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過程中把關不嚴,致使該條例部分內容嚴重違反上位法規定,對查處、制止違法違規開發項目督查整改不力,對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負有領導責任,楊子興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楊子興是怎么“把關不嚴”的呢?按照我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共有十類活動禁止在保護區進行,但楊子興主持修正的《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將其縮減為狩獵、墾荒、燒荒三類,都是近年來很少發生的事項。而開礦、采石、挖沙等發生頻次最高的七類事項,卻沒有規定在甘肅的地方性條例中,使這些行為“合法化”了。針對甘肅這種做法,后來還專門出現一個詞叫“立法放水”。
當時楊子興的“放水”,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某些利益相關方降門檻、去束縛,其實是大可琢磨的。巧的是,端午節前被查的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波,其經歷和楊子興“高度契合”。
2016年王波因為赤峰寶馬礦山爆炸案被通報,王波和楊子興都是各自所在省份的“本土派”,同樣官至副省長(副主席)。他們兩人被處分后,王波是2022年64歲時辭去自治區人大代表職務,楊子興是2018年59歲時不再擔任公職。不到十天時間,兩名曾被處分過的副省級官員,退休后又被查,這會僅僅是巧合么?其實重新審視多年前的舊案,或者就新發現的線索展開調查,也并不是令人意外的事。對于這一信號,我們還需要繼續觀察。
回到楊子興本人,他的仕途中定西是重要一站,他在這里干了八年,做到了市長、市委書記。“苦甲天下”的定西是甘肅、甚至也是我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脫貧攻堅任務曾經很重。他到定西任職,或許同他曾擔任甘肅省扶貧辦副主任有關。巧的是,不久前落馬的農業部長唐仁健也曾擔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唐仁健任職甘肅省長時,楊子興正任副省長。
我想說的是,定西這個貧困地區,官場卻并不“清苦”。今年3月,甘肅人社廳副廳長位志榮落馬,他曾與楊子興在定西市委班子中搭檔六年之久。當時定西市委班子中另一名成員,則是后來擔任讀者集團董事長的王永生,2018年落馬的王永生當初曾公開宣揚他與甘肅前任省委書記王三運的密切關系。2013年楊子興離任定西市委書記時,接任他的張令平,也早于2019年就落馬了。
楊子興主政定西時,搞了一個定西新城,這自然少不了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而因為新區開發出現大規模腐敗的例子,全國多地已不鮮見。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定西市住建局已經開始被清理了。楊子興在甘肅官場深耕幾十年,與個別人有枝枝蔓蔓的關系,這并不奇怪。需要關注的是定西,這個自然生態惡劣的地方,自全面脫貧之后,經濟發展剛剛有了起色,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在政治生態上加緊治理步伐。
甘肅以及內蒙古、青海,都是自然生態非常脆弱的地方,偏偏這些地方,過去一段時間多次發生嚴重破壞生態的事件。而這些事件背后,往往都有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本質上是政治生態出了問題。這樣的地方,經過一遍遍的清理總會好起來,日見蔥綠的大西北,就是明證。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