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茶之心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上天以后的茶樹,
再回到地面,
會發生什么變化?
劉建福博士等人進行了一番研究!
他們選取武夷巖茶中的肉桂、金毛猴、鐵羅漢、奇丹、雀舌和矮腳烏龍6個品種的茶籽,做了個利用“神舟八號”,航天搭載進行空間誘變實驗。
(資料配圖)
這個搭上航天飛船的光環,航天誘變育種一看就是很新奇,有木有?
什么是“航天誘變育種”?
福茶君先給大家科普下:
航天誘變育種是利用返回式衛星、航天飛機、飛船或高空氣球將植物和農作物種子帶到太空環境使之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質和新材料的技術,是近年培育高產、優質、早熟和抗病農作物新品種重要途徑之一。航天搭載能明顯加快育種進程、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
我國在1987年8月5日首次利用返回式衛星搭載植物種子,之后又成功進行10多次太空育種試驗,共有70余種植物1000多個品種的種子進入了太空育種試驗,且已有23個省市參與了航天育種工作,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有38個,80多個品種在大面積推廣。航天誘變育種搭載了很多植物。
茶樹種上天回來后,發生了什么新變化?
劉建福博士等做了個實驗,本實驗通過“神舟八號” 返回式衛星搭載武夷巖茶品種種子進行太空誘變處理,對太空誘變產生的后代進行觀察鑒定,分析其農藝性狀的變異規律,篩選出突變體。
通過觀測武夷巖茶幼苗的株高、節數、節間長度、莖干直徑、葉片數量、葉片長寬、葉片面積和葉綠素熒光a參數FT和QY值。
福茶之心經常去廠里,參觀了下▲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來自武夷山市仙茗巖茶廠提供的6個常見武夷巖茶品種:肉桂、金毛猴、鐵羅漢、 奇丹、雀舌和矮腳烏龍。
試驗設計
選取武夷巖茶6個品種單株種子(含水量控制在13%)搭載“神舟八號”返回式衛星進行空間誘變處理,每個單株種子2粒進行太空誘變,另1粒種子作地面對照。“神舟八號”無人飛船于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發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舟八號”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于11月17日19點32分30秒返回地面;共繞地球飛行16天13小時34分鐘。
2012年4月14日進行武夷巖茶播種,5月18日種子發芽后移栽到塑料盆培養。在此期間平均每5天左右澆一次水,并用雷力2000功能型復合液肥噴灑葉片。2012年12月14日武夷巖茶幼苗長至2~4片葉后,進行形態指標和葉綠素a熒光參數的測定。
測定方法
用直尺分別測量武夷巖茶幼苗的株高、葉片長度、葉片寬度,以及幼苗第二節和第三節的節間長度(從地面往上數),用游標卡尺測量幼苗第二節和第三節的節間直徑:用葉面積儀測定各個處理的葉面積,每株測3個葉片;算出每株幼苗的葉片數量和莖干節數;采用Yaxin~1 161葉綠素熒光儀測定武夷巖茶葉綠素a熒光參數FT和QY,每株測3個葉片。圖表數據均為3次重復的平均值。結果如下:
“ 神舟八號” 航天搭載對武夷巖茶幼苗形態的影響▼
得出結論
結果表明
金毛猴和鐵羅漢經過誘變后產生矮化且變粗壯的突變,而矮腳烏龍幼苗出現明顯增高的性狀:經過太空誘變后武夷巖茶出現葉片顏色更加濃綠,葉片面積增大性狀,這有利于提高武夷巖茶光合特性。可以看出,太空誘變出現突變性狀具有不確定性,其中的機理還有待于運用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的手段來解釋。
本實驗測定的葉綠素a熒光參數FT(瞬時葉綠素a熒光)和QY(光量子效率)結果表明,經過航天搭載誘變后金毛猴和雀舌光系統II活性下降,與前人的研究相一致;而鐵羅漢和矮腳烏龍經過太空誘變后光系統II活性上升。
本文摘自《“神舟八號”航天搭載武夷巖茶品種形態變異研究》(作者:劉建福、黃安民、鐘書淳、黃壽生、張斌、吳燕紅)
關注福茶之心,
帶你一起品嘗航天茶哦
商務合作約茶微信:744373898(主營福建茶,以烏龍茶、紅茶、白茶、綠茶、花茶為主,品類覆蓋全面。同時提供定制禮品服務。)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同時也感謝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與我們及時聯系!
— END —
福茶之心
微信 | fuchazhixin
茶覺先生,食茶交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