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如果你還沒聽過“疊滘龍船漂移”,你可真的落伍了。
6月8日,白云山板藍根?2024中國(佛山)疊滘龍船漂移大賽正式拉開序幕,迅速火爆全網。
打開各大主流社交媒體平臺,來自佛山的疊滘龍船漂移相關視頻和話題,始終排在榜單前列。
很多視頻中,龍船漂移激起的水浪與觀眾尖叫的聲浪,一浪接一浪,上演了無數扣人心弦的精彩場面。
在佛山宣傳部門精心策劃組織下,佛山的疊滘龍船不僅上了《新聞聯播》,還兩登《人民日報》,可謂既霸屏央媒、又刷屏全網。
賽事開始以來,疊滘龍船相關話題在全網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12億,熱度直逼此前的貴州“村超”。
全國端午期間,很多地方都在搞龍舟賽,為何偏偏是佛山火出圈?
佛山有這么一句話:端午不飆車,要飆就飆龍船。
25米長的船身,四五十人一條船的“疊滘龍船”,有一個更著名的稱呼:“水上F1”。
650米長的水上賽道,參賽隊伍幾乎都在3分鐘左右沖線,彼此的差距甚至不到1秒。
其速度之快,甚至被人戲稱為“可以百里開外救起屈原”。
作為全國唯一的水上彎道競速民間體育項目,佛山疊滘龍船賽的圣堂賽區,河道最窄處只有3、4米,更有天然的S型、C型、L型四條特色賽道,堪稱龍舟界的“秋名山”。
可就在這并不寬的河道中,每支龍舟隊更憑著高超技巧,硬是將一艘長達25米的龍舟滑出了高速漂移入彎的感覺。
“寧可煲爛,不可扒慢”是疊滘賽龍舟的俗語。
很多地方賽龍舟,劃得不好最多翻船,不至于船身都撞爛。
但在疊滘,18支龍舟隊不僅要轉急彎,更要過險峰,經受“考石角”的考驗,一不小心不僅會翻船,還可能將船身撞個大窟窿。
甩彎、急停、折返......槳手、鼓手、舦手通力配合,幾十名龍舟隊員齊心合力,以最快的速度過最急的彎,展現出一往無前的龍船精神。
當天比賽還有不少“煲船”落水的趣味瞬間,其實這也是疊滘龍船吸引人的地方。
因為有些人是因為龍舟速度太快,一不小心隨著慣性落水;有人則是因不慎船槳脫手,為全隊減負主動落水;還有的,是因為獲得名次興奮跳水……
現場的歡呼聲、加油聲與河面的鑼鼓聲、喊號聲交織輝映,無論龍舟隊劃水還是落水,都成為人們快樂的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的疊滘龍船漂移賽,成績趨于穩定,想提升一秒都十分困難。
然而在今年的賽事上,各項歷史紀錄均被打破,有的成績提升達5秒以上。
5秒是什么概念?
今年的疊滘龍船賽事中,冠軍村頭四坊龍船隊的成績是3′01″29,亞軍澳邊圣塘墟龍船隊為3′01″40,季軍東勝三余堂龍船隊為3′01″80,彼此差距微乎其微。
而第八名的成績,與冠軍的差距只有約7秒。
這說明,疊滘龍船漂移的競技水平在今年有了新的突破。
更快的比賽速度、更高的比賽強度,以及無數令人捧腹的意外,也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度。
在各類流量加持下,疊滘龍船才火遍互聯網,成為今年端午最熱的龍舟賽事。
疊滘龍船是佛山的“非遺”文化項目,最早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迄今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保留至今。
在嶺南水鄉狹窄而蜿蜒的河道,正是充滿拼搏精神的疊滘村民,開創了彎道競速、水上漂移等賽龍船項目,一舉成名。
為了讓這份“流量”轉化為“留量”,佛山也順勢推出了“龍船+研學”“龍船+文創”“龍船+節慶”等“龍船+”系列活動,希望讓疊滘龍船漂移能成為一項全新的文旅融合項目。
疊滘龍船帶來的文旅產業能否讓佛山找到一條新的賽道,或許還需要觀察。
可如今的佛山,太需要疊滘龍船這股奮力拼搏的精神鼓鼓勁了。
對于佛山來說,“有家就有佛山造”這句廣告語,其實遠比“疊滘龍船漂移”更為有名。
由于歷史和地緣因素,制造業在佛山有著非常雄厚的基礎。
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和商業就已相當發達。
明清時期,佛山的陶瓷、紡織、鑄造、醫藥等行業更是鼎盛無比,與北京、漢口、蘇州并稱為中國"四大聚",成為舉世矚目的"廣貨"和"北貨"兩大商品集散地。
清末民初,佛山又成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源地之一,誕生了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
改革開放大潮興起之后,伴隨市場經濟的洗禮,地處珠三角的佛山市,即便在制造業強手如云的廣東省,也是妥妥的工業強市。
憑借區位優勢,佛山迅速融入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誕生了機械裝備、家電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飲料等十大支柱產業,并逐步形成高度一體化的配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根植于如此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佛山不僅吸引眾多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還催生出美的、格力、德聯集團、華孚色紡等佛山本土企業,工業實力舉世矚目。
作為全球最大的泛家居和建材產業鏈集群制造基地,佛山的陶瓷、醬油、電風扇、微波爐、消毒柜、鋁型材等產量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2023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正式晉級中國工業第四城,比肩深圳、蘇州及上海。
可誰也沒想到,2024年一季度,一直以“能打”聞名的佛山卻掉隊了,GDP實際增速僅1.1%。
數據顯示,佛山2024年一季度GDP總量2872.65億元,實際增速為1.1%,在萬億城市中屬于“吊車尾”的狀態。
那么,佛山的經濟到底出什么問題?
