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往,養老金調整已經在萬眾矚目中走過了19個年頭,在這個炎熱的季節里,第20個年頭的上漲格外引人期待。
端午節之后,似乎并沒有什么養老金調整的消息,不過,按照往年的節奏7月底發放完成,今年頒布消息的時刻也進入了倒計時。
可在養老金上漲中,總有一撥人覺得,養老金漲來漲去,就是高的人越高,低的人越低,總是期待著給低收入者多漲點,高的人少漲點,可行嗎?聽說今年的風向會朝著養老金1000元左右的人群,真假?
01,工齡長的人群,比如說40年
單位的老同事退休了,工齡40年,養老金高達6000多元,屬實是令人羨慕。但是知道他本人40年如一日扎根基層時,又覺得40年工齡不易,養老金這么高也名副其實。
所以,從養老金計算公式來看,養老金高的人有高的道理,無非就是工齡長,繳費的時候并沒有卡著最低檔,所以說,如果單純的給養老金高的人少漲,給養老金少的人多漲,這豈不是違背了多較多得的總原則,對交得多、交的長的人是不公平的。
假如說工齡15年,養老金1600元,工齡40年,養老金5000元,養老金上漲額并不相同,一起來看看下圖:
工齡長養老金高的人漲了165元,工齡短養老金低的人漲了81元,即便是同樣的計算公式下,也有不同的結果,這也是合理的差距。
02,70歲以上的人養老金多漲
按照目前身邊人的身體狀態,我們會發現60多歲的人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老頭子老太太,而是大哥大姐的感覺,整體年輕態,所以,對于高齡的定義幾乎都默認為70周歲。
年紀大了,身體機能衰退,很多慢性病會找上門,此時的物欲降低,但是醫藥費支出增大,所以,養老金對他們也會有一定的傾斜,這體現在傾斜調整上。
比如說山東省,2023年簡直是給高齡人員養老金一個質的飛躍,對年滿70、75、80歲的企退漲290、190和360元,這十年的“三級跳”直接提升他們的退休質量。
所以,對于退休人員來說,攀比的不再是養老金的高低,而是身體的健康程度,健康長壽也是硬道理。縱然養老金剛開始一兩千,隨著歲月的增長和養老金的上漲,慢慢也就上來了。
03,卡著最低檔繳費,最低年限的人群
網上有一批抱怨養老金低的人,總覺得自己領的少,漲得少,這些人群幾乎都是清一色卡著60%最低檔次繳費,年限也在15年最低檔的退休人員。
這些人明面上是覺得自己這少那少,事實上他們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從【社保精算師】過往文章可以看出,他們的投資回報率更高,他們上漲的漲幅更高。
也就是說,實際上他們并不是所說的那么少,對于他們工齡最低、繳費額最低來說,已經很照顧了。
再者看看養老金上漲就知道了,定額調整和傾斜調整都是做加法,只有掛鉤調整才與工齡、養老金掛鉤,所以,對于交得少的人來說,是一種利好。
綜上所述,那些領著1000多元養老金的人群,每一年都享受到高漲幅,享受到了“偏愛”,今年也不例外。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