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代明君,也是一代明君李世民在殺害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后還娶了弟媳楊氏,不過別看李世民能霸占弟媳楊氏,但卻對嫂子鄭觀音禮敬有加,這其中有何緣故?
其實在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待李世民的態(tài)度上的問題
他的皇位卻是踩著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尸體而登上去的,作為秦王的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殺害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才從而登上皇位,成為后世敬仰的唐太宗。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不僅殺了李建成和李淵吉,事后還將二人的子嗣也就是自己的親侄子全部都殺光,而哥哥和弟弟府上的女眷則全部被李世民沒入宮中。也因此才發(fā)生了后來李世民霸占李元吉之妻也就是弟媳楊氏的事情,而李建成之妻也就是嫂子鄭觀音卻頗受李世民敬重,這其中還在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待李世民的態(tài)度問題。
雖然在爭奪皇位時李世民和李建成之爭,李元吉屬于依附于李建成,但實際上李元吉的出發(fā)點和對待李世民的態(tài)度比李建成狠多了。
據(jù)《新唐書》記載,李元吉天生就帶著一副陰狠之相,因為長得不好,所以其母竇夫人十分嫌棄他,后來更是趁李淵不在家的時候命人將李元吉扔到荒郊野外,打算將其棄養(yǎng),任由其自生自滅。
幸虧竇夫人的侍女陳善意可憐李元吉,偷偷將其從荒野抱了回來,待李淵回來才將此事稟報,于是李淵命陳善意當(dāng)李元吉的乳母撫育他長大。
李元吉年長之后,李淵命他鎮(zhèn)守邊境,并讓他好好贍養(yǎng)乳母陳善意。李元吉獨自統(tǒng)兵鎮(zhèn)守一方,他的好勇斗狠性情就逐漸顯現(xiàn)出來,他經(jīng)常命令手下士卒互相披甲激戰(zhàn),這可不是軍事演習(xí),是屬于真刀真槍互砍互刺,因此李元吉手下士兵死傷甚重。并且李元吉十分驕奢淫逸,還滋擾百姓。
因此陳善意就經(jīng)常勸告李元吉多積陰德,不要再這么胡鬧傷人性命,結(jié)果陳善意的好言勸告最終激怒了李元吉,最后李元吉命壯士將乳母陳善意五馬分尸。由此也可見李元吉的性格頗為兇殘。
而與李元吉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他的大哥李建成,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中就屬李建成為人寬厚。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爭位時期,李淵吉多次勸李建成抓住機會下死手把李世民弄死,但是李建成都沒有同意。
據(jù)《舊唐書》記載,武德六年(623年)時,李元吉邀請父親李淵、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到自己府上舉行家宴,在宴會期間李元吉曾想讓自己的心腹侍衛(wèi)宇文寶將李世民刺死,李元吉在刺殺前把這個計劃偷偷告訴了李建成,但是李建成不忍殺弟,于是以不能成功和父親李淵在場為由阻止了李元吉的刺殺計劃,氣得李元吉當(dāng)場大喊:“我只是為大哥謀劃,二哥如果死了,于我有什么好處?”
