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英雅
女:我大兒子是婆婆抱來養的,一直跟她,我和老公會給生活奶粉錢,不少寄,只是兩歲多了不像以前那樣喝奶粉就沒以前寄得多了,婆婆因為這心里不舒服,就找茬找事吵了,我生氣回娘家了,后老公帶著兒子來我又回去了,但當天晚上婆婆又找公公來鬧事,第二天我又回娘家了,后來一個月后到老公工作地方,剛去倆月我意外懷孕了,很是高興,現在孩子倆歲了,這期間婆婆也重沒關心我和孩子有下,
以上是案例。
照例。我們來借題發揮下。
很多時候,就是忘記了感謝。內心的感謝,或者言語或者言行表達感謝。
就算是家里人;就算好像是理所當然他或者她要為自己做什么,好像是他或者她的職責;或者做起來似乎也是可以的。也還是需要感謝。內心的感謝,或者語言的感謝,言行的感謝。這樣關系就比較能夠良性互動。
缺乏了那份感謝,這個關系的體驗就不一樣了,甚至性質都變了。
如果是愛的關系,這份感謝讓愛更甜蜜溫暖深厚。
如果是需要保持禮數和距離的關系,這份感謝也可以讓關系保持適當的距離和禮數。
就比如說。婚姻家庭中,夫妻關系。當男人認為女人就該洗衣做飯,做好了是該,做不好沒做到讓自己滿意就是大問題大毛病。
當女人認為男人就該養家糊口,就該到外面賺錢給自己,做到了是該,沒做到讓自己滿意就是大問題大毛病。
如果這樣,那這個關系性質就變了。
不只這個關系的性質變了。連關系的效能都變了。越做心越涼。越做手腳越硬。越做心越苦。
再比如,婚姻家庭中,如果男方家庭認為女人媳婦就要為自己家生孩子。或者女人為懷孩子生孩子受苦時,男方家庭來一句,哪個女人不是這樣的。如此,女人還能不多長幾個黃褐斑?不為抑郁多做些功課?多浪費些黃昏?
說到底,人生都沒有白得的因果。沒有白白消受的事情。除了合理的邊界,謝謝兩字也是需要的。
不是題外話的題外話。一家人,互相支持也是要的。感謝表達了一個層面的支持,真切的關心支持也是團圓飯。懂得他她的辛苦,讓他她少受些辛苦。
作者|劉英雅
心理學專業碩士,心理咨詢師
家庭婚姻情感研究者,家庭教育研究者,相關個人成長研究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