佛山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外貿20強城市,更是10強中的???,與工業一起,是佛山經濟發展的兩大名片。
可如今,恰恰是兩大“名片”,即工業、出口出現大幅下滑。
先說工業,根據佛山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佛山一產增加值47.56億元,增長3.9%;二產增加值1500.65億元,下降0.3%;三產增加值1324.44億元,增長2.7%。
這主要是因為佛山工業中,如家居建材、陶瓷,都與房地產業緊密關聯。當前房地產市場下行,自然對相關產業有著不小的影響。
再看出口。
今年一季度,佛山出口總額993.9億元,同比下跌40.4%。其中原因,既有國際市場需求持續走低等客觀因素,但也有城市自身產業結構的因素。
佛山的機械設備、家電等出口早年都是以歐美市場為主,但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科技含量低。
由于近年來海外訂單向東南亞等地轉移,使得佛山的外貿訂單直線下滑,直接影響到了外貿出口。
好在佛山已再次校準坐標,不僅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脫胎換骨,更要用7年時間再上一個萬億臺階。
2024年2月舉行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佛山市正式提出,到2030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躍升到4萬億元。
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
對于佛山來說,這樣的經濟目標也猶如賽龍舟,既需要所有產業齊心協力,更需要拼速度、拼動能。
那么,佛山的新速度與新動能從何而來?
實際上,佛山早已開始行動。
廣東省2022年曾出臺文件,提到“為推動佛山全面提升發展能級,順應新時代新要求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增強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的戰略支撐?!?/p>
同年,佛山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全面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路線圖”逐漸清晰。
作為衡量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2023年,佛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1.8%,是近10年來首次增速突破30%;其中工業技改投資更是同比增長33.7%,總量居全省第一位。
與此同時,為著力破解“產業不連片、工業不成帶”的工業發展困局,佛山還把工業用地規模由350平方公里調整為450平方公里,并舉全市之力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和“雙十園區”, 重塑產業格局。
佛北戰新產業園建設現場。/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持續的工業投資增速與不斷拓展的產業空間,讓城市未來經濟勢能得到了釋放,也體現出佛山轉型的迫切心情。
在不斷實現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佛山還有一個“殺手锏”。
從2009年開始,佛山便開始布局氫能源產業。
在沒有技術也沒有氫源的情況下,靠著“飲頭啖湯”的改革膽魄和久久為功的決心,佛山堅持對氫能的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布局、提前落子。
2023年,佛山就已聚集氫能企業和機構超150家,涵蓋氫能全產業鏈,投資規模超600億元,已發展成國內少有完整具備燃料電池及系統8大關鍵零部件的氫能產業城市。
佛山南海仙湖氫谷是依托仙湖實驗室打造的氫能源研發、制造小鎮。
布局多年的佛山南海區的氫能產業,成績也格外亮眼。
2022年,佛山南海氫能產業成功入選中國“國字號”特色產業集群;2023年,南海更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氫能產業之都”稱號,成功奠定中國氫能業界“領頭羊”地位,贏得“廣東氫能看佛山,佛山氫能看南?!钡拿雷u。
南海區內的氫能企業,多是行業的佼佼者。
飛馳汽車連續3年氫能重卡銷量全國第一;鴻基創能是中國最大的膜電極生產企業;濟平新能源是中國第一家實現公斤級量產催化劑的企業;康明斯恩澤在南海投產國內最大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備生產基地;海德利森是中國最大的加氫站核心設備制造和系統集成商之一……
隨著佛山仙湖實驗室二期開建,佛山正以“仙湖氫谷”為啟動區,全力打造氫能和氨氫融合裝備制造千億產業集群,不僅繼續鞏固自身氫能下游應用優勢,更為經濟發展增添了全新動能。
此外,佛山正重點培育發展的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進一步推進家電、鋁型材等優勢傳統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對于佛山來說,未來轉型升級之路依然任重道遠,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佛山新城。/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不過,對于能在狹窄河道,將25米長的疊滘龍船硬是靠人力劃出漂移速度的佛山人來說,只要上下擰成一股勁,賽龍舟能做到極速突破,相信佛山也能做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