如果當(dāng)時李建成真的狠心允許刺殺計劃的話,只要事成之后把所有的責(zé)任都推到宇文寶身上,李淵也不會過分追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責(zé)任,這也看出李建成心慈手軟之處。
李建成其實是一個為人寬厚且優(yōu)柔寡斷的人,他的主要幕僚魏征和王珪都曾經(jīng)多次勸說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先除掉李世民再說。如果李建成能像李淵吉這般心狠手辣,早早除掉李世民的話,歷史可能就會被改寫了。
而李元吉則是背地想對李世民實行暗殺,明面上則接近收買李淵的后宮妃嬪,讓她們不停地給李淵吹枕邊風(fēng)毀謗李世民,因此使得李淵逐漸疏遠李世民而偏愛李元吉。
到了后來皇位之爭日趨激烈的時候,李淵吉更是猖狂地向李淵進言,建議李淵直接將李世民賜死,當(dāng)然李淵最后沒有聽他的話。
這也看出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爭位時期,李淵吉對李世民的所作所為有多么兇狠。而相比之下李建成則比李淵吉寬厚多了,不過也正是李建成的寬厚,才錯失良機,最終讓李世民率先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元吉之所以選擇幫助李建成爭位,也在于他看中了李建成的寬厚,李世民英明果斷,不易把控,李建成寬厚且優(yōu)柔寡斷,易于掌控,所以李元吉才決定幫助李建成爭位,而且李建成也曾經(jīng)承諾繼承皇位之后將冊立李元吉為皇太弟,這也是李元吉為何會拼命企圖暗害李世民原因。
李建成也是在李淵吉不斷勸說下,最終決定除掉李世民。李建成與李元吉圖謀以李元吉為主帥抵御突厥人,然后將李世民的秦王府精銳和主要將領(lǐng)調(diào)走,并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給李元吉的送行宴上直接將李世民刺殺,然后對外說是暴病而亡。
最后再由李元吉找借口在前線將李世民一派的將領(lǐng)全部誅殺,這樣就拔除了李世民一系的人。但是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他們身邊的臥底王晊所探知并報告給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決定搶先發(fā)動“玄武門政變”。
后來李世民搶先向李淵報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與后宮母妃有染,李淵于是下旨讓三兄弟次日殿前對質(zhì),而李世民也早就計劃好了在第二天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在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命人關(guān)閉玄武門,然后隨即當(dāng)先一箭射死了大哥李建成,李元吉一看李世民有埋伏,于是趕緊命手下抵擋李世民,自己則趁亂逃跑準備去向父親李淵求救。
李世民發(fā)現(xiàn)李元吉逃跑,于是自己策馬去追趕他,結(jié)果李世民在追趕李元吉的過程中發(fā)生了馬失前蹄的事,李世民被從馬上摔下來,李元吉回頭一看李世民從馬上掉了下來,于是趕緊勒馬掉頭準備回身將李世民殺死。
李元吉先是從地上撿起弓矢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幸好李世民的心腹大將尉遲敬德趕了過來,李元吉一生好勇斗狠,驍勇善戰(zhàn),擅長使馬槊,但唯獨在切磋中敗給了尉遲敬德,因此李元吉此后十分忌憚尉遲敬德驍勇,他一看尉遲敬德趕來了,于是趕緊上馬繼續(xù)逃跑。但是尉遲敬德卻沒給他機會,尉遲敬德彎弓搭箭將李元吉一箭穿心。
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大概過程,李元吉在失敗時還不忘找機會將李世民殺掉,他如果只是一心逃跑,李世民和尉遲敬德未必追得上他,結(jié)果正是因為他心狠手辣還想回頭殺害李世民,最終才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
所以李淵吉之前多次想置李世民于死地,再加之“玄武門之變”窮途末路之時還不忘想找機會殺害掉李世民,就他這種行為李世民如何能不憎恨他。
其實在后來晚年時期,李世民已經(jīng)對自己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哥哥李建成頗有愧疚,所以李世民后來追謚李建成為“隱太子”,“隱”字在謚號中屬于平謚,略帶同情憐憫之意。
