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升學考研、志愿規劃服務的張雪峰,近日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只是此前以親民、接地氣、“幫窮人填平信息差”形象示人的張雪峰,這次的定價一點兒都不“親民”:2024屆服務分為11999元的夢想卡和17999元的圓夢卡。
如此高昂的志愿填報價格,卻很快被家長搶購一空。有家長質疑是“饑餓營銷”甚至是“割韭菜”,而張雪峰方回應稱,師資有限,故匹配名額有限。
圖/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最高的17999元檔次,服務老師也是隨機分配的,并非張雪峰本人親自服務。毋庸置疑,那些為志愿填報“豪擲萬金”的家長,基本都是沖張雪峰的名頭而來。只是花了一萬八的家長,也未必能享受到他們心心念念的張雪峰一對一服務。
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即便享受到了張雪峰一對一的填志愿指導,也遵從張雪峰的規劃填報了“好專業”,就能逆天改命,實現階層躍遷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01
首先要說明一點,高考志愿信息填報,本身就是一項有一定專業性,也需要一定時間精力去量身研判的工作。
當年我填志愿的時候,父母也是備了禮品找了位做老師的朋友,最后給我報了計算機專業。以當時的就業形勢來看,這個建議并不壞。所以,收取一定的信息服務費,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經濟行為。
張雪峰就直截了當地說過,“不要期待在直播間用一個免費的連麥,去完成一個正常收費在一萬塊錢左右的一對一升學規劃”。雖然價格從原來的“一萬塊左右”漲到了現在的一萬八,但從張雪峰受眾的反響來看,還是有家長愿意為之買單的。
從近年來高考志愿填報付費市場的走熱,也能看出家長的日益重視和焦慮。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高考志愿市場付費規模僅為1.3億元,2023年約為9.5億元。夸克、百度、網易有道、知乎等互聯網企業也都紛紛入局這一賽道。
圖/圖蟲創意
另一層面,新高考模式的開展,讓傳統的文理科填報方式被調整。繼三本取消之后,一些地方也取消了一二本分類。去收集、篩選這些信息,確實讓一些家長頭疼,于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張雪峰們”身上。
當然,家長們最揪心、最焦慮的,還是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擔心一旦沒選對專業,就會讓孩子“踏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張雪峰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不時有“過來人”現身說法:后悔沒早點遇到張雪峰,結果選了××垃圾專業,現在工作都找不到。當然也不乏“成功者”前來“感恩”:多虧當年聽了張雪峰的建議,現在成功上岸,年入百萬。
正反種種信息充斥家長的手機,一些家長因此暗下決心:哪怕多花點錢,也要讓孩子選“對”的專業。選了“對”的專業,就能高人一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進而改變命運。
02
但無論家長為志愿填報如何絞盡腦汁、費盡門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今學歷貶值、內卷加劇已是大勢所趨。
比如,有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博士選擇報考安徽鄉鎮公務員;而曾以“土豬拱白菜”演講聞名的衡水學生張錫峰,如今已是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三學生,卻表示自己很痛苦很迷茫。
可見,此前所流行的“考上211、985,就能逆天改命,當上CEO,迎娶白富美,達到人生巔峰”言論,如今已越來越難有說服力。“211、985”的大學生,可能也需要為找實習、找工作而焦慮奔忙。
圖/圖蟲創意
在過往大學生稀少的年代,一紙名校畢業證足以讓你走上人生坦途。但在海歸都不再稀奇的當下,“卷學歷”的性價比已不復從前。
孩子多年苦讀,家長奔前忙后,讀完本后讀碩,讀碩后再讀博。開始選的是當年的“熱門專業”,可是4年、7年之后,專業卻可能變成“夕陽專業”。
房地產大熱的時候土木工程是熱門專業,互聯網興起的時候計算機是熱門專業。但如今,房地產行業低迷,互聯網大廠也開始裁員,可見即便當時選“對”了專業,誰又能保證,當時的選擇就能“護一世周全”呢?
03
學歷貶值的結果是雙向的。對頂尖的那批高校學子而言,名校畢業證不再像從前那樣暢行無阻;但對考不上大學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種沖擊。
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多,企業的招聘要求自然也會越來越高。一個普通基層文員的招聘,可能都要求本科學歷以上。沒有學歷的人,可能只能進工廠打工、送外賣、做銷售。以往學歷不高的人,憑借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也能獲得一定的身份成就,但現在要難得多。
可見,承認學歷貶值的事實,并不是鼓吹“學歷無用”“讀書無用”。想從事“體面”點的職業,一個基本的文憑保障還是有意義的。只是不用過于放大學校、專業的決定性意義。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專業不好找工作,但就業既和整體社會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的,也和個人的知識能力有關,不能簡單把問題歸咎給“沒選對專業”。
圖/圖蟲創意
就像我待的新聞媒體行業,很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并不是新聞專業出身。有些媒體人轉做運營、公關、自媒體,也獲得了不錯的收入。
反觀有些本來是新聞專業的學生,基本的報道、評論都不會寫,問他平時看哪家媒體的新聞,想半天回答看點網上的娛樂新聞。試問:這樣的學習能力能進入新聞行業嗎?
我上大學的時候,雖然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但沒事會去中文系蹭蹭課。在圖書館,我也會把金庸的《天龍八部》看了一遍又一遍。從功利的視角來看,這當然是和專業無關的“閑書”。今天的我,有時間也不會再去翻武俠小說。
但回想起來,正是那樣的環境,才給了我去閱讀、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當時的雜文練筆,也不知不覺間成為今天寫作的基礎。保持不斷的學習,找尋自己真正喜歡、契合的道路,或許比被動地接受外界的“人生規劃”更有價值。
04
在卷學歷、卷專業都不再有那么高性價比的情況下,我倒覺得,與其盲目聽人建議去選一個所謂的“好專業”,倒不如結合自己的理想、興趣和特長,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選擇一個未來的專業。
當然,作出選擇之前,必要的信息搜集、研究還是不可或缺的,準大學生應該要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比如一個數學不好的人就不該強行選金融財會等相關的專業。
學校環境、就業方向也應被納入考慮范疇,而不是單純地迷信張雪峰,迷信“只看就業”的絕對功利主義。張雪峰所推崇的漢語言、法學這些考試型專業,就真的能為自己獲得優勢嗎?如今在公考、法考中掙扎的人,又是否會后悔自己當初做了“對”的選擇呢?
一萬多的填報志愿服務費用,如果拿來去旅游,去感興趣的大學校園逛一逛,感悟下當地的人文、飲食環境,發掘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思考自己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后又該過怎樣的人生,或許,會是一種意義更為深遠的考量和選擇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