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3D打印大概是三四年前,那時候就是純小白,組裝加調試花了我一星期的時間,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最后掛到閑魚上了。不是3D打印機不好,是它的門檻太高了。正巧我們最近測試的數碼家電比較多,需要一些特殊尺寸的零部件,比如掃地機器人的門檻條,投影儀的桌面支架等等,就想著不如再買一臺3D打印機,同時也看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3D打印機又有哪些大的變革?那在一通對比分析之后,最終選擇的是拓竹A1,一起來看看。
關于拓竹就不用多介紹了,在某東搜索3D打印機,按銷量排序,整整兩排都是它們家的產品。
拓竹A1系列有兩款,A1 Mini和A1。A1的最大打印尺寸比A1 Mini更大,達到了256*256*256mm。
X軸線軌的寬度是12mm,然后同步帶是內嵌在里面的,看起來會更利索,但是要注意別把雜物掉進去了。
右側的白盒子是電機,下面有一枚攝像頭和一枚補光燈,中間這塊可以旋轉蓋板就很靈性,既能遮光又能擋攝像頭。
Z軸是兩根絲桿兩根光軸,Y軸隱藏在蓋板底下。
整體來看,A1擺在桌面上會規整,沒有那種因為打印機零部件過多導致的凌亂感。側邊搭配的是AMS Lite,最多能掛裝4卷耗材。
但是A1是純開放式的結構,沒有封箱,如果擔心耗材受潮的話,可以去某寶上搜搜AMS Lite封箱套件。
以前想用3D打印機打印點小東西,得先把各個部件都檢查、調整一遍,巨麻煩。然后這臺A1做了很多優化,像是熱床調平、Z軸高度校準之類的工作,都可以自動完成。要做的就是把模型導入到打印機,然后直接打印就好了,這個體驗簡直太舒服了,如果出現問題,打印機會主動報錯提醒。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好用的功能應該是它的主動流量校準功能。對于大多數打印機來說,如果換了新的耗材和噴嘴,或者打印速度和溫度有比較大的變化,都有可能出現打印誤差。但是這臺A1的噴嘴里面集成了一個高頻渦流傳感器,它可以監測內部壓力,然后再結合上拓竹的算法,主動的去進行流量補償。
而且這個功能也是全自動的,在打印選項里直接勾選就可以了,剩下的就全交給打印機自己完成。
再來看一組對比,左側的模型是開啟流量校準后打印的成品,右側的是沒有校準的,這個對比就一目了然了,細節差異非常大,尤其是這里的邊角,開啟校準的模型是非常銳利,棱角分明,關閉校準的模型有明顯瑕疵。這臺A1的主動流量校準功能,目前也是桌面級3D打印機中的獨一份兒。
再來看一下這臺拓竹A1的一些打印成品,像這些小物件,毫不夸張的說,精細程度稱得上是FDM中天花板。
還有像這種伸縮劍模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它是在手柄里面打印了很多層,要確保每一層都是相對獨立的,不能黏連在一起,同時又要每一層都足夠牢固,才能抵擋住每次甩劍的撞擊。
如果滿分100的話,對于拓竹A1的打印效果,我覺得可以給到85左右,整體體驗很棒。
接著分享一些拓竹A1的使用體驗,比如說噪音,以前看到有網友說,拓竹的電機會唱歌,但是我這臺A1歌技一般,它甚至還有主動降噪的功能,工作的時候特別安靜,甚至風扇的聲音要大過電機的聲音,距離1m的位置實測噪音不到50dB,和一些低速機是同一水平。
其實只要不是在臥室打,理論上都不會影響到睡眠。還有A1的快拆噴頭設計也要給個好評,磁吸上去然后卡扣固定,很輕松就能拆掉,對比起那些恨不得用撬棍換噴頭的機器,必須給A1的產品經理加雞腿。
拓竹家的產品都還有一個自帶的Buff,就是它們家的切片軟件和網站,無論是交互、UI、模型數量、模型質量,都是目前3D打印機類目的T0!
尤其是MakerWorld這個網站,簡直太好用了,各種各樣的高質量模型,還可以和其他喜歡3D打印的玩家進行交流分享。而且所有模型的參數都是配置好的,點開就能直接開打,整個過程簡化到上手即會。
咱們選購打印機的時候也要留意一下,花錢買的不只是打印機的硬件,軟件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最后總結一下,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我覺得A1這款產品是在認真解決打印機本身的問題,好讓用戶有更多精力放在3D打印身上,而不是3D打印機身上。
首先,它的打印精度就不用過多解釋了,個人認為對于90%以上的個人玩家來說,A1都是可以滿足需求的。然后像準備工作自動化、主動流量校準、主動降噪這些功能的加入,大幅降低了A1的使用門檻,也優化了使用的體驗。如要要在2000元價位段挑選一臺i3機型,我覺得一定繞不開這臺拓竹A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