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話
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是一個美妙的傳說,它雖然是神奇,雖然是傳說,但它又在我們身邊真實地存在,而且它又在時時刻刻為人們提供著服務。我們又在時時刻刻感受著它給人們帶來的神奇的力量和福利。你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嗎,你想了解他的過去與未來嗎?請您審讀本刊專稿:一句承諾傳七代,廣博慈愛濟蒼生的第五部分
培養人才與醫術傳習
如今鴨李正骨第五代傳承人董愛香盡管身體還很硬朗,但是畢竟是年過八旬之人,和她談起鴨李正骨這門醫術的傳承與發展,她說:鴨李正骨從我們董氏祖先傳承而來,盡管祖先們有著傳男不傳女的祖訓,但是我們應當從根本上去理解祖先們的用意。他們之所以那樣做,其中心就是要保住我們董氏后人牢記當年的承諾,用這門醫術造福社會,回報社會。假如當年醫學泰斗秦本煜老先生懷有一己之心,也不會將醫術傳授給當年的武術老師,當年的武術老師要是有一己之心,也不會傳授給我們的祖先董老虎,所以我們作為董氏骨科的傳承人,也要有一顆回報社會之心,做好這門古老醫術的傳承與發展。
(省級非遺傳承人董愛香還在坐門診)
(董愛香和第六代傳承人兒媳張巧梅、第七代傳承人孫子劉清華在一起)
董愛香談起鴨李董氏正骨的傳承時說,我今年已經年過八旬,盡管我的兒子、兒媳已經繼承了我們的這門醫術,但是在行醫之路上,還有很多不可預見的病例和疑難雜癥,也可以說在醫學道路上,是永遠沒有止境的探索,我們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對鴨李正骨這門醫術進行完善和總結,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目前我還想將我的孫子也培養出來。
(董愛香的大孫子劉清華)
(劉清華在奶奶的指導下給病號診?。?/p>
在采訪中,筆者見到了董愛香的孫子劉清華,今年25歲的劉清華畢業于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他說,他雖然已經系統學習了一些醫學知識,但是走進醫院,看到林林總總的病號,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很不夠,還需要去腳踏實地去學習,認認真真地去實踐。談起劉清華的學習,他的母親張巧梅說:劉清華作為鴨李正骨的第七代傳承人,也可以說是鴨李正骨的未來與希望,他的爸爸一天到晚忙于事務,我和婆婆對他的培養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在和劉清華的交談中,他說,現在通過對鴨李正骨這門醫術的學習,自身感覺是越來越覺得有成就感,去年我就開始在奶奶的指導下給病人治病。去年我接待了一個病號,病號剛來時疼痛難忍,我經過一番觸摸,發現是小肱骨斷裂,我根據奶奶以及媽媽教給我的醫療知識,進行骨頭復位,經過我的一番操作,后來經過X光比對,復位時嚴絲合縫,不差分毫,貼敷兩張我們的董氏接骨膏,這位患者就基本康復了。
常言說,初生牛犢不畏虎,但是劉清華這頭初生的牛犢,面對每天來來往往的病人,發出的確實這樣一種感慨,他說,經過這幾年的具體實踐,使我感覺到,我們祖傳的這門醫術中,有許多不是書本能夠學到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去感受,去總結。所以,今年奶奶他們興建我們的鴨李正骨傳習所,這不僅是我們鴨李正骨這門古老醫術很好的保護,也是更進一步發揚光大的機遇。我作為這門醫術的第七代傳承人,我要用自己最大的精力,在長輩的指導下,管理好、經營好,使我們的祖傳醫術,更進一步地回報社會。
目前,作為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掌門人的劉佰軒,談起鴨李正骨的傳承與發展,更是躊躇滿志。他說:鴨李正骨雖然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展傳承,盡管方法簡單,療效獨特,然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假如將這一傳統醫學融入現代的科技手段,一定會煥發出新的生機,釋放出更大的紅利;會讓我們的患者享受到更多的實惠。所以,作為鴨李正骨的傳承人,我們正在從封建的傳統思想中擺脫出來,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讓這一古老的醫術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下一步,我的想法就是:一是要借助于鴨李正骨傳習所被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評定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傳習所的機遇,成立鴨李正骨專家研究會,聯絡各省市骨傷專家進行交流研討,從而將鴨李祖傳正骨這門醫術,歸類整理,分類研究,形成系統化理論體系。二是擴大鴨李正骨傳承基地,盡可能使鴨李祖傳正骨的傳承人都加入進來。支持和扶持傳承人進行項目傳承以及深層次的研究。三是目前的醫院規模已經不能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計劃對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進行改建擴建。四是成立鴨李正骨接骨膏藥研發中心,興建鴨李正骨制藥廠。五是組織精干人員,依照鴨李祖傳正骨的演繹過程,拍攝一部微電影《老方》。六是依照鴨李祖傳正骨的演繹過程,編輯出版《鴨李正骨傳奇》一書。
奇葩花開盼澆灌
宋代詩人張景在《題董真人》一詩中寫到:桃花漫說武陵源,誤殺劉郎不得仙。爭似蓮花峰下客,栽成紅杏上青天。這也許是一種巧合,也許是一種機緣。作為鴨李正骨,來源于偶遇,傳承與董氏,又經過六代的傳承,恰好傳承給劉佰軒這位劉郎。它在一句承諾中傳承,在一句承諾中發展,在踐行這個承諾中發揚光大。如今,鴨李正骨經過七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經從鴨李那偏僻的小村走了出來,占領了縣城,走進了省會鄭州,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得到了黨和政府的保護。
2010年被中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8年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5年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6年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被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批準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2019年 12月鴨李正骨傳習所被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公布為示范傳習所。
目前,鴨李正骨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在中牟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片沃土上盛開的一朵奇葩。它在非遺相關政策的感召下,醫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整理,理論得到進一步的系統規整,基礎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設、改造與更新。然而,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很不夠,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目標還相差甚遠;鴨李祖傳正骨的其他傳承人還處于散兵游勇的狀態,有的還沒有申報鴨李祖傳正骨傳承人。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鴨李正骨的傳承,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還有很多需要改進,需要完善之處,更需要將祖傳醫學融入現代科技之中,讓祖傳醫學煥發出更加光彩照人的魅力。正如第六代傳承人劉佰軒所言:我們總想把鴨李祖傳正骨這門醫術發展的至真至善。愿望總歸是好的,但是我們的愿望與現實相差甚遠;由于資金的限制,有時候事情的發展往往是事與愿違。目前鴨李正骨這朵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小花,在非遺這片沃土上開始盛開。但是,她還需要黨和政府陽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潤,從而使之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釋放出更加醉人的芳香。
(胡云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