而李世民對弟弟李元吉就沒有那么好了,他追謚李元吉為巢王,上謚號為“剌”,這個“剌”字在謚法中屬于典型的惡謚,在謚法里不思忘愛曰剌;復(fù)狠遂過曰剌;暴戾無親曰剌;暴慢九卿曰剌;不思安樂曰剌。這意思就是說李元吉是好勇斗狠,暴戾無情之人,這個謚號就好像罵人一般。
從這就能看出李世民晚年雖然對哥哥李建成頗為愧疚,但對弟弟李淵吉則毫無愧疚之心,甚至有些快意恩仇的感覺。
李世民出于報復(fù)的心理霸占了弟媳楊氏,而李世民可以占弟媳卻不能占嫂子
從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所作所為來看,就能不難想象,李世民是出于報復(fù)的心理,所以霸占了李元吉之妻也就是自己的弟媳楊氏。
而且李世民在對待楊氏上也做得非常絕,李世民大概是在貞觀十年(636年)嫡妻長孫皇后去世之后才開始逐漸霸占了弟媳楊氏。畢竟長孫皇后對李世民有一定約束力,她是一代賢后,肯定不會允許李世民做出霸占弟媳的事情。
所以李世民是在這一年長孫皇后去世后才霸占了弟媳楊氏,后來楊氏更是懷了身孕,給李世民生下了最小的兒子曹王李明。
但是李世民在對待楊氏的名分上非常絕,他霸占了楊氏之后,并沒有將其正式納入后宮為妃,根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時皇宮中只稱其為巢剌王妃,因此楊氏當(dāng)時算是與李世民姘居在一起。
楊氏在貞觀晚年病逝,李世民最絕的是將楊氏以王妃之禮與弟弟李元吉合葬,看看李世民這操作,是不是就在羞辱弟弟李元吉,這仿佛李世民是在告訴九泉之下的弟弟李元吉:你看看,我不光殺了你,我還殺了你的所有兒子,還把你媳婦兒據(jù)為己有,還和你媳婦合作生下了兒子,現(xiàn)在再把媳婦還給你,看你還能怎樣。
李世民這波操作是不是完全就是出于對弟弟李元吉的恨意和報復(fù),他是徹底把棺材里面的弟弟李元吉羞辱了一遍。不過李世民這波操作夠絕,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還給他送上了神助攻,李世民去世,李治繼位之后,李治就下旨將幼弟曹王李明過繼給叔叔巢剌王李元吉為子嗣,以傳承李元吉的香火。
李世民和李治父子這一波操作真的絕到家了,跟李元吉妻子楊氏合作生完孩子,再把楊氏與李元吉合葬,然后再把由二哥李世民代勞生下的孩子過繼給李元吉,而李元吉莫名其妙地在九泉之下當(dāng)了便宜老爹,真是不知李元吉泉下有知,以他那好勇斗狠的性格會不會跳出棺材與李世民拼命。
不過這也全是李元吉生前咎由自取,誰讓他為人太過陰狠歹毒,多次想將李世民置于死地,也難怪李世民一輩子都那么恨他,對他不能諒解。所以李世民對楊氏是出于報復(fù)心理從而占有的。
但是李世民可以占有弟媳楊氏,卻不能去占有嫂子鄭觀音。其實鄭觀音雖然是李世民嫂子,卻比李世民還小了一歲,據(jù)史書記載鄭觀音也是當(dāng)時姿色過人的美女,但李世民卻從來沒對嫂子鄭觀音有過非分之想,而且還對嫂子禮敬有加。
這就因為李建成沒有像李元吉那樣對李世民處處下死手,所以李世民能敬重禮遇嫂子鄭觀音。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古代禮法長嫂如母,李世民弒兄殺弟本身就已經(jīng)很具爭議了,如果再納了嫂子的話,李世民就徹底陷于不利輿論了,因此李世民不能納嫂子鄭觀音。
李世民對嫂子鄭觀音非常禮遇,鄭觀音自丈夫和兒子都被李世民所殺之后,她整日在宮中獨辟一室念經(jīng)誦佛,孝順公爹李淵,與李世民幾乎不再見面,而李世民為了避嫌,也幾乎很少去主動見嫂子。但鄭觀音的一應(yīng)生活需求,李世民都要求長孫皇后一定要盡力滿足。
而且李世民晚年出于對大哥李建成的愧疚,越發(fā)厚待嫂子鄭觀音和侄女歸德縣主,他親自為侄女歸德縣主擇選配偶,并陪送了非常豐厚的嫁妝,所以后人多認為李世民晚年是想通過這樣厚待嫂子和侄女來懺悔自己對哥哥的殺戮。
李世民的厚待禮遇也并沒有換來嫂子鄭觀音對他的諒解,據(jù)史料記載鄭觀音此后一直誦經(jīng)禮佛悼念亡夫和兒子,不與李世民見面,后來歸德縣主出嫁,鄭觀音隨女兒出宮生活,從此再未踏進皇宮半步,這也說明了鄭觀音最后始終沒有原諒李世民。
鄭觀音一生寡居五十多年,她活的壽命比較長,一直到唐高宗在位晚年才去世,享年78歲,唐高宗李治對這位伯母也是非常敬重,在其去世后李治命以皇后之禮將鄭觀音與伯父隱太子李建成合葬。
其實不管是楊氏還是鄭觀音,她們倆都屬于“玄武門之變”這場手足相殘的悲劇中的受害者,年紀輕輕就喪夫喪子,從此寡居起來,而殺害她們丈夫的卻是丈夫的親兄弟。
鄭觀音的最終結(jié)局還算不錯,得享高壽而終,而楊氏命運就比較慘了,她不僅要面對殺害丈夫和兒子的兇手李世民,還被迫與李世民同居生下了兒子,但最關(guān)鍵的是李世民并不真心愛她,只是拿她當(dāng)報復(fù)李元吉的出氣筒,因此楊氏就沒有像鄭觀音那么長壽,她在貞觀晚年去世,估計當(dāng)時也就40歲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