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言桿攝
臨沂蘭山原來是也在羅莊褚墩
吃完了粽子,
看看屈原在臨沂干過那些事
HAPPY
FATHER'S DAY
那一年 屈原來到了臨沂
在臨沂,有個地方叫蘭山,但此蘭山并非指臨沂城所在的蘭山區。蘭山區雖有金雀山、銀雀山、茶芽山、艾山……,卻的確不存在一座叫蘭山的山。然而,在距離蘭山區向南 50 公里之處,卻真真切切有一座蘭山,此山有三個山頭,分別名為小陳山、大北山以及楊老山。在蘭山腳下,還有一個蘭山村,傳聞曾經的蘭山縣縣衙就建立于蘭山村,后來才遷至臨沂市區。
說起這座蘭山,那可是蘊含著諸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民間流傳久遠,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珍貴財富。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蘭山原本叫做“攔山”。這是因為二郎神擔山路過此地時,村民堆砌幾個墩頭攔住了他的去路,故而此地得名“攔山”。
那一年,天空中出現了 10 個太陽,熾熱的陽光烤炙著大地,致使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草木枯萎,河水干涸,百姓生活陷入極度艱難的境地。百姓們在酷熱中苦苦掙扎,渴望著能有英雄出現拯救他們于水火之中。楊二郎得知了人間的苦難,心生憐憫,決心要為百姓們除去這可怕的災難。他肩挑文曲山與文昌山去抓太陽,抓到便用山壓住,他的力量強大無比,一路勢如破竹,一連抓了九個太陽,剩下的那一個太陽驚恐萬分,拼命逃竄,最后逃到了沂河岸邊的黃山,躲在了馬齒菜底下。當地百姓擔心楊二郎將所有太陽都抓走后天地會變得一片黑暗,于是紛紛涌出來用土石堆成一些墩子攔住楊二郎。楊二郎停下腳步,仔細思索,覺得百姓們說得也有道理,于是便讓太陽早出晚歸,照亮人間,給予萬物溫暖。楊二郎捉太陽的任務完成后,就將文昌山和文曲山放置在了長有馬齒菜的黃山,而這個長滿馬齒菜的地方被稱為“菜村”,后來慢慢變成了蔡村。那擋住楊二郎去路的山便被稱作“攔山”。
時光流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烽煙四起、群雄爭霸,諸侯林立。公元前601年,魯國的季孫行父(也就是季文子)擔任魯國的正卿大夫,掌控著魯國的經濟大權。在這個時期,南方的淮夷人趁機向北進發,搶占黃淮地區的灘涂。鄫國比較弱小,沒有能力阻止淮夷人的向北侵犯,于是就依附于魯國。為了維護魯國的利益以及季孫氏在費邑的封地不被侵犯,季文子派遣魯國的軍隊和奴隸向南行進,占領了“攔山”地界建立了次室邑。
在公元前 382 年的時候呀,那齊楚兩國爭強斗勝,而魯國呢逐漸衰敗弱小,這時候的次室就被楚國給占領控制啦。公元前 319 年,屈原擔任楚懷王時候的左徒,他深受懷王的信任,權勢那可謂權傾朝野。后來被人陷害而不得志。公元前 312 年,為了緩和楚國和齊國因為爭霸而產生的對立,楚懷王啟用屈原再次出使齊國,屈原不辭辛勞,千里迢迢地來到齊國,要聯合齊國對抗秦國,他拜訪齊國的君臣,還去稷下學宮調研學習,到儒學大師孟子家里去請教探討,尋求治國的辦法策略。
屈原通過在齊國都城的這一趟行程,對于孟子的“王道”治國理論,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決心建設楚國的王道樂土。下榻次室時,他看到“攔山”上長滿了蘭草,那蘭草在風中搖曳,散發著陣陣清幽的香氣。屈原被這美景所打動,他靈機一動,決定將次室命名為蘭陵縣,“攔山”也由此變為了“蘭山”。
“蘭”有著“王道”的寓意,“陵”原本的意思是高地,引申一下就是“樂土”。屈原用“蘭陵”來命名,就是要在齊魯楚交界處建設一片屬于楚國的“王道樂土”。從那以后,蘭山這個名字便一直流傳了下來,成為了這片土地的象征。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蘭山腳下設置蘭山縣,治所就設在“故兒窯”。歸屬沂州。那時的蘭山熱鬧非凡,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縣衙的存在也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一定的秩序和安寧。唐武德六年扯掉蘭山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改稱府,此地重置蘭山縣。這仿佛是歷史的一次輪回,也許蘭山縣的歷史并沒有被遺忘,它依然在人們的心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再次設立了蘭山縣,蘭山地區又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由于蘭山地區地處洼地,每到雨季,這里便常常遭受水災的困擾。民間一直流傳著“水漫江風口,水從蘭山走”這樣的說法。一旦遇到陰雨天氣,蘭山就容易被淹沒,水位不斷上漲,淹沒了村莊和田野。在這樣的情況下,臨郯蒼交匯處周圍時常會出現一些災民搶劫的事件,從那時起,當地就有流傳一句諺語:神山、磨山,麻子萬千,如若不夠,郯城來湊。給當地的治安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這里的人們并沒有被困難所打倒,他們依然頑強地生活著,努力與自然抗爭,守護著自己的家園。
當時縣衙里也沒幾個人,在當時也是常被麻子搶劫,于是縣衙公務人員就想方設法離開此地。
1913年廢府留縣時。蘭山縣衙搬到現在的臨沂市,工作人員和“蘭山”地名也從此在臨沂城生根發芽。1914年因與甘肅省蘭山道重名,改名臨沂縣。
蘭山的故事還在繼續,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和夢想,見證著歷史的發展和變遷。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將永遠屹立在這片土地上,為人們講述著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它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它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讓我們一起走進蘭山,去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去探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秘密。
在未來,蘭山將繼續書寫它的傳奇故事。它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他們展示自己獨特的魅力。而我們,也將繼續傳承和弘揚蘭山的歷史文化,讓這座古老的山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讓我們共同期待蘭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片|臨職攝影多媒體工作室
航拍|鄭權 李嘉怡
指導老師|翟小鋒
文稿|翟小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