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7篇原創文章 -
在讀《三國演義》時,讀到孫策留給孫權的一句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你看,做老大的遇到問題時猶豫不決,是可以問參謀的。
可我們大多數人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身邊沒有參謀可以問。不過我們可以稍微變通一下,也能找到答案。
比如上網時流行一句話叫「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Google」,還有最近流行的「內事不決問KIMI,外事不決GPT」,總之你都有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認為網絡信息太嘈雜,不敢肯定其中的真真假假,我還是建議你通過日積月累的閱讀,借鑒歷史上的偉人們是怎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這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比如你熟悉《毛選》的話,在遇事不決時,你就可以看看教員是怎么說的,心里馬上就有答案了。
我就隨手打開手邊的《毛選》,把隨機翻到的三個劃線句子列出來簡單解讀一下,你就知道教員是如何分析問題的。
第一句:沒有全局在胸,是不會真的投下一著好棋子的。
教員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的這句話,強調的是全局觀念的重要性。畢竟在當時復雜多變的局勢中,只有從全局出發去看問題,才能洞察秋毫,做出正確的決策。
就像下棋一樣,你不可能走一步算一步,而是看全局才不容易陷入被動。
因此,當你在做決策時猶豫不決,就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盤考慮,權衡利弊,才能避免盲目和片面。
如果你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和局部,沒有深入思考影響全局的因素,就別輕易做決定。
這時不妨靜下心來,思考這個決策對全局的影響,做了或者不做決策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第二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
這句話出自《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也是教員關于靈活應對困難的一句話。當你在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時,如果總想著硬碰硬,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這時你就得學會變通,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就像打仗一樣,如果對方的實力過強,硬拼的話你肯定吃虧,不如暫時避開對方的鋒芒,以后有機會再反擊。
在三十六計中不是有一計是「走為上」嗎?「走」并不是逃避,而是為將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所以,當你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這句話同樣適用,不要一味地鉆牛角尖,死磕是沒有用的,該放棄就暫且放棄,不一定非得馬上做出最終決定不可。
第三句:對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么,都要經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實際,是否真有道理,絕對不應盲從,絕對不應提倡奴隸主義。
這句話出自《整頓黨的作風》,教員說的是一個共產黨員是怎么做事的,其實它對每個人都有用,你馬上就能用起來。
當你面對某件事或某個問題猶豫不決時,不妨這樣問自己: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什么?它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它是否真的有道理?
當你能夠回答這些為什么之后,對眼前的問題或事情,就有一個清晰的回答了,心里也有底了。
因為只有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所以不要盲從,也不要頭腦發熱就輕易下判斷,而是多問幾個為什么。
你看,《毛選》這三句話是不是解決了你遇事不決的問題?其實這幾句話大有道理,你可以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做年度計劃時就用到第一句,驗證某一件事是否可行就用到第三句……當你以「為我所用」的角度去讀,就會發現每句話都非常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