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Y這個項目編號想必很多人頗為陌生,同樣的提及EH3這個項目編號,同樣的頗為陌生,但是提及智界S7的話,相信多數人都會恍然大悟,實際上EHY就是EH3的跨界版車型,兩者很多設計元素都是接近的,起碼前臉和尾部幾乎接近,無非就是車廂部分有所差異,去年十月開始,實車路試諜照開始逐漸增多,第一組實車詳拍諜照也來自于筆者,不過正式上市之前其實還出現了各種命名信息,有智界S9、智界M7,此前筆者就提及過,不到正式官宣,一切都要觀望,果不其然,正式的定名是智界R7。
造型就不贅述了,都說了和智界S7的差異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一致,無非就是跨界版的車廂高度增加,導致整個車頭厚度加大。
由于是跨界版車型,車廂空間利用率層面,特別是頭部空間,明顯增加不少,上圖就是去年首次曝光的靜態實拍圖(我都納悶到現在還有自媒體敢大言不慚的說獨家首曝內飾,我懷疑連EHY這個項目編號都不認識),目前推測該車與智界S7的軸距參數一致,也就是說EHY的軸距也是2.95米,溜背跨界車有個頗為頭疼的部分就是為了造型,犧牲了后排頭部空間,當然別看駕駛座后面的頭部空間,那個頭枕向上拉到了頂,其實副駕駛一側的頭枕才是收縮狀態的,目前來看頭部空間尚可,指望像SUV那樣不太現實,但是成年人也不會感覺過分壓抑。
內飾沒有官宣,但是也無秘可保,去年就拍到了,和智界S7唯一不同的就是副儀表臺造型,當然也能理解,畢竟車廂高度增加,坐姿的改變必須要抬升副儀表臺的高度,不然胳膊可就受罪了,因此出于人機工程方面的考慮,也必須抬高。
不過這一次官宣信息里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竟然提及到了AR-HUD抬頭顯示器的字眼,但是截止目前所有遇到的測試車都未曾出現過,也有可能最新版本的沒能偶遇到,而且加裝HUD抬頭顯示器也并非什么難事。
除此之外,提及到了華為十大最新技術里還有九項,分別是乾崑ADS3.0(全新架構)、高精度4D毫米波雷達、XMOTION2.0車身運動協同控制、iDVP2.0智能汽車數字平臺、乾崑車云服務3.0、乾崑“云鵬”大模型、乾崑XPIXEL百萬像素智能車燈模組、新一代鴻蒙座艙Harmony Space、乾崑XSCENE。
相比第一批次的測試車輛,某些細節還是做了相應的優化處理,譬如上圖紅圈里輔助進氣口,明顯是全封閉的,此前最后一次實車諜照(碰撞諜照除外)就詳細描述過一次,這就是主動格柵的一部分,一旦車開起來,能自動打開,這也為后續的增程版推出埋下了伏筆。
另一張官宣圖里能夠看出,副駕駛一側的后翼子板上沒有出現加油口的蓋板,說明這次發布的就是純電版車型,去年12月筆者還首曝過智界R7的增程版實車諜照,并且一開始的配置就不低,空氣懸架的氣囊清晰可見,底盤布局也是標準的增程版式樣,目測也可能是縱置發動機的設計,至于橫置版(帶有混動專用變速器)是否會考慮現在還不清楚。
車型的定位倒是不低,而且類比車型還真挺強悍的,都是八十到百萬元級別的車型,奔馳CLE轎跑SUV和寶馬X6,都是國內高端跨界SUV里的頂流存在,自身的定位則是30~40萬元的價格區間,當然了,還是要耐心等待更多的官宣信息為準,一句話看廣告不如看療效,關鍵是能否提供更為震撼的技術迭代,價格不是問題,問題是消費者要享受極致的科技體驗,這才是